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欢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果胶
  • 2篇果实
  • 1篇杨树
  • 1篇叶片解剖结构
  • 1篇枣疯病
  • 1篇制干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综合评价
  • 1篇细胞壁
  • 1篇细胞壁物质
  • 1篇鲜食
  • 1篇鲜食枣
  • 1篇纤维素
  • 1篇骏枣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性
  • 1篇基因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李欢
  • 3篇李新岗
  • 3篇张春梅
  • 3篇张钟
  • 3篇张舒怡
  • 1篇樊军锋
  • 1篇周永学
  • 1篇高建社

传媒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鲜食枣与制干枣的成熟软化机理差异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为探讨鲜食枣和制干枣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成物质及相关酶类活性变化,通过鲜食枣冬枣和制干枣骏枣转录组测序,筛选了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壁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以冬枣和制干枣木枣为材料,测定了果实7个发育时期和采后30d内的硬度、含水量、细胞壁物质含量及相关酶类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实成熟过程与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基因等的调控相关。木枣成熟期果实硬度和含水量变化具有一致性。冬枣和木枣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果胶显著降解,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酯酶(PE)作用显著,但对冬枣采后软化作用不大。冬枣和木枣果实中纤维素分别积累至脆熟期和完熟期后发生降解,纤维素酶(Cx)在木枣完熟期的作用显著。这说明冬枣和木枣果实质地和成熟软化机制是不同的,该研究也为鲜食枣和制干枣果实的成熟采收和贮藏保鲜提供了依据。
李欢张舒怡张钟张春梅李新岗
关键词:果实细胞壁物质果胶纤维素
骏枣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胶和纤维素代谢及其基因表达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制干枣品种骏枣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和相关酶类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枣果实发育与成熟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制干枣骏枣白熟期至完熟期7个时期的果实样品,测定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色差、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E)、纤维素酶(Cx)活性;根据枣果实转录组测序的基因注释选择15个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在各个时期的表达量,并分析骏枣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骏枣果实的成熟,其硬度在完熟后期显著降低,果实含水量呈下降趋势,TSS含量线性上升,色差指标在完熟期趋于稳定。(2)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前期无显著变化,但完熟期有所增加,PG活性呈波动状态,PE和Cx活性有所增加。(3)3个PG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完熟期降至较低水平,3个PE相关基因表达量在脆熟期达到峰值,纤维素及其酶类7个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各个时期表现不同,其中β-Glu40在完熟期表达量比其他基因高。【结论】PG及其相关基因与骏枣果实成熟和软化的相关性小,PE相关基因对果实软化具有先导作用,Cx及其相关基因对果实成熟具有联合调控作用。
李欢张舒怡张舒怡张钟张春梅
关键词:果实成熟细胞壁基因表达
黑杨叶片旱生结构的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选取叶片厚度、主脉厚度、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等旱生指标,对3个黑杨新无性系、母本69杨、南抗杨和陕林3号的叶片旱生结构进行解剖比较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6个黑杨无性系(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无性系(种)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3-南4-1>03-北1-15>南抗杨>69杨>03-南1-13>陕林3号。以叶片解剖结构作为评价指标,新无性系03-南4-1和03-北1-15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3-南1-13。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角质层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厚度>主脉厚度。其中角质层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可作为黑杨抗旱性主要鉴定指标。
李欢樊军锋高建社周永学
关键词:杨树叶片解剖结构抗旱性综合评价
基于转录组水平的枣疯病发病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究枣树感染枣疯病植原体后的发病规律和内在机制,以‘木枣’健康与感病植株为材料,连续测定现蕾后10~60 d叶片中玉米素、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等内源激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感病诱发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对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感病植株中玉米素含量在现蕾后30 d时开始显著升高,水杨酸含量在现蕾后50 d时开始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呈降低趋势但在现蕾后60 d时显著升高。以现蕾后20~30 d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到1 6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114个基因在感病植株中上调表达,555个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生物进程、代谢进程及催化活性,KEGG代谢通路主要为次级生物代谢。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了15个与激素和保护酶代谢相关的基因,经qRT-PCR验证,ZjNCED、ZjGA20、ZjPAL、ZjPOD2和ZjPOD5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与对应的激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对感病后植株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枣疯病植原体感染枣树引起基因表达改变、激素和保护酶的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枣树发育畸形的原因。
张舒怡张钟张春梅李欢李新岗
关键词:枣疯病转录组内源激素保护酶发病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