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晗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应用层流量
  • 1篇特征匹配方法
  • 1篇匹配方法
  • 1篇自组织
  • 1篇自组织性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流
  • 1篇网络流量
  • 1篇网络流量识别
  • 1篇P2P

机构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作者

  • 3篇李晗
  • 2篇刘泷
  • 1篇梁伟

传媒

  • 1篇通信技术
  • 1篇广东通信技术
  • 1篇电信快报(网...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网络流量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随着P2P和多媒体流量的发展,原有的流量识别方法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为识别这些流量,需要识别效率更高的识别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混合流量识别方法,此方法将特征识别和会话行为映射方法相结合,进行精确的流量识别。接着给出了这种识别过程的流程图,对识别过程进行了说明。对包的识别是基于优先级的特征识别,以提高识别效率。通过实验,选取四种应用Monkey3,eDonkey2000,MSN messenger,BitTorrent流量,将这些单个流量和混合流量的识别结果进行了比较。由实验结果可得出该方法对混合流量识别率比单个流量识别率高。
梁伟李晗
应用层流量识别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网络上主要流量的动态性恶化了已存在的流量识别的方法,这些动态性的流量有P2P和多媒体流量等。为了识别这些流量,我们需要具有高效的准确性的识别方法。本文将特征识别和会话行为映射方法相结合,以进行精确的流量识别。创新点在于,对包进行基于优先级的特征匹配,而不是通常的特征匹配。并对没有识别出的流量采用会话行为映射的方法进行识别。
李晗刘泷
关键词:特征匹配方法
自组织P2P的设计与实现
2008年
P2P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互联网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继Web浏览器之后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又一次革命。两层混合式结构化P2P网络继承了第三代P2P软件的高效性和容错性,同时具有较好的自组织性和分布性等结构化特性。文章介绍了一种有较好自组织性的P2P网络体系结构,并进行了实验分析。
刘泷李晗
关键词:自组织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