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军

作品数:50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建筑科学
  • 8篇理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建筑
  • 16篇建筑结构
  • 12篇抖振
  • 12篇滑模
  • 12篇滑模控制
  • 9篇阻尼
  • 8篇趋近律
  • 7篇受扭
  • 7篇阻尼器
  • 7篇箱形
  • 7篇箱形截面
  • 7篇鲁棒
  • 7篇截面
  • 7篇混凝土
  • 7篇变结构
  • 7篇变结构控制
  • 6篇钢筋
  • 6篇钢筋混凝
  • 6篇钢筋混凝土
  • 6篇半主动

机构

  • 39篇西安工业大学
  • 15篇西安建筑科技...
  • 1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青岛理工大学
  • 3篇西安工业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0篇李志军
  • 13篇邓子辰
  • 9篇王社良
  • 6篇顾致平
  • 6篇史庆轩
  • 5篇李高宏
  • 3篇刘金涛
  • 3篇王亚楠
  • 3篇刘继明
  • 3篇刘园园
  • 2篇周雪峰
  • 2篇张文荣
  • 2篇刘慧萍
  • 2篇王霞
  • 2篇刘正洋
  • 1篇田英侠
  • 1篇李刚
  • 1篇俞茂宏
  • 1篇胡桂梅
  • 1篇梁琳

传媒

  • 10篇西安工业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振动.测试与...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噪声与振动控...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四川建材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西安工业学院...
  • 1篇陕西建筑
  • 1篇智库时代
  • 1篇动力学与控制...
  • 1篇统计与管理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结构离散变结构控制的模糊趋近律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抖振问题是离散变结构控制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突出障碍。基于模糊控制的优点,文中采用了一种含有模糊趋近律的离散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确定切换面的方法,并推导了控制律的表达式。文中以一个3层剪切型建筑结构模型为例验证所提出的离散变结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峰值响应,同时达到了削弱控制系统抖振的目的。
李志军邓子辰
关键词:离散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趋近律抖振建筑结构
地震动特性对隔震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特定震源机制、震级、断层距和场地条件选取69条地震动记录并进行分组,利用Nspectra软件计算隔震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分析断层距、场地条件、震级、阻尼比对弹塑性位移谱的影响,探讨隔震层的力学参数对地震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远场,处于近场的隔震结构最为不利,隔震层位移谱值受场地条件、地震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影响较大;随着断层距的增大,位移谱值衰减较快,且在软土场地中隔震层的位移谱值衰减幅度大于硬土场地;地震震级大小对位移谱形状的影响不明显,但能够使隔震层的位移谱值产生整体缩放效应;阻尼比在小于0.4的范围内,隔震层在不同地震动特性作用下位移谱值差别较大,但在大于0.4以后,位移谱值及谱形基本趋于一致;屈服力较小(恢复力/重力小于等于1)的隔震层随自振周期增大其耗能性能更加突出。
田英侠胡高兴李志军王亚楠
关键词:隔震结构地震动
结构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变结构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固定增益变结构控制器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工程中可能引起控制系统过大的抖振,采用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调节控制切换增益的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切换面;基于切换面存在的可达性条件推导出控制律的表达式。以一个三层框架结构模型为例来验证所提变结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峰值响应,且达到了削弱控制系统抖振的目的。
李志军刘正洋邓子辰
关键词:变结构控制RBF神经网络抖振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基于LMI的鲁棒非脆弱H_∞控制被引量:3
2013年
考虑一维地震动作用和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的鲁棒非脆弱H∞控制方法。引入工程中常用的二次型最优指标,并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减小求解的复杂度,使得控制器的性能指标容易衡量,设计相对简单,便于工程应用。以一个三层剪切型结构模型为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传统H∞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初步表明:1)所提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2)合理地计算结构参数值,可使控制系统在具有最优反应品质的前提下,获得相对更好的鲁棒性和非脆弱性。
李志军王社良
关键词:非脆弱鲁棒H∞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建筑结构性能指标
建筑结构滑模控制的模糊趋近律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抖振问题,是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突出障碍。为了能较好地解决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结合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采用了一种模糊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一个多层剪切型建筑结构模型为例,来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滑模控制方法,控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峰值响应,且控制系统的抖振很小。
李志军邓子辰
关键词:滑模控制模糊控制趋近律抖振建筑结构
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受扭性能试验研究
2006年
为了厂解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下的受扭性能,本文通过六个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试件双向压弯剪作用下的受扭性能试验,观察厂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研究了钢筋应变规律,井讨论轴压比和相对偏心距这两个参数对构件受扭性能的彬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李志军史庆轩
关键词:箱形截面复合受扭轴压比
偏心结构基于LMI的鲁棒H_∞控制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传统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ntrol,简称LQR)等主动控制方法存在鲁棒性较差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鲁棒H∞控制方法。通过将工程中常用的二次型最优性能指标结合于鲁棒H∞控制系统的分析中,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减小求解的复杂度,使得控制器的设计较为简单,便于工程应用。考虑到实际中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和结构的非对称性,以多层偏心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结构顶层沿两个主轴方向正交设置两个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简称AMD)控制装置来控制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其中AMD系统的主动控制力由鲁棒H∞控制算法获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
李志军刘园园王社良顾致平
关键词: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偏心结构双向地震动
基于精品资源共享形式的开放课程建设的发展与思考
2015年
在国外开放课程的冲击下,国内开放课程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本文简述了国外与国内开放课程发展概况,对全球视野下开放课程下一步如何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王霞胡桂梅张文荣李志军刘金涛
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受扭性能的试验研究
通过6个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双向压弯剪受扭性能试验,得到了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扭矩-扭角曲线特性,开裂扭矩及最大扭矩等.试验表明,与矩形截面复合受扭构件类似,相对偏心距的增大,导致其开裂扭矩...
史庆轩李志军刘继明门进杰
关键词:箱形截面开裂扭矩最大扭矩滞回曲线
文献传递
建筑结构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离散滑模控制研究
2007年
抖振问题是离散滑模控制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突出障碍.根据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采用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离散滑模控制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离散系统建模技术,得到了离散时间形式的状态方程,同时给出了确定切换面的方法,并推导了控制律的表达式.以一个三层剪切型建筑结构模型为例来验证所提出的离散滑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峰值响应,同时达到了削弱控制系统抖振的目的.
李志军邓子辰
关键词:离散滑模控制神经网络抖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