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军

作品数:138 被引量:1,510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8篇水分
  • 37篇灌溉
  • 33篇土壤
  • 24篇玉米
  • 23篇水分利用
  • 19篇滴灌
  • 16篇小麦
  • 16篇利用效率
  • 14篇施肥
  • 14篇水分利用效率
  • 14篇土壤水
  • 11篇冬小麦
  • 10篇温室
  • 10篇节水
  • 8篇施氮
  • 8篇土壤水分
  • 8篇节水灌溉
  • 8篇含水率
  • 8篇番茄
  • 7篇生育

机构

  • 13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北京农业职业...
  • 2篇教育部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省水利厅
  • 1篇辽宁省水利水...

作者

  • 138篇李志军
  • 81篇张富仓
  • 36篇康绍忠
  • 27篇胡笑涛
  • 25篇蔡焕杰
  • 14篇向友珍
  • 12篇刘小刚
  • 10篇杨启良
  • 9篇胡田田
  • 8篇吴立峰
  • 7篇龚道枝
  • 7篇范军亮
  • 7篇高明霞
  • 6篇马孝义
  • 6篇曹红霞
  • 6篇杜太生
  • 5篇强生才
  • 4篇岳文俊
  • 4篇王金凤
  • 4篇田育丰

传媒

  • 16篇农业工程学报
  • 14篇干旱地区农业...
  • 9篇农业机械学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人民长江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人民黄河
  • 2篇陕西水利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2篇2007年中...
  • 2篇全国农业水土...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替灌溉条件下水氮供给对番茄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探讨控制性分根区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水氮供给对作物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交替灌溉和水氮处理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方式下,低氮处理的番茄株高较大;高水低氮和低水中氮处理的茎粗较大;中氮处理的干物质累积总量分别是高氮和低氮的1.25倍和1.01倍。交替灌溉高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值分别是交替灌溉低水处理和常规充分灌水处理的1.05倍和1.12倍。交替灌溉增加根冠比7.89%~31.61%。常规充分灌水处理的产量均值最大,分别是交替高水和交替低水的1.05倍和1.39倍。在交替灌水条件下,中氮处理的耗水量分别是低氮和高氮的1.04倍和1.16倍。
张彦刘小刚张富仓李志军戈振扬杨启良
关键词:交替灌溉番茄水分利用
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措施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地区,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灌水(充分灌水(CK),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不灌水5个水平)及施氮(施纯氮0,120,180 kg/hm2)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5个处理,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WUE和IWUE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小麦永良4号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期,其次为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拔节期不灌水后复水对春小麦后期株高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补偿能力有限。与CK相比,拔节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42.41%,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8.09%和12.09%,且穗粒数也降低了39.01%;抽穗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33.94%,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5.35%和10.69%,且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16.64%和11.60%;灌浆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20.80%,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3.06%和12.58%,且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18.19%和11.97%;成熟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下降不明显,产量降低了5.98%,而WUE提高了21.38%;施氮可以提高春小麦的株高、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成熟期不灌水和充分灌水处理的春小麦籽粒产量、WUE和IWUE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而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灌水处理的春小麦籽粒产量、WUE和IWUE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不同灌水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提高春小麦的WUE和IWUE;春小麦成熟期不灌水、施纯氮180kg/hm2,�
吴立峰张富仓张鹏李志军周罕觅
关键词:河西绿洲春小麦施氮水分利用效率
长期施用化肥或不同有机物对土娄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根据18 a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关中土娄土土壤有机碳、导水率、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的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体积质量均下降,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长期配合施用不同有机物与化肥均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施用有机肥处理比对照饱和导水率显著增加;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团聚结构,秸秆还田对非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有良好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则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史银光李花李平儒李志军张树兰
关键词:导水率孔隙度团聚体
氮肥溶液磁化灌溉下土壤入渗特征和水氮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明不同浓度氮肥溶液磁化前后土壤入渗特征和水氮迁移规律,采用恒定磁场强度300 mT对质量浓度分别为0、0.4、0.7、1.1 g/L的硝酸钾溶液进行磁化处理,以未磁化处理为对照,测定各处理溶液的电导率、pH值、溶氧量、表面张力、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入渗后不同土壤剖面水氮迁移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磁化处理溶液溶氧量显著提高,电导率和表面张力显著减小,并随溶液浓度变化有显著影响,但对pH值无显著影响。氮肥溶液磁化入渗增大了相同入渗时间内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和累积入渗量,Philip、GreenAmpt、一维代数入渗模型拟合所得参数土壤吸渗率S、饱和导水率Ks以及有效土壤水扩散率D均增大,湿润峰处的土壤水吸力Sf、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导水率综合形状系数m均减小,增渗效果随氮肥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磁化氮肥溶液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且随溶液浓度增大持水能力增强,一维代数入渗公式可较好描述不同磁场强度下各浓度溶液土壤入渗结束时的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氮肥溶液和磁化作用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共同作用下,磁化高浓度溶液硝态氮含量最高,这有利于土壤无机氮素的保持。
李佳蓓张富仓段晨骁ABDELGHANY Ahmed Elsayed杨玲李志军
关键词:入渗特征
用高压流速仪测定植物的水分传导被引量:6
2007年
用美国Dynamax公司生产的高压流速仪(High Pressure Flow Meter,HPFM)对豆类作物、西红柿、果树根系和冠层导水率以及苹果树苗全冠层阻力进行了测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仪器在测定作物导水率及阻力时具有便于携带、测量时间较短、精度较高、范围较广等优点,不仅在实验室而且在大田中可以进行原位测定。
杨启良张富仓李志军
关键词:西红柿豆类作物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
吴普特范兴科娄宗科张保军马孝义李援农汪志农汪有科薛增召徐永厚米军科张惠丽王成社帅发仓王军辉韩苏建单明珠牛文全尚虎军冯浩朱晓群高建恩戚鹏周亚娟王文娥任之忠徐秋宁杨文平柴萍李志军耿洪锁王健曹红霞冯冬玲
该项目通过组装、集成近年来研究开发的适应于渠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新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索性和应用性研究,提出渠道的防渗衬砌结构形式,田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形成渠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关键词:
关键词:高效用水模式
加强实验室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被引量:20
2016年
重点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为了使重点实验室建设能更好地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服务,成立专门机构,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建设经费,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实验室资源共享与开放,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李志军胡笑涛蔡焕杰戚鹏
关键词:学科建设农业水土工程
调亏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叶片保护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和氮肥处理对春玉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可使玉米叶片MDA和SS含量明显升高,而使POD和SOD活性有所降低。施氮处理能保证叶片在抽雄期前SS含量、SOD和P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MDA含量与灌水和施氮水平呈负相关,拔节后期达最大值,之后减小。从苗期到拔节后期,调亏灌溉施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高氮持续亏水处理可导致可溶性糖含量降低。POD活性到拔节后期达到最大,抽雄期有所降低。亏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叶片POD活性,复水后补偿效应明显。施氮可适当提高POD活性,但抽穗亏水和全生育期亏水高氮处理在抽雄期的酶活性降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和POD相似。苗期亏水处理在复水后各生理生化指标补偿效果较好,拔节期亏水处理次之。高氮处理不宜在抽雄期调亏灌溉。调亏灌溉和施氮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苗期调亏低氮处理。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李志军
关键词:调亏灌溉氮肥水平玉米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
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效应被引量:12
2013年
为探讨西北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水氮耦合模式,在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边缘进行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量分配及施氮量对春玉米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300kg·hm-2、拔节期灌水136mm时的籽粒产量最大.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全生育期灌水340mm时增施氮肥可使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提高;施氮量为300kg·hm-2、苗期和灌浆期分别灌水34mm时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各因素对玉米植株全氮累积总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施氮量、拔节期灌水、苗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和抽穗期灌水.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最佳模式为:施氮量300kg·hm-2,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灌水34、136、68和102mm.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田育丰李志军
关键词:春玉米水氮耦合效应节水灌溉
水氮供应对滴灌施肥条件下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施肥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水肥进行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博耐9-1’黄瓜为试材,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1(60%ET0)、中水W2(80%ET0)和高水W3(100%ET0),全生育期灌水量分别为126、152和177 mm;4个施氮水平:无氮N0(0)、低氮N1(180 kg·hm-2)、中氮N2(360 kg·hm-2)和高氮N3(540 kg·hm-2),共12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黄瓜的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除茎粗外,灌水量与施氮量对黄瓜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灌溉水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都有显著影响。灌水量与黄瓜株高、叶面积指数、瓜条数、单果重及产量有显著正相关作用,而施氮量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则因施氮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株高、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并在N2处理中获得最大值。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表现为在W1水平下,干物质量在N2处理中获得最大值,而在N3水平下略有下降,且N2与N3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灌水水平下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黄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N2水平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其增产效果在不同灌水水平下表现为不同趋势,即在W1、W2水平下,施氮量增加至N2水平后继续增加时,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W3处理下,N3比N2水平增产8.4%,差异显著。灌水量对IWUE有显著负相关作用,在W1水平下获得最大值,为41.33 kg·m-2,而灌水量对WUE的影响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W2水平下获得最大值,为55.82 kg·m-2。施氮量对IWUE表现为正相�
李静张富仓方栋平李志军高明霞王海东吴东科
关键词:温室黄瓜水氮供应滴灌施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