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彩霞

作品数:44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玉米
  • 20篇灌溉
  • 16篇土壤
  • 11篇水分
  • 10篇沟灌
  • 9篇交替灌溉
  • 6篇控制性交替灌...
  • 6篇灌浆
  • 5篇淹水
  • 5篇生长发育
  • 5篇土壤蒸发
  • 5篇作物
  • 5篇根系
  • 4篇地膜
  • 4篇液体地膜
  • 4篇玉米根
  • 4篇玉米根系
  • 4篇土壤温度
  • 4篇温度
  • 4篇夏玉米

机构

  • 4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沈阳博昊土地...
  • 1篇北京碧圣联合...

作者

  • 44篇李彩霞
  • 24篇周新国
  • 15篇郭冬冬
  • 13篇孙景生
  • 11篇陈晓飞
  • 9篇强小嫚
  • 7篇郭树龙
  • 6篇李新强
  • 6篇郑淑红
  • 5篇王铁良
  • 5篇汪明霞
  • 5篇杨国范
  • 4篇李中阳
  • 4篇刘祖贵
  • 4篇陈金平
  • 4篇甄博
  • 3篇张俊鹏
  • 3篇樊向阳
  • 3篇宁慧峰
  • 3篇邱新强

传媒

  • 11篇灌溉排水学报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第六届博士生...
  • 1篇第三届亚洲精...
  • 1篇中国农业工程...
  • 1篇第一届玉米产...
  • 1篇全国农业水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热传输与转换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沟灌地表的不均匀结构使土壤水热运动具有空间性,地表水汽交换与光温条件随之改变。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沟灌土壤的水热传输与转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地-气界面的水汽交换、沟垄表面的光温分布和沟灌土壤的水热传输。深入阐明沟灌土壤的水热传输机制,是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热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
李彩霞孙景生周新国强小嫚郭冬冬
关键词:沟灌土壤蒸发
不同沟灌方式下玉米叶片气孔阻力差异被引量:3
2014年
气孔调节在作物适应不同水分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作物在不同沟灌措施下的气孔活动规律,在大田分区试验中研究了交替非充分供水与常规沟灌下玉米叶片气孔阻力差异及气孔对水汽传导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叶片尺度上,玉米叶片气孔阻力自叶基至叶尖处梯度递减;在群体上,叶片气孔阻力自冠层上层向下层呈垂直递增趋势;群体上层叶片气孔阻力相对较小。玉米叶片正面气孔对CO2和水汽的传导贡献大于反面;除玉米苗期外,气孔对CO2和水汽传导贡献的80%以上来自于冠层上、中部叶片。在玉米营养生长阶段,不同叶序的叶片气孔阻力随叶龄的增大而增大,交替非充分供水加大了不同叶龄叶片之间的气孔阻力差异。在玉米生殖生长阶段,较为成熟的玉米叶片气孔阻力受叶龄的影响不明显。与常规沟灌比较,交替非充分供水增大了叶片反面气孔收缩程度,对水分亏缺反应更为敏感,冠层由顶叶至底叶的叶片气孔阻力呈垂直梯度递增,引起气孔导度快速衰减,从而提高了群体上层气孔对水汽的传导贡献。因此,玉米气孔阻力大小受到沟灌方式和土壤水分状况的调控,还与叶龄、叶面积指数等环境因素及气孔自身特性有关,其研究对控制灌溉及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水汽循环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李彩霞周新国孙景生李新强
关键词:灌溉水分沟灌玉米气孔阻力土壤水分
小麦花后淹水胁迫对根区土温及籽粒灌浆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探讨淹水对花后冬小麦根区土温及籽粒灌浆的影响,在淮北平原涝渍易发地河南商丘市,对处于花后灌浆阶段的冬小麦进行淹水试验。结果表明,淹水使小麦百粒重降低,花后灌浆阶段淹水1d、3d和5d使乳熟期的小麦百粒重比非淹水处理分别降低6.93%、10.35%和10.31%;淹水使小麦灌浆速率受到抑制,淹水5d、3d、1d和CK的平均单粒灌浆速率分别为1-36、1.39、1.52和1.61mg·d^-1,淹水超过5d使小麦的乳熟时间推后。淹水使10~40cm土层间温差变小,淹水时间越长,10~40cm土温降低越多,淹水结束后土温回升也越快。花后淹水使小麦干物质量及籽粒产量降低,淹水5d以上使小麦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量显著降低。因此,小麦花后灌浆阶段淹水会影响根区环境和地上部干物质的形成,并最终影响籽粒灌浆及产量。
李彩霞周新国王和州郭冬冬郭树龙陈金平姜新
关键词:淹水籽粒灌浆
沟灌条件下SPAC系统水热传输模拟
沟灌SPAC系统水热传输的数值模拟,对摸清SPAC中水热能量输送与转换的定量关系,揭示隔沟交替灌溉的节水机理及水热能量传输特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生产实际意义。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大田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隔...
李彩霞
关键词:玉米沟灌技术SPAC系统
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规律
交替隔沟灌溉的节水机理在于水分对作物根系吸水的胁迫调控,其根系的发展研究固然重要.Minirhizotrons是非破坏性、原位定点直接观察根系生长与死亡的方法,被认为是研究根系的最好工具之一.本文用Minirhizotr...
李彩霞孙景生周新国邱新强强小嫚李新强郭冬冬
关键词:交替隔沟灌溉MINIRHIZOTRONS根系生长
控制性交替灌溉对玉米根系层水分再分布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在蒸渗仪测坑中,对控制性交替灌溉水分再分布规律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跟均匀灌溉相比,交替灌水方式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蒸发,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因灌水量小,降低了盐害。与均匀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水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显示出优势性,产量增加显著,说明交替灌溉在沈阳地区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灌溉方式。
李彩霞陈晓飞王铁良杨国范郑淑红王明霞
关键词:控制性交替灌溉水分再分布玉米
不同灌溉方式下丛枝菌根对玉米产量及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常规灌溉(CFI)为对照,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Glomus mossea,BEG167;Glomus Diuphauam,GD;Glomus Versiforme,GV)对玉米生长、产量、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AFI显著增加茎干基部直径、次生根数量、根干重和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了6.8%、10.9%、11.5%、11.5%。接种菌根对玉米株高没有影响,但在AFI处理下GV显著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且茎干基部直径和次生根数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10.3%、15.2%。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根干重,但只有GV对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的增加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AFI处理下,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了8.4%和2.5%。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籽粒氮含量,其中BEG增加效果最为明显。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对玉米生长、产量及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李中阳齐学斌樊向阳李彩霞吕谋超赵志娟朱东海李林
关键词:交替隔沟灌溉丛枝菌根夏玉米
一种土壤表层水分散失模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表层水分散失模拟器,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套筒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嵌入面板和传感器固定卡扣固定在套筒上;所述软件系统包括定位系统、气象系统、基础参数设置系统、数...
李彩霞王广帅韩其晟刘浩宁慧峰
控制性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蒸发的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棵间土壤蒸发是控制性交替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耗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沈阳地区潮棕壤土条件下大豆田不同控制性交替灌溉制度下的土壤蒸发变化规律,对土壤蒸发进行预报,采用Micro-lysimeters(MLS)对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土壤蒸发量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以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为自变量的土壤蒸发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各处理的相对土壤蒸发率(E/ET0)与表层土壤含水率(θ)的关系均呈指数函数形式,决定系数在0.71以上。各处理的E/ET0与LAI之间亦呈很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均在0.78以上。
汪明霞陈晓飞王铁梁李彩霞郑淑红刘长利
关键词:控制性交替灌溉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受涝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以当地小麦品种新原958为对象,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1、3、5和7 d的淹水处理,并以当地常规灌溉处理为对照(CK)在测坑中进行受涝试验,观察和分析了涝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对小麦叶绿素、灌浆速率和产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与CK相比,孕穗期淹水7 d(wb7)处理的叶绿素显著降低了16.64%,籽粒灌浆速率降低了95.02%,产量降低29.6%,千粒质量降低了6.15%;灌浆期淹水7 d(wg7)处理的产量较CK减产25.9%。孕穗期和灌浆期淹水处理都会造成小麦减产,尤其是孕穗期淹水处理。因此,在小麦生产的日常管理中,应及时采取排水措施,以免造成小麦减产。
甄博周新国周新国李彩霞
关键词:淹水冬小麦孕穗期灌浆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