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2013年
- 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下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重新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详细描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对这些新问题和新形势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 李庆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一体化教育模式
- 徽州传统宗族社会的慈善救助及其现代启示被引量:1
- 2016年
- 徽州传统宗族社会的慈善救助是徽州宗族的繁荣和徽州成为中国封建宗族制度的一个典型地区的重要原因,它具有明确的慈善规定、完备的慈善机制,受救济对象明确、要求严格、申请过程流程化为了落实救灾恤患、抚孤恤寡的条规对子弟的义举普遍实行奖励。面对当今社会人口流动、人际关系的匿名性和功利性以及社会公民慈善救助自觉性不高等问题,我们可以从社区核心文化、社区慈善救助机制、社区慈善救助信息化体系、社区慈善救助奖励制度等方面构建社区慈善救助。
- 李庆
- 关键词:宗族社会慈善救助
- 铸魂育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被引量:1
- 2023年
-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情境固化”“情感淡化”“仪式退化”等问题,互动仪式链理论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导向、“培养什么人”的根本任务、“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方式。通过“党团组织”与“思政队伍”有机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构建一套与专业学习互嵌耦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 李庆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乡村社会邻长制治理机制研究
- 2024年
-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治理已悄然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乡村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主要经历了乡官礼治模式、乡教里治模式、保甲里甲制度、人民公社体制、乡政村治模式的发展演变。邻长制既是对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精华的继承,又是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结合G县邻长制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从构建邻长制组织单元、完善“三长”选培制度、厘清“三长”职责范围、健全邻长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构建乡村社会邻长制治理体系路径。
- 李庆沈昕
- 关键词:乡村社会治理
- 江南文化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13
- 2021年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区域共有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其应有的时代命题。推进完成这一使命,需要进一步厘清江南和江南文化的概念,认识江南文化的本质和形态特征,把握江南文化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积极探索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有效路径。
- 沈昕李庆张梦奇
- 关键词:江南文化长三角一体化
- 《共产党宣言》在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中的价值探赜
- 2023年
- 《共产党宣言》是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案例。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立场,并明确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彰显了独特的表达手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立场和现实需要,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凝聚和政治引领,提高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言简意赅与生动活泼的表达手法。
- 李庆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手法时代化
- 主客互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机制研究——以Z大学为例
- 2021年
- 长期以来,高校志愿服务倡导服务社会,培养奉献精神,而忽视高校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志愿者与组织者、服务对象、共同工作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的外显作用与内化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在的激励机制和自我提升都能够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愿,自我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动力。为此,倡导“服务学习”模式,提高参与意愿,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李庆陶婕赵建玲
-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 社会化视角下高校学生公民素养引领与提升路径研究——以Z大学为例
- 2022年
- 高校人才培育关乎个体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长期备受重视。依据相关研究,将公民素养划分为国家意识、公德意识、主体意识、法律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等五个独立测量维度,通过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受教育程度与公民素养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生活满意度与公民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并影响高校学生政治参与度。基于社会化理论视角,从家庭素养教育重在早期、社会素养教化关注环境、自我素养培育实由内化、高校素养引领显于需求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公民素养的有效途径。
- 李庆赵建玲
-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民素养生活满意度政治参与社会化
-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志愿服务情感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志愿服务是培养参与者社会责任感、丰富社会经验、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互动仪式链是一种探讨人际关系互动仪式过程的动力理论。社会需求为志愿服务互动仪式提供了舞台,以供组织者、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三者完成志愿服务体验。通过志愿服务互动仪式过程分析发现:社会需求、角色期望、自身素养是志愿服务开展的前提,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融合是志愿服务实践的关键,群体符号、身份认同、情感能量是志愿服务可持续的基石。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参与者积极情感能量积累的基础之上,以营造良性的互动情境来培养志愿服务的归属感、以激发积极的情感能量来增强志愿服务的获得感、以塑造形象的价值符号来提高志愿服务的认同感,是构建志愿服务情感机制的重要基础。
- 李庆沈昕陶婕
- 关键词:志愿服务情感
-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形势与政策》混合式教学实践探析
- 2022年
-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伴随着“知识智能”快速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基本互动仪式链分析发现,《形势与政策》混合式教学存在教学情境固化、互动仪式弱化、学生情感淡化等现实困境。为此,《形势与政策》混合式教学应从课前塑造良性的互动情境、课中创新有效的互动仪式、课后优化科学的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进而激发青年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青年大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提高青年大学生价值符号的认同,提高《形式与政策》教学的实效性。
- 李庆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