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

作品数:73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9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毒性
  • 16篇遗传毒性
  • 13篇毒性研究
  • 13篇化妆品
  • 12篇细胞
  • 12篇刺激性
  • 9篇眼刺激性
  • 9篇微核
  • 9篇急性毒性
  • 8篇遗传毒性研究
  • 6篇毒理
  • 6篇毒理学
  • 6篇体外
  • 5篇肿瘤
  • 5篇卫生毒理
  • 5篇卫生毒理学
  • 5篇化学物
  • 5篇化妆品原料
  • 4篇凋亡
  • 4篇致敏性

机构

  • 72篇广东省疾病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东莞市疾病预...
  • 2篇浙江省象山县...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作者

  • 72篇李庆
  • 30篇黄俊明
  • 30篇杨颖
  • 29篇陈美芬
  • 29篇郑穗生
  • 25篇何国群
  • 24篇杨杏芬
  • 22篇熊习昆
  • 20篇梁扬盛
  • 19篇李欣
  • 19篇古梅英
  • 18篇谢晓萍
  • 17篇谭小华
  • 14篇陈秀娟
  • 7篇张龙杰
  • 5篇谢晓平
  • 5篇赵敏
  • 4篇杨美玲
  • 3篇薛金玉
  • 3篇黄琼

传媒

  • 8篇中国卫生检验...
  • 8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癌变.畸变....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环境诱变...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广东省环境诱...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化妆品原料遗传毒性的体外微核检测法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种化妆品原料(香兰素、尼泊金甲酯、对苯二胺)的遗传毒性。方法应用体外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检测上述3种化妆品原料(香兰素:40、80、160μg/ml;尼泊金甲酯:63、125、250、500μg/ml;对苯二胺:15、30、60μg/ml)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两种条件下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微核率和细胞毒性的影响。设3个染毒剂量组、阳性对照组(+S9为环磷酰胺,-S9为丝裂霉素C)和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结果三种化妆品原料的最高剂量均能引起50%~60%的细胞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香兰素各剂量组微核细胞率均无显著增加(P>0.05),尼泊金甲酯在加入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各剂量组微核细胞率均有显著增加(P<0.01或P<0.05),对苯二胺在有和无代谢活化系统存在两种条件下微核细胞率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外微核试验显示,香兰素未检测出遗传毒性;尼泊金甲酯和对苯二胺具有遗传毒性,可导致CHL细胞染色体断裂或诱发非整倍体。
李庆杨杏芬杨颖黄俊明陈美芬李欣陈秀娟梁扬盛
关键词:微核体外试验香兰素对苯二胺遗传毒性
化妆品原料眼刺激性替代方法分层筛选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化妆品原料眼刺激性的体外替代方法分层筛选模型。方法应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HET-CAM)、鸡胚绒毛膜尿囊膜-台盼蓝染色试验(CAM-TBS)、中性红摄取试验(NRU)、红细胞溶血试验(RBCH)、荧光素漏出试验(FLT)及离体兔眼试验(IRET)6种体外替代方法对30种化妆品原料的眼刺激性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Draize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根据6种替代方法分别在区分有无刺激性、有无腐蚀性两个级别的效能设计、建立分层筛选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6种方法区分有无刺激性的效能为NRU>HET-CAM>IRET>CAM-TBS>RBCH,区分有无腐蚀性的效能为IRET>FLT>RBCH>NRU>HET-CAM>CAM-TBS。本研究建立并评价的4种模型中,以NRU(第一层)和FLT(第二层)组成的分层筛选模型具有最好的检测效能[Mc Nemar-Bowker检验,W=3.0(P=0.392),Gamma=0.85(P<0.001),Kappa=0.76(P<0.001),分级一致率为83.3%]。结论鉴于由NRU和FLT组成的分层筛选模型与Draize试验分级结果比较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和分级一致性,检测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替代方法,因此更适合检测化妆品原料的眼刺激性。
李庆杨颖杨杏芬谢晓萍郭翔薛金玉张文改
关键词:眼刺激
头孢嗪脒钠遗传毒性的研究
目的头孢嗪脒钠是头孢硫脒的创新仿制药物,是全新结构的头孢类抗生素候选化合物。本实验探讨头孢嗪脒钠的遗传毒性,为其作为新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资料。方法本实验按照国际协调组织(International Confer...
陈秀娟黄俊明李欣李庆陈美芬梁扬盛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
文献传递
局部淋巴结实验BrdU-ELISA法作为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
背景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用于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是化学物危害鉴定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受到国际上动物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符合"3R"(减少Reduction、Refinement优化、替代Replacement)原则的化...
何国群黄俊明郑穗生谢晓平古梅英谭小华张龙杰李庆
文献传递
化学品毒理学替代方法检测策略进展
<正>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估中,毒理学检测动物替代方法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对于大部分检测终点都建立了一种或多种体外替代方法。有些方法已经通过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ECVAM)、美国替代方法验证协调委员会(ICCV...
杨杏芬杨颖李庆
BrdU掺入法评估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BrdU掺入法在检测和评价化学物对小鼠皮肤接触致敏性的应用。方法选择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受试物为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三氯乙烯(TCE),对照组受试物为AOO溶剂。将受试物连续3d涂抹于小鼠双耳背,第4天腹腔注射BrdU标记液,第5天摘取小鼠耳部淋巴结,称重,然后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用ELISA检测技术测定BrdU掺入淋巴细胞的水平,将实验组的小鼠耳部淋巴结重量和BrdU标记指数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溶剂对照组的小鼠淋巴结重量为(0.0060±0.0015)g,0.10、0.25、0.50、1.00%浓度的DNCB实验组的淋巴结重量为(0.0120±0.0014)、(0.0137±0.0006)、(0.0156±0.0017)、(0.0241±0.0035)g,20%TCE实验组的小鼠淋巴结重量为(0.0155±0.0017)g;溶剂对照组的BrdU标记指数为0.157±0.023;各浓度的DNCB实验组的BrdU标记指数分别为0.349±0.009、0.412±0.013、0.445±0.009、0.536±0.026;20%TCE实验组的BrdU标记指数为0.433±0.025。DNCB各浓度组、TCE组的淋巴结重量和BrdU标记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rdU掺入法作为一种改良的局部淋巴结实验方法,它具有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的能力。
何国群黄俊明黄琼郑穗生李庆谭小华古梅英谢晓平
关键词:BRDU淋巴细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3T3细胞光毒替代试验的建立及在化妆品评价中的应用
<正>目的: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我国化妆品特别是特殊用途化妆晶市场发展异常迅猛,销售额以超过两位百分数的速度递增。但特殊用途化妆品成分复杂,使用时有时会产尘光化学毒性效应。为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特殊用...
杨颖熊习昆杨杏芬黄俊明贺锡雯谭小华郑穗生李庆
文献传递
新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眼刺激性反应分级比较被引量:1
2005年
谢晓萍熊习昆谭小华何国群古梅英郑穗生李庆
关键词:《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原料卫生学指标卫生标准
一种人神经祖细胞分化方法及其在毒性测试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人神经祖细胞分化方法及其在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预冷枪头吸取Matrigel,加入至预冷的Advanced DMEM/F12培养基稀释,制成Matrigel包被...
章征保杨颖李庆黄志彪罗振奎陈美芬张秋欢梁扬盛彭宝莹
文献传递
148份防晒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为了解防晒化妆品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合格率。方法: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所规定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中的BT法进行。结果:共检验防晒化妆品148份,合格137份,合格率为92.6%。结论:部分防晒化妆品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皮肤过敏反应,应引起消费者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李庆张龙杰何国群古梅英谢晓萍郑穗生
关键词:防晒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防晒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