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

作品数:201 被引量:951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0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西藏飞蝗
  • 19篇飞蝗
  • 17篇捕食
  • 16篇猕猴桃
  • 16篇飞虱
  • 14篇玉米
  • 13篇抗性
  • 12篇繁殖
  • 11篇叶螨
  • 11篇水稻
  • 11篇饲养
  • 11篇气候
  • 11篇小蠹
  • 10篇植物
  • 10篇温度
  • 9篇缢管蚜
  • 9篇昆虫
  • 9篇禾谷
  • 8篇稻飞虱
  • 8篇光滑足距小蠹

机构

  • 200篇四川农业大学
  • 16篇四川省农业厅
  • 1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0篇四川省农业农...
  • 9篇四川省气象局
  • 7篇四川省农业气...
  • 7篇宜宾市农业局
  • 5篇成都市龙泉驿...
  • 4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信阳农业高等...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贵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自贡市气象局
  • 2篇四川省农业厅...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01篇李庆
  • 92篇杨群芳
  • 76篇蒋春先
  • 55篇王海建
  • 14篇封传红
  • 13篇王明田
  • 11篇蒋素容
  • 10篇龚国淑
  • 10篇蒋素蓉
  • 8篇杨辉
  • 8篇王学贵
  • 7篇叶华智
  • 7篇文刚
  • 6篇郭翔
  • 5篇蒲彪
  • 5篇王思忠
  • 5篇蔡如希
  • 5篇黄婷婷
  • 5篇张敏
  • 4篇黄玉碧

传媒

  • 1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3篇植物保护
  • 10篇植物保护学报
  • 8篇昆虫知识
  • 8篇中国生物防治...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昆虫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四川农业科技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医生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大豆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7篇2020
  • 12篇2019
  • 17篇2018
  • 11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简易的蝗虫室内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简易的蝗虫室内养殖装置,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笼、食物投递口和槽体,所述养殖笼包括铁框架和设于铁框架各面的密铁丝网,以使养殖笼通风透气、便于观察,其中底面密铁丝网与铁框架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李庆黄婷婷陈昊楠张喆张文慧秦洁王贤宋灿灿李扬
文献传递
巴豆提取物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室内测定了巴豆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巴豆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对小菜蛾成虫有较强的产卵忌避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巴豆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和生长抑制中浓度(AGC50)分别为3.70和4.12 mg/mL。巴豆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产卵忌避中浓度(AOC50)为4.37mg/mL。巴豆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触杀和胃毒作用不明显。
王海建钟策宏蒋春先李庆杨群芳
关键词:巴豆小菜蛾拒食作用产卵忌避作用
一种捕食螨饲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食螨饲养装置,属于捕食螨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饲养箱、种植槽和水槽,饲养箱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的侧壁设有开口,箱门用于封闭或打开箱体的开口,箱门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箱门的铰接端与箱体铰接...
李庆胡昊旻吴佳蔚蒋春先王海建杨群芳刘婷
文献传递
西藏飞蝗蝗蝻群集迁移特性及其群集效应被引量:3
2020年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Chen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蝗蝻具有群集迁移危害习性。为阐明西藏飞蝗灾变的行为机制,为西藏飞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视频跟踪技术测定了自然环境中西藏飞蝗蝗蝻群集迁移的运动速度、方向,建立自推进粒子模型模拟蝗蝻群集迁移行为,分析群集迁移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自然环境中的西藏飞蝗蝗蝻在群集迁移过程中,群体内个体的运动表现出定向集体运动,群集迁移速度为0.1256 m/s,0.2 m以内的个体蝗蝻方向趋向一致。沙滩、翻耕农田和草地蝗蝻群运动一致性参数均较高,分别为0.8502、0.7870和0.6987。②西藏飞蝗蝗蝻群由分散运动转变为群集迁移存在临界密度,密度较低时群体内个体分散运动,当蝗蝻密度达到12—15头/m2时,蝗蝻群体由分散运动转变为高度一致的群集迁移运动。③蝗蝻群通过群集迁移可以显著增加迁移距离,随机运动蝗蝻1 d扩展只有70—80 m,而群集迁移1 d最大距离可达2.5 km。蝗蝻群集迁移可以提高发现特别是远距离食物等资源的概率,使群体中更多的个体受益。④尽管未发现室外蝗蝻群存在先验个体,但模拟发现在群集迁移群体中,只需要少数先验个体(3%—5%)即可引导整个蝗蝻群运动。
封传红张梅马利白马吞珠黄冲沈丽李庆郭聪
关键词:西藏飞蝗群集迁移
一种热激蛋白Hsp70基因检测抗药性的捕食螨种群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激蛋白Hsp70基因检测抗药性的捕食螨种群的方法,热激蛋白Hsp7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该方法为:将无抗药性的药剂敏感捕食螨种群和待测捕食螨种群在温度为41℃的...
蒋春先陈蝶宋灿灿李庆张智慧李成成杨群芳
四川地区白背飞虱虫源地分析及迁入路径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运用HYSPLIT 4.8平台和Arc GIS对2012年四川17个站点5—7月白背飞虱灯诱高峰日进行了轨迹模拟、虫源地分析,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白背飞虱主要迁入高峰日的虫源地进行风场分析。结果表明:(1)早期5—6月迁入四川盆地的白背飞虱主要降落于川南和川东地区,川南早期虫源主要来自越南和老挝北部和云南南部、东部及东北部地区,川东主要集中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以及湘鄂渝交界处,少量来自广西西北部地区,7月白背飞虱的迁飞因受到西南、偏南及东南气流的影响,其虫源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南及湖北。(2)白背飞虱迁入四川盆地的路径主要有4支,第一支,白背飞虱随西南或偏南气流由云南经贵州西部迁入川南,或再经贵州东北部和重庆迁入川东;第二支,白背飞虱随偏南气流由广西经贵州中部迁入川南,或经贵州东北和重庆迁入川东;第三支,由湖南经重庆随东南或偏南气流迁入川东;第四支,由云南随偏南气流迁入川西。(3)由于特殊地形地势的影响,四川盆地白背飞虱的迁入始期和主要迁入期是由东南向西北发生发展;四川稻区白背飞虱主要迁入峰集中在7月份,早期5—6月高峰数较少,且集中在川南和川东地区,总体上迁入峰变化表现为由东南至西北依次减少,以上对四川稻区白背飞虱监测预警有重要意义。
毕建春陈星燎蒋春先李庆封传红马利王海建杨群芳
关键词:白背飞虱虫源地风场分析
低温和光周期对西藏飞蝗体内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探讨西藏飞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采用全光照(24L/0D)、全黑暗(0L/24D)与5℃低温相结合的试验处理,研究了低温和光照胁迫对西藏飞蝗体内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飞蝗虫体脂肪含量以未经低温胁迫的全光照处理最高,达到11.8%.经低温和黑暗处理的西藏飞蝗虫体脂肪含量最低,为4.7%.经低温胁迫处理后虫体的海藻糖、甘露醇以和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未经低温胁迫处理.虫体糖原含量以未经低温胁迫的全光照处理最高,达6.40 mg·g^(-1).低温和黑暗处理还诱导丙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累积,促使西藏飞蝗体内多种氨基酸、甘油、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积累,糖原和脂肪含量降低.
朱昱翰李庆杨刚白马吞珠匡健康蒋春先王海建杨群芳
关键词:光周期西藏飞蝗
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被引量:10
2007年
光滑足距小蠹是国内葡萄树上一种新发生的重要害虫。介绍了光滑足距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途径,并指出用触杀剂触杀越冬代出孔雌成虫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杨群芳植玉容巫超莲张光全李庆
关键词:光滑足距小蠹葡萄生物学
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为探讨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报道了温度和紫外辐射胁迫对西藏飞蝗抗氧化系统影响。以西藏飞蝗成虫为试材,研究5—20℃低温、30—45℃高温胁迫和紫外线辐射对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在5—20℃低温胁迫下,成虫体壁和消化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在30—35℃高温胁迫下,成虫SOD、POD和CAT活性分别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35℃时,3种氧化酶活性均下降。长波紫外辐射(UV-A)和中波紫外辐射(UV-B)对处理后24h和72h成虫的SOD活性的影响大于可见光,在UV-A、UV-B和可见光3种光波长处理下,成虫的POD和CAT活性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UV-B对两种酶活性影响大于UV-A和可见光,表现为UV-B处理组>UV-A处理组>可见光处理组;UV-A和UV-B处理能导致虫体体壁MDA含量明显升高,且对脂质过氧化的诱导存在时间效应;雌虫体壁、雌虫消化道、雄虫体壁和雄虫消化道的MDA含量分别在UV-B72h、UV-A72h、UV-A72h和UV-B72h达最大值0.72、0.88、0.66和0.94 nmol/g鲜重。在20—5℃低温胁迫下,西藏飞蝗成虫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能较好的保护自身免遭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西藏飞蝗对高温忍耐力差,在高于35℃高温胁迫下,成虫SOD、POD、CAT活性均下降;在长波和中波紫外辐射下,西藏飞蝗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是西藏飞蝗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的青藏高原的一种重要适应。
李庆吴蕾杨刚匡健康封传红罗怀海杨群芳蒋春先王海建
关键词:西藏飞蝗抗氧化酶膜脂过氧化环境胁迫
农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普通昆虫学”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经验说明: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确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校本资源、学科资源和社会资源中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围绕课程知识架构,对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重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内容;从修订教学育人大纲、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和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四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下一步应聚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继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蒋春先赵晓霞李庆
关键词:教学资源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