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祥

作品数:27 被引量:148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瘤胃
  • 13篇微生物
  • 8篇山羊
  • 7篇瘤胃微生物
  • 6篇羊瘤胃
  • 6篇原虫
  • 6篇山羊瘤胃
  • 5篇日粮
  • 5篇瘤胃发酵
  • 4篇生物蛋白
  • 4篇微生物蛋白
  • 4篇纤维素
  • 4篇瘤胃原虫
  • 3篇动物
  • 3篇荧光
  • 3篇丝兰提取物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3篇染色
  • 3篇微生物组成

机构

  • 27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作者

  • 27篇李国祥
  • 24篇王洪荣
  • 21篇王梦芝
  • 15篇曹恒春
  • 8篇徐爱秋
  • 8篇张洁
  • 6篇郝青
  • 5篇喻礼怀
  • 3篇朱小惠
  • 3篇李世霞
  • 2篇周永康
  • 2篇乌日娜
  • 2篇卢占军
  • 1篇秦枫
  • 1篇陈国宏
  • 1篇陈旭伟
  • 1篇刘蓓一
  • 1篇陈明
  • 1篇姜宁

传媒

  • 6篇饲料工业
  • 4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家禽
  • 1篇草食家畜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畜牧兽医科技...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饲料博览(技...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纤维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分离获得率及DNA提取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以3只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纤维素水平底物对微生物的分离获得率及DNA提取率的影响。底物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比例设计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总微生物分离获得率与DNA提取率随底物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分离获得率为53.29%,总微生物DNA提取率为51.0%;细菌DNA的提取率(45.4%)显著低于原虫DNA的提取率(56.1%)(P<0.05);所提得DNA片段在20 kb以上,PCR扩增效果较好,适合于后续研究的分子操作。
王梦芝李国祥王洪荣张洁曹恒春
关键词:纤维素瘤胃微生物
蛋白质源对山羊瘤胃微生物蛋白AA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以4只瘘管山羊作为试验动物,研究羽毛粉(A)、玉米蛋白粉(B)、豆粕(C)和鱼粉(D)等蛋白质源配合的混合日粮对瘤胃微生物蛋白AA组成模式的影响规律。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部分种类AA的含量在原虫和细菌区系间和同一区系内不同蛋白质处理间差异显著。原虫的Val比例高于细菌的,而细菌的Lys则高于原虫。细菌的Arg,原虫的Met、Leu和His在蛋白质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可见,瘤胃微生物AA组成是因蛋白质来源而变化的。
王梦芝王洪荣喻礼怀李国祥徐爱秋
关键词:蛋白质瘤胃原虫
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纤维分解菌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以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淀粉、纤维素和酪蛋白为底物,银杏叶提取物在瘤胃培养液底物的浓度设为0(对照组)、0.30%、0.60%、0.90%、1.20%5个水平,利用相对定量PCR法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内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极显著提高产琥珀酸拟杆菌的数量(P<0.01),显著提高黄色瘤胃球菌和白色瘤胃球菌的数量(P<0.05)。
李世霞王洪荣李国祥徐爱秋乌日娜陈旭伟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PCR纤维分解菌
丝兰提取物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原虫密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08年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及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丝兰提取物(分别为A:0mg/g、B:2mg/g、C:4mg/g、D:6mg/g、E:8mg/g)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丝兰提取物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液的NH3-N浓度、甲烷产量、原虫数目及产气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微生物组成因丝兰提取物添加量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
李国祥王梦芝李世霞王洪荣曹恒春
关键词:丝兰提取物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微生物组成
大豆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寻求制备大豆油脂肪酸钙的优化工艺,在复分解法初步研究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建立了产品得率(Y)与复分解反应温度(X1)、用水量(X2)、超盐量(X3)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即Y=91.48287+1.13938X1+1.82739X2+1.69316X3-1.77741X12-1.91710X22-1.52456X32+0.84250X1X2。从模型推知,当复分解反应温度为64.57℃、用水量为油重的7.58倍、超盐量为12.78%时,得率得到最大值92.74%。验证结果与模型值相符。
郝青王洪荣周永康李国祥徐爱秋乌日娜
关键词:复分解法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固始鸡核型、G带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固始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始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8,No.1、Z和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No.2、No.4、No.7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No.3、No.6、No.8、No.9、No.10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G带研究表明:前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染色体)共可分为34个区,138条深带核和带。
刘蓓一李国祥秦枫朱小惠姜宁陈国宏
关键词:固始鸡染色体核型G带
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瘤胃内微生物蛋白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以4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山羊瘤胃微生态中原虫和细菌区系以及微生物蛋白微循环的影响规律。【方法】试验设精(玉米-豆饼)粗(稻草)比分别为10﹕90、30﹕70、50﹕50和70﹕30的4种日粮(A、B、C、D),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饲喂试验,采用荧光染色细菌技术测定瘤胃原虫对细菌的吞噬速率。【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微生物细胞的密度。原虫密度C组最高;细菌和原虫的密度A组最低;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原虫吞噬的速率,A、B、C、D4组的吞噬速率分别为:429.5、366.74、389.48、402.2cells·cell-1·h-1,换算为对细菌N的吞噬速率分别为:2.319、1.98、2.103、2.172pgN·cell-1·h-1。【结论】每天每头羊由于原虫的吞噬而造成的细菌N的循环损失估算分别为:136.49;369.02;485.99;440.56mgN/(d·头),即菌体蛋白损失为0.853、2.306、3.370和2.754g/(d·头),其中以C组菌体蛋白循环损失量最大,细菌周转率最高(3.07%)。
王梦芝王洪荣李国祥曹恒春卢占军
关键词:精粗比瘤胃微生物蛋白
棕榈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为寻求制备棕榈油脂肪酸钙的优化工艺,在复分解法初步研究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棕榈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建立了产品得率(Y)与复分解反应温度(X)、用水量(X)、超盐量(X)之间关系的...
王洪荣郝青周永康李国祥
关键词:复分解法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文献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液体外发酵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纯淀粉、纤维素和酪蛋白为底物,银杏叶提取物在瘤胃液发酵底物中的浓度设0(对照组)、0.25%、0.50%、0.75%、1.00%5个水平,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测定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pH值、微生物蛋白产量和纤维素降解率4个指标,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瘤胃液发酵及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瘤胃液的pH值影响不大,可降低NH3-N浓度,增加微生物蛋白产量,降低纤维素降解率;银杏叶提取物的最佳添加量为0.50%。
李世霞王洪荣王梦芝李国祥曹恒春
关键词:山羊瘤胃发酵银杏叶提取物体外培养
特定氨基酸缺省底物对体外培养混合瘤胃微生物及其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特定氨基酸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条件下如何影响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及其发酵。【方法】研究中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底物去除技术,底物设计分别为:全量必需氨基酸组(TEAA),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支链氨基酸(BCAA)的缺省组。【结果】底物对培养液pH均值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各组pH值随时间的变化模式有所不同;培养液氨氮浓度较高,在10.99~30.51mg/100ml范围变动,各组氨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模式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定氨基酸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限制程度不同,以BCAA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的限制最大,相对于全量组混合微生物蛋白下降了44.52%。研究还发现底物对微生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原虫与细菌比值以赖氨酸缺省组最低(89.12%),BCAA缺省组最高(127.60%)(P<0.01)。另外,微生物的PCR-SSCP图谱显示微生物区系内的种属也因底物变化而发生了改变。【结论】底物氨基酸对瘤胃混合微生物群系及其发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支链氨基酸是瘤胃混合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王梦芝王洪荣曹恒春李国祥张洁
关键词:瘤胃发酵PCR-SSCP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