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新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与自噬相关基因Atg7 rs2606757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PD)与自噬相关基因Atg7基因rs2606757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在124例晚发散发性PD患者(病例组)和同期10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对部分标本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Atg7基因rs260675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7%(43/124)和53.3%(56/105),(χ^2=8.063,P=0.005),OR值为0.465(95%CI:0.273~0.791)。性别分层分析发现携带rs2606757 AA基因型的男性发生晚发散发性PD的风险降低[病例组33.3%(23/69)比对照组53.2%(33/62)](χ^2=5.280,P=0.022),OR值为0.439(95%CI:0.217~0.891)。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两组间Atg7基因rs2606757位点AA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值为2.210(95%CI:1.289~3.789)。结论Atg7基因rs2606757位点AA基因型可能与男性晚发散发性PD患病风险降低有关。
- 赵西耀陈煜森王力李向新陈霄仪
- 关键词:自噬帕金森病
- 持续质量改进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改善AIS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88例,剔除非急诊就诊者9例,最终纳入研究者79例。根据CQI实施与否进行分组,即2015年1月前为改进前组(46例),2015年4月后为改进后组(33例)。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AIS患者平均DNT为101.2 min,高于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关于AIS的早期管理指南要求的60 min。因此,2015年1—4月运用CQI理念与方法管理AIS患者的诊治流程,使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AIS患者在入急诊室60 min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时间截至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入急诊室到颅脑CT检查时间,颅脑CT检查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静脉溶栓治疗7 d内症状恶化、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RS),预后良好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为保证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发生率及NIHSS具有可比性,剔除部分患者,最终纳入改进前组35例患者,改进后组20例患者。改进后组患者颅脑CT检查到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短于改进前组(P<0.05);两组患者入急诊室到颅脑CT检查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7 d NIHSS,静脉溶栓治疗7 d内症状恶化、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mRS,预后良好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在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DNT中的临床价值明显,且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各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 傅晓赵西耀王力李向新刘兰芹吴慧平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 持续质量改进在缩短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DNT中的应用
- 背景: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越早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越好.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该项治疗.然而,该治疗涉及多个部门,同时具有一定的加重病情风险,院内延迟情况十分严重,有研究显示院内诊治时间达1...
- 赵西耀王力李向新王维清刘兰芹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DTN
- 小卒中后60天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卒中后60 d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小卒中后60 d内复发患者21例,查阅患者首次住院资料及复发时住院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血管危险因素、小卒中后二级预防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21例患者小卒中后复发距首次发病时间为(36.3±8.4)d,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者分别为17例(81.0%)、10例(47.6%)、8例(38.1%)、6例(28.6%)、3例(14.3%)。吸烟者7例(33.3%),嗜酒者4例(19.0%)。小卒中后二级预防:12例(57.1%)服用降压药物,11例(52.4%)服用抗血小板药物,9例(42.9%)服用他汀类药物。血压达标率为23.8%(5/2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38.1%(8/21)。影像学检查:首次入院时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17例(81.0%);颅脑MRI检查显示,皮质下或深部梗死18例(85.7%),孤立的皮质梗死3例(14.3%);小卒中复发后颅脑MRI检查显示有新发病灶,其中13例复发梗死部位与首发时为同一血管区(A组),8例复发梗死部位与首发时为不同血管区(B组),A组患者复发距首次发病时间较B组短〔(24.4±9.1)d与(48.5±7.8)d,P<0.01〕。结论小卒中后复发患者多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近半数患者停用二级预防药物;血压及LDL-C达标率低;小卒中早期复发机制可能更多为卒中的进展。在临床诊疗中,医生应关注小卒中患者,强调早期积极有效开展二级预防。
- 李向新
- 关键词:小卒中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