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友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耀斑
  • 5篇射线
  • 4篇太阳
  • 3篇硬X射线
  • 3篇太阳耀斑
  • 3篇X射线
  • 3篇RHESSI
  • 2篇伽玛射线
  • 2篇幂律
  • 1篇低能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电子谱
  • 1篇定标
  • 1篇仪器
  • 1篇日冕
  • 1篇闪烁体
  • 1篇塑料闪烁体
  • 1篇频数
  • 1篇频数分布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紫...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李友平
  • 8篇甘为群
  • 2篇林春梅
  • 2篇李友平
  • 1篇常进
  • 1篇白伟东
  • 1篇张平
  • 1篇韩钢
  • 1篇刘四明
  • 1篇陈维

传媒

  • 8篇天文学报
  • 1篇紫金山天文台...
  • 1篇中国科学:数...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耀斑X射线及γ射线被引量:1
2001年
介绍在加速质子的谱演化、加速电子的束特征、γ射线谱分类、正负电子湮灭线的时变特征、高能延迟事件、以及在耀斑动力学过程和连续辐射起源等太阳高能物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结果。
甘为群常进李友平林春梅
关键词:太阳耀斑X射线Γ射线高能粒子
幂律电子谱轫致辐射积分的快速计算
2011年
SSW(Solar SoftWare)的能量电子产生X光子的轫致辐射积分计算发展到版本2时,其性能相比初始的版本1提高很多.在版本2的基础上,对这个积分进一步改进.通过对比几种轫致辐射积分方案,结果显示,最终的方案性能上比版本2可以快约2~5倍.在积分的精确性上比版本1及版本2均改进了很多,在缺省的积分控制精度下也不再产生光子谱的尖刺现象.而且,积分耗时不再敏感于积分上限取值.由于积分性能的提高,使得利用精确的轫致辐射截面计算轫致积分成为可能.结果显示,用精确轫致辐射截面比先前的近似截面积分的结果光子流量略小(≤4%),积分时间大约比先前使用近似截面多30%.
李友平甘为群
关键词:太阳伽玛射线太阳耀斑
天宫2号POLAR探测器的低能X射线在轨定标
2020年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天宫2号实验室上搭载的一个γ射线偏振仪,于2016年9月15日搭载在天宫2号进入低轨运行,主要用于探测在50-500 keV能区的硬X射线辐射的线偏振.POLAR由25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有64个塑料闪烁体棒,总计有1600个塑料闪烁体棒,具有较大的有效探测面积和视场.在轨运行期间探测到多个小耀斑,它们的硬X射线光子能量通常小于50 keV,无法直接使用在轨和地面的高能定标结果来进行能谱分析.结合拉马第太阳高能光谱成像探测器(RHESSI)对耀斑SOL2016112907能谱的观测和蒙特卡洛模拟,对耀斑期间被激活的闪烁体棒进行能量低于50 keV的低能相对定标.虽然定标得到的能量阈值(~10 keV)和转换因子相对稳定,但是和高能定标给出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并且不同闪烁体棒显示出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张平张平刘四明刘四明李友平李友平
耀斑日冕硬X射线源观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于足点被日面边缘遮挡住的耀斑的观测研究是诊断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统计分析RHESSI(Reuven Ramaty High-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Imager)卫星观测到的71个此类耀斑硬X射线源发现,前人提出的两类源,即日冕X射线辐射中热辐射与非热辐射源区空间分离较小的源和分离较大的源,在能谱、成像、光变曲线以及GOES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区别,其中辐射区的面积、耀斑总热能以及GOES持续时间与分离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支持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耀斑统一模型.同时也表明Masuda耀斑只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事件,不具有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般特征.
白伟东李友平甘为群
关键词:太阳耀斑太阳日冕太阳X射线
一例奇特长延迟硬X射线耀斑的解释
2001年
198 9年 3月 6日 1 354— 1 62 4UT的 3B级大耀斑硬X射线的峰值延迟长达 1 30秒 ,而硬X射线的最低能道上升至峰值的时间 (上升沿 )却只有 1 50秒 .在利用电子的捕获沉降模型来解释这一奇特事件 ,发现当日冕密度取 1 0 9cm- 3且存在双源作用时 ,捕获沉降模型可以解释观测结果 .
李友平甘为群
关键词:耀斑硬X射线
耀斑加速电子能谱的不变点及其意义
1999年
 在厚靶非热韧致辐射模型下,考察产生耀斑硬X 射线暴的非热电子幂律能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对有些耀斑,不同时刻的非热电子能谱总是具有一个粗略的共同交点。该交点可能反映了有些电子加速机制的固有性质———饱和及低端阈能。
甘为群林春梅李友平
关键词:太阳耀斑硬X射线高能电子耀斑
RHESSI耀斑中非热电子低能截止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太阳耀斑中硬X射线(HXR)光子谱的低能变平过去一般认为是由于耀斑中非热电子的低能截止造成的,但现在也有作者认为耀斑光子与下层大气的逆康普顿散射(albedo效应)或者其他作用也能够使得HXR光子谱出现低能变平的情形.采用Gan et al.(2001,2002)中提出的求非热电子低能截止的方法,统计分析了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y Imager(RHESSI)卫星在2002—2005年间观测的100个耀斑,发现经albedo校正,有18个耀斑的HXR光子谱可以利用单幂律谱来拟合,在80个可以用双幂律谱来拟合HXR光子谱的耀斑中,有21个耀斑可以直接用单幂律电子谱加一个低能截止来解释.低能截止范围为20—50keV,平均值约为30keV.同时也分析了耀斑光子谱特征的其他可能解释.
韩钢李友平甘为群
2002年7月23日X射线耀斑的RHESSI和TRACE观测物理图像
2004年
通过对比分析TRACE195A和RHESSI的X射线及H_α的图像,发现2002年7月23日的X4.8级耀斑的主体是一个典型的双带耀斑,它的H_α及TRACE195A的图像都显现出明显的双带耀斑特征,TRACE195A的像还呈现一个环拱结构,其环拱的足点与TRACE的亮带并不重合,但TRACE的亮带与X射线像的位置对应很好。在耀斑极大时刻附近,大于38keV的X射线像呈现一个低的环跨在TRACE的双带上,X射线环的顶点及两足点尤其明显,在这个低的环上方,还存在一个在低能量段明显的X射线日冕源,对该耀斑的空间结构及演化特征作了描述,还简单地讨论了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
李友平甘为群
关键词:X射线耀斑太阳耀斑
修正的Neupert效应
2020年
Neupert效应的定性描述是耀斑中脉冲分量(硬X射线、微波暴)与渐变分量(软X射线发射)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即耀斑最初的能量是以加速粒子的形式释放,加速的电子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非热硬X射线轫致辐射,并加热大气,耀斑软X射线发射是高能粒子注入大气的响应.根据经典Neupert效应的定量描述,硬X射线发射(表征非热电子注入)结束时软X射线应该立刻达到极大,但以往的观测发现一些耀斑软X射线峰值时间(t2)明显晚于硬X射线结束时间(t1)(τ=t2–t1,τ> 0),热与非热辐射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情况.为了研究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事件,在2002—2015年间的RHESSI (Reuven 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和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耀斑列表中,按照在25–50 keV范围内光变较简单、软X射线有对应发射峰等判据,共选择276个耀斑样本,统计了这些耀斑的τ分布、环长d (用双足点源之间的距离来表征)与τ的关系.结果显示:(1)有227个耀斑τ> 0,即有约82%的耀斑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2)τ与d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即环越长,软X射线极大的时间越延后;(3)似乎存在一个临界距离,当环长小于临界距离时,经典Neupert效应成立.这些结果印证了修正Neupert效应的必要性,并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于文慧李友平李友平
修正的极大似然法拟合幂律频数分布
2014年
针对包含饱和样本数据的频数幂律分布拟合,提出一个新的幂律分布指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的修正公式.对比研究显示,修正公式适用于剔除异常饱和值的幂律频数拟合.如果不剔除饱和值,幂律指数的估计只能使用修正前的公式,其误差随幂律指数变化,指数较小时误差较大.由此建议,对于包含饱和样本的频数分布拟合,首先剔除异常的饱和值,然后对剩余不含饱和值的子集使用修正公式进行参数估计.
李友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