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午生

作品数:22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4篇氧化酶
  • 4篇预后
  • 4篇内皮
  • 3篇凋亡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损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阴性
  • 3篇三阴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磷酸肌酸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管
  • 3篇淋巴管生成
  • 3篇化疗

机构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铁路局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胸科医...

作者

  • 21篇李午生
  • 11篇李凯
  • 10篇赵力
  • 6篇邹华伟
  • 5篇李琦
  • 3篇田保玲
  • 2篇刘云鹏
  • 2篇滕月娥
  • 2篇尹剑桥
  • 2篇于宏
  • 2篇闫顺朝
  • 2篇谭永刚
  • 2篇金峰
  • 2篇赵羲和
  • 2篇邱芳
  • 2篇朱杰
  • 2篇邢飞
  • 1篇刘彩刚
  • 1篇侯科佐
  • 1篇苏彤春

传媒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辽宁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槐耳颗粒联合TEC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血清HER2-ECD、TA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联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片段(HER2-ECD)、肿瘤异常蛋白(T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9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对照组予以TEC新辅助化疗,观察组予以TEC新辅助化疗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治疗12周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8+、CD4+、CD4+/CD8+)、血清HER2-ECD、TAP水平,治疗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治疗后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清HER2-ECD、T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耳颗粒联合TEC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HER2-ECD、TAP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提高远期生存率,疗效显著。
尹剑桥李午生韩思佳邢飞于宏邱芳
关键词:槐耳颗粒
葛根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1年
朱杰陈东红杨青李午生
关键词: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葛根素
磷酸肌酸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观察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磷酸肌酸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2)阿霉素组:隔日一次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3)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小剂量):隔日一次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200mg/kg),30min后注射阿霉素。(4)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大剂量):隔日1次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0mg/kg),30min后注射阿霉素。用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加入磷酸肌酸钠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心肌抗氧化酶SOD及CAT活性增加,血清中CK、CK-MB含量减少,与阿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磷酸肌酸钠组大鼠心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弱,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强,且与阿霉素组比较有意义(P<0.05)。给予不同剂量磷酸肌酸钠的两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未见差异(P<0.05)。结论磷酸肌酸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降低阿霉素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自由基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赵力李琦李午生李凯田保玲
关键词:磷酸肌酸抗氧化酶阿霉素心肌细胞细胞凋亡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随访疗效的评估及与Ki67和COX-2表达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乳腺癌随访疗效评估的价值及其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37例患者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47例)和预后良好组(9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采集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肿瘤组织Ki67和COX-2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患者术后随访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SUV_(max)患者预后情况,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SUV_(max)与Ki67和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137例患者中复发29例(占21.17%)、转移18例(占13.14%),预后不良47例(占34.31%)。预后不良组SUV_(max)高于预后良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8,P<0.05);预后不良组Ki67和COX-2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x^(2)=6.086;P<0.05)。SUV_(max)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AUC为0.743,以SUV_(max)>8.90为临界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70%和84.44%。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中,SUV_(max)>8.90和SUV_(max)≤8.90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60.47%和22.34%;SUV_(max)>8.90的乳腺癌患者Ki67和COX-2表达水平高于SUV_(max)≤8.9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796,Z=12.083;P<0.05);乳腺癌患者SUV_(max)与Ki67和COX-2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08,r=0.570;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中SUV_(max)对乳腺癌随访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且与肿瘤组织Ki67和COX-2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尹剑桥李午生刘彩刚邢飞于宏邱芳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Kaplan-Meier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对我病房2007~2008年的6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确诊及手术时的年龄、腋下淋巴结情况、病理情况、内分泌治疗及化疗与否及Her-2表达等因素对骨转移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而ER/PR其一为阳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2±0.908年,ER/PR均为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5±1.815年;Her-2阳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2±1.386年,Her-2阴性者骨转移发生的时间为4±1.090年。对因素ER/PR及Her-2进一步分析显示ER/PR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3.771,差异显著(P=0.006),Her-2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0.91,差异无显著性(P=0.884)。结论因素ER/PR阳性是乳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凯于飞李午生赵力邹华伟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1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COX-2、VEGF-C及受体VEGFR-3表达,计数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8%(32/51),60.7%(31/51)。COX-2表达与VEGF-C(r=0.74,P<0.05)、临床分期(r=0.34,P<0.05)、淋巴管密度(r=0.69,P<0.01)和淋巴结转移(r=0.57,P<0.01)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呈负相关(r=-0.58,P<0.01)。VEGF-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r=0.45,P<0.01)、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P<0.05)。随访5年,胃癌组织COX-2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COX-2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36.8%)显著高于COX-2表达阳性组(15.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VEGF-C高表达,COX-2与VEGF-C、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推测COX-2通过诱导VEGF-C表达参与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COX-2检测可能对推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滕月娥李午生金峰刘云鹏徐惠绵
关键词:环氧化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
Her-2表达情况对ER/PR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2011年
目的分析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Her-2表达与否对ER/PR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Kaplan-Meier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对我病房2007~2008年的171例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探讨Her-2表达情况对ER/PR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1年2月,随访时间为37~5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三阴性乳腺癌与ER/P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经过CEF方案辅助化疗后的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269+0.626年及3.271+0.997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490+0.286年及3.611+0.722年,无明显差异(P>0.05);对年龄、Her-2表达及淋巴转移等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及Her-2表达情况对复发无明显影响(P>0.05);淋巴转移与否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并非较ER/P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更高危,但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是ER/PR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因而进行早期的淋巴结筛查有重要意义。
李凯李午生谭永刚赵力邹华伟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HER-2表达ER阴性
香菇多糖联合多西他赛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单药及联合多西他赛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多西他赛和香菇多糖联合多西他赛处理胃癌细胞BGC823。香菇多糖终浓度分别为1.560μg/ml,3.125μg/ml,6.250μg/ml,12.500μg/ml。多西他赛终浓度分别为0.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5.000μg/ml。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同时用Annexin V/PI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单药香菇多糖能抑制BCG823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由高到低)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7.7%,56.0%、42.1%和23.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香菇多糖联合多西他赛能增强多西他赛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单药香菇多糖能增加BGC823细胞的细胞凋亡率,与多西他赛联用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香菇多糖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并能显著增强多西他赛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作用。
赵力李午生李凯肖玉平
关键词:香菇多糖多西他赛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热疗联合化疗(HCT)与单纯化疗(CT)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由2名研究员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独立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Wan Fang Data、CNKI和CBM等数据库的文献,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5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CT组的有效率、肿瘤控制率、CA125有效率、腹水控制率优于CT组,肿瘤进展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生活质量改善率、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重度便秘腹泻、肝肾功损害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T较CT可明显提高卵巢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谷潇闫顺朝李午生赵力邹华伟
关键词:热疗化疗卵巢肿瘤META分析
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心肌损伤大鼠体内SOD、CAT和LP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的大鼠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及磷酸肌酸(CT)干预后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等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中先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4日开始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0min给予阿霉素(3 mg/kg),隔日1次,共给药7次;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实验中先每日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0 mg/kg),第4日开始在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 min后腹腔注射阿霉素(3 mg/kg),隔日1次,共给药7次。处死大鼠后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LPO含量,SOD、CAT活性变化。结果磷酸肌酸干预阿霉素处理的大鼠后,降低了血清、心肌的LPO含量,增加了SOD、CAT活性,与阿霉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阿霉素组心肌纤维排列系乱,加入磷酸肌酸钠和阿霉素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结论磷酸肌酸能够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磷酸肌酸能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LPO,增强抗氧化酶系SOD、CAT的活性。
赵力李午生李凯李琦董茜赵羲和田保玲
关键词:心肌损伤阿霉素磷酸肌酸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岐化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