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77 被引量:292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心肌
  • 16篇心脏
  • 12篇手术
  • 12篇灌注
  • 10篇外科
  • 8篇动脉
  • 8篇小肠移植
  • 8篇冠状
  • 7篇心肌灌注
  • 7篇血管
  • 7篇冠状动脉
  • 7篇磁共振
  • 6篇心血管
  • 6篇排斥
  • 6篇细胞
  • 6篇介入
  • 5篇排斥反应
  • 5篇缺血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7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瑞典隆德大学

作者

  • 77篇李刚
  • 21篇田伟忱
  • 20篇姚志发
  • 16篇李君权
  • 15篇张庆华
  • 13篇邹小明
  • 11篇吴乃石
  • 10篇宋茂力
  • 9篇魏庆彬
  • 9篇蒋树林
  • 9篇谢飞
  • 8篇谢宝栋
  • 8篇李晓林
  • 8篇成明
  • 7篇杨维良
  • 7篇夏求明
  • 7篇闫朝岐
  • 6篇田伟臣
  • 6篇王士礼
  • 5篇刁力为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全国冠状动脉...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8
  • 16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封堵器脱落及并发症原因分析
<正>目的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是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年来,随着介入封堵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部分患者通过介入封堵治疗得到根治。但由于缺损过大或缺损边缘情况不佳等解剖学因素,导致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失败。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
谢飞李刚
关键词:心脏疾病封堵器并发症
文献传递
延长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免疫耐受实验研究
姚志发谢宝栋刁力为张庆华吴乃石李刚田伟忱
空搏灌注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优缺点
2018年
在心外科发展历程中,停搏灌注技术作为最先提出的心肌保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停搏灌注技术虽然能保护心肌,但是也存在如心肌水肿、能量代谢紊乱、心肌顿抑和心肌细胞凋亡等不良后果。随着科学的不断探索,医学家们提出一种新的保护心肌方案——空搏灌注技术。这种技术不但能避免停搏灌注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在具有肥厚心肌的心脏手术中有明显优势。空搏灌注技术在心外科手术应用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王士礼李刚
关键词:肥厚心肌心肌保护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再手术原因探讨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再手术原因。方法1998.1—2007.9我科经治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再手术病人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岁—46岁,平均12.5岁;体重10 kg~83 kg,平均38.2 kg。室间...
姚志发亓峰张临杰张庆华李刚成明
文献传递
左心房完全钙化的二尖瓣置换1例
2011年
病人女,52岁。间断性咯血30年,活动后心悸、气促5年。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明显扩大(75.6mm)且房壁僵硬,可探及大量云雾状影,二尖瓣重度狭窄。胸部X线示双肺淤血,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内可见弧形阴影(图1)。胸部CT示左心房壁圆弧形钙化(图2)。
魏庆彬李刚李育敏李君权郎济禄田伟臣
关键词:左心房二尖瓣置换二尖瓣重度狭窄活动后心悸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
全胃切除改良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的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改良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对患者营养吸收的影响。方法对76例全胃切除患者,行改良Lawrence法消化道重建3个月和6个月的营养状况及消化道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4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行钡餐检查,钡剂排空时间为60~100min,站立位与平卧位均未见钡剂反流入食管,无吻合口狭窄的征象。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血红蛋白、总蛋白、体重、进食量,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水平。结论该术式使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习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邹小明宋茂力聂刚李刚佟佰峰姜浩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术全胃切除术胃癌
乳癌p53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癌p53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PAP法 ,测定 2 0 0例乳癌的 p53与雌、孕激素受体。 结果  p53 (+) ,雌激素受体 (ER) (+) ,孕激素受体 (PR )(+)分别为 34 .0 % ,63 .0 %和 64 .0 %。ER(+)及PR (+)共 96例 ,ER(- )及PR(- )共 35例 ,ER和PR表达一致率为 79.0 %。显示上述三指标的阳性表达与病人腋淋巴结转移 病理组织类型无关 ,但与病人年龄 月经状况有关。结论 乳癌 p53阳性预后差 ,ER及PR阳性比阴性的患者预后好。p53 ,ER和PR测定有助于指导乳癌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王夫景李刚杨维良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基因免疫组化法
抗β_2GP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β2GPI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血栓患者20例,单纯SLE患者30例,正常对照23例,采用AggRAM-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β2GPI抗体。结果:SLE血栓组患者和SLE非血栓组患者抗β2GPI抗体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SLE血栓组患者抗β2GPI抗体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血栓组患者;SLE血栓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SLE非血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LE非血栓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SLE患者中抗β2GPI抗体阳性组比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β2GPI抗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为SLE患者继发血栓性疾病提供辅助诊断;抗β2GPI抗体促进SLE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上升,加速SLE患者血栓形成。
李刚刘彦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大鼠移植肠管长度、部位与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探讨移植肠管的长度、部位与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行同种异系原位小肠移植 (SD→Wistar) ,分别移植 3 0 %近端小肠 (A组 )、60 %近端小肠 (B组 )、全小肠 (C组 )、3 0 %远端小肠 (D组 )。观察术后生存时间 ;定期 (1、3、5、7、9d)采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 ;开腹行麦芽糖吸收实验 ;取移植肠管 ,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后光镜检查。结果 A、B组的生存时间 (12 .0 0± 1.67)d、(11.17± 1.94)d与C组 (9.17± 1.17)d及D组 (8.3 3±1.0 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麦芽糖吸收实验、血清及病理学结果显示 :A、B组分别于术后 5、7、9d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 ,C、D组分别于术后 3、5、7d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结论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强弱与移植肠管的长度无直接关系 ;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与移植肠管的部位有一定关系。
邹小明李晓林袁友萍李刚秦华东李明琦
关键词:排斥反应小肠移植术后麦芽糖
一氧化氮在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急性排斥反应(AR)中作用。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4组。移植对照组、左旋精氨酸(L-Arg)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_NAME)I组(I组)和L-NAMEII组(Ⅱ组)受鼠于手术当天开始分别每天给予生理盐水、L-Arg150mg·kg^-1·d^-1、L-NAME4和8mg·kg^-1·d^-1。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存活时间,行HE染色观察移植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小肠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及检测血糖吸收功能和血清NO浓度。结果移植对照组、L_Arg组、I组及Ⅱ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1.7±1.2)d、(10.2±1.0)d、(12.3±1.5)d和(17.3±1.9)d,Ⅱ组受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移植对照组相比,L_Arg组和I组IRI的Park评分下降,IRI减轻;II组Park评分显著升高(P〈0.01),IRI加重,但AR明显减轻。与移植对照组相比,IRI期间,I组iNOS染色减弱,Ⅱ组iNOS和nNOS染色均减弱;AR期间,Ⅱ组iNOS染色明显减弱。各组血清NO浓度于再灌注后30min逐渐升高。与移植对照组相比,Ⅱ组血NO浓度的升高延缓。与移植对照组相比,L-Arg组血糖吸收值于再灌注30min至术后3d明显增高(P〈0.01);工组和Ⅱ组血糖吸收值术后处于较低水平。结论NO在大鼠小肠移植IRI中起到了细胞毒和细胞保护的双重作用;在AR中加重了组织损伤。术后早期补充L-Arg可促进移植肠管对糖类的吸收。
李晓林邹小明李刚宋茂力聂刚姜浩
关键词:小肠移植一氧化氮再灌注损伤移植物排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