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泗

作品数:74 被引量:67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实证
  • 10篇技术引进
  • 8篇粮食安全
  • 7篇实证研究
  • 6篇粮食价格
  • 5篇农产
  • 5篇农产品
  • 5篇农户
  • 5篇农业
  • 5篇绩效
  • 5篇价格波动
  • 4篇影响因素
  • 4篇玉米
  • 4篇实证分析
  • 4篇市场化
  • 4篇收储
  • 4篇农村
  • 4篇农村劳动力
  • 4篇农村劳动力流...
  • 4篇劳动力

机构

  • 6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2篇金陵科技学院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河南工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江苏省行政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中国粮食研究...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74篇李光泗
  • 14篇朱丽莉
  • 8篇钟钰
  • 7篇徐翔
  • 5篇沈坤荣
  • 5篇吴增明
  • 4篇曹宝明
  • 4篇李丰
  • 3篇郭晓东
  • 2篇周洲
  • 2篇孙文华
  • 2篇马凌
  • 2篇赵霞
  • 2篇徐建玲
  • 2篇刘梦醒
  • 1篇樊荣臻
  • 1篇王莉
  • 1篇李全根
  • 1篇果文帅
  • 1篇沈红

传媒

  • 6篇粮食经济研究
  • 6篇南京财经大学...
  • 5篇粮食科技与经...
  • 4篇农村经济
  • 3篇中国科技论坛
  • 3篇农业经济问题
  • 3篇价格理论与实...
  • 3篇中国农村经济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科研管理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财经研究
  • 2篇农业经济
  • 2篇江苏商论
  • 2篇中国粮食经济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软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年份

  • 8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问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
李光泗徐翔
关键词:技术引进后发优势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供给反应模型被引量:15
2010年
实现粮食稳定增长一直是我国粮食政策的核心目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粮食市场变化,粮食生产波动引起广泛关注。粮食生产波动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农户供给行为、自然条件、技术进步、农业政策等等。从农户生产行为来说,农户粮食供给行为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当外部生产环境发生变化时,农户必将对粮食价格、政策调整等外部冲击做出反应。为此,本文利用粮食供给反应模型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减少粮食生产波动、提高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建议。
李光泗李全根曹宝明
关键词:粮食生产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对中国粮价波动的成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粮食生产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消费量、国际粮食价格、广义货币量和粮食库存量对粮食生产价格影响显著;粮食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净进口量对粮食零售价格影响显著。而粮价波动的经济效应:2种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粮价上涨农民得到的很少;不能确定物价与2种粮食价格是否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陈祥新李光泗
关键词:粮食价格影响因素经济效应
“非粮化”还是“趋粮化”:农地经营规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农地种植结构与中国粮食安全直接相关,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证粮食安全要实打实地调整种植结构,因此有必要对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回归模型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1)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存在“U”型关系,拐点为2.533hm2。当农地经营规模小于拐点时,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非粮化”;当农地经营规模超过拐点后,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趋粮化”。(2)分粮食功能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不同粮食功能区产生了不同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3)地权稳定性对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的“U”型曲线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结论]提出发展农机服务市场、协调各区域粮食生产责任、引导农户签订权责明确的土地流转契约、增加政策性种粮补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内在机制,确保农户种植行为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契合。
马俊凯李光泗李宁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农地流转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视角分析我国谷物供需状况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视角,从口粮、谷物和粮食3个层面出发对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状况和水平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我国口粮和谷物的供需状况和安全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测度。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的谷物供需状况还是比较好的,谷物的自给和口粮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在未来仍面临着严峻挑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确保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对策建议。
周洲李光泗
关键词:谷物口粮粮食安全
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本文利用收敛分析框架研究技术引进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地区问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较落后地区技术引进的技术外溢作用更强,技术引进有助于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基于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
李光泗徐翔
关键词:技术引进后发优势
文献传递
技术引进、市场结构、研发效率与二次创新被引量:15
2007年
二次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中国引进技术二次创新投入低下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产品垂直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文章构建了二次创新的内生决定模型,讨论了技术引进选择、市场结构、企业研发效率等因素对二次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1998-2004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大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建议。
李光泗徐翔
关键词:技术引进市场结构
竞争结构、市场势力与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基于国际大豆市场的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中国是否具有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直接影响着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成本与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国际大豆市场月度数据,从贸易结构和市场势力视角分析国际大豆市场竞争格局,测度大豆主要出口国的市场势力指数,进而研究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的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豆市场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进口"大国"地位、巴西出口"大国"地位不断增强;主要大豆出口国的市场势力指数都比较显著,但中国自身需求仍是提升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国和巴西分别是国际大豆贸易中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但中国、巴西和阿根廷对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的影响均较弱,美国在国际大豆市场定价权中依然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李光泗韩冬
关键词:市场势力定价权
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效率的实证检验--基于粮食价格波动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随着粮食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使得对于粮食市场调控的讨论日益激烈,社会各界对粮食市场调控效率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为此,运用稻谷、小麦、玉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ARCH类模型,通过分析粮食价格波动性来实证检验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效率。研究得出:我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在稳定粮食市场、化解粮食价格波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具有类似于稳定器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随着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其中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在平抑稻谷与小麦价格波动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在平抑玉米价格波动方面的效率相对较低。
钟钰李光泗果文帅
关键词:粮食价格
收储制度改革提高玉米市场有效性研究
2023年
构建粮食市场有效性分析框架,基于事件研究法基本思想,采用2008年11月~2020年8月相关数据,借助VAR、BEKK等模型分析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前后玉米市场有效性及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收购政策实施后,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传递更加通畅,玉米市场有效性提升,政策改革目标已初步实现。为巩固市场化收购政策效果,防范国际市场因素造成国内市场异常波动,应当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导向,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影响力,并完善配套措施、细化补贴标准,降低市场化收购对粮食产业的冲击。
韩冬李光泗钟钰
关键词:玉米事件研究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