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霞

作品数:20 被引量:20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地下水
  • 13篇大同盆地
  • 7篇
  • 6篇
  • 5篇水化学
  • 4篇地质
  • 4篇同位素
  • 4篇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水文地质
  • 2篇地下水环境
  • 2篇地下水系统
  • 2篇有机质
  • 2篇原生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系
  • 2篇污染
  • 2篇稀土元素
  • 2篇硫同位素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0篇李俊霞
  • 14篇谢先军
  • 6篇王焰新
  • 5篇苏春利
  • 3篇吴亚
  • 3篇皮坤福
  • 2篇张丽萍
  • 2篇余倩
  • 2篇周海玲
  • 1篇段萌语
  • 1篇马瑞
  • 1篇田小伟
  • 1篇李亮
  • 1篇刘伟江
  • 1篇李梦娣
  • 1篇严怡君
  • 1篇刘沛
  • 1篇马燕华
  • 1篇秦兵
  • 1篇钱坤

传媒

  • 6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同盆地富砷地下水的水化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为弄清大同盆地地下水中影响砷的迁移、富集的主要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区域供水安全提供指导作用,针对高砷地下水系统开展了水文地球化学与含水层沉积物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高砷地下水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高砷地下水为偏碱性、强还原环境,砷含量为0.31~452μg·L-1,主要以砷酸盐形式存在,地下水中砷与三价铁的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高砷含水层沉积物中有机质、铁与砷含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碱性还原环境有利于地下水中砷的富集;微生物参与下,沉积物相有机质的氧化和Fe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还原过程是本区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控因素。
张丽萍谢先军李俊霞王焰新
关键词:地球化学大同盆地地下水
FeSm原位修复砷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在以高砷地下水为主要饮水水源的偏远农村地区,研发一种经济高效、操作简便的砷污染处理技术对解决其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室内柱实验,利用Fe SO_4、NaAsO_2和Na_2S交替注入方法,完成并优化了硫化亚铁型除砷材料的制备.同时,探讨了强还原条件下含水层原位搭载除砷过程与机制.研究表明,FeSO_4∶Na_2S摩尔比为5∶4,连续注入120 h为最佳原位搭载条件;搭载实验柱除砷过程中,As(Ⅲ)(1000μg·L^(-1))穿透时间(100 h)远高于示踪剂荧光素钠(1.25 h)所需时间,其阻滞因子达37,表明硫化亚铁型除砷材料具有显著的除砷效果;除砷前后硫化亚铁涂层的表征结果说明,原位搭载除砷过程中,As(Ⅲ)与硫化亚铁发生的吸附/共沉淀形成富砷草莓状黄铁矿是实现固砷的主要机理.
柳亚清谢先军李俊霞皮坤福
关键词:还原环境地下水原位修复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有机质对碘迁移转化的影响
2023年
地下水系统中有机质对碘迁移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分析地下水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地下水碘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选取我国大同盆地浅、中层高碘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运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对地下水DOM分子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地下水总碘浓度变化范围为1.97~926.10μg/L,碘离子是地下水中碘的主要赋存形态;总碘浓度与DOM呈一定正相关关系(r=0.84),与可生物降解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71).研究区高碘地下水中有机质生物降解程度较高;高低碘地下水DOM分子组成差异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优先利用CHO、CHON1、CHON2类小分子可生物降解化合物,促使与之结合的碘迁移释放进入地下水;还原环境下地下水中碘主要来源于铁(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和有机质的降解,且伴随有碘的形态转化,而氧化环境下地下水中碘可能与有机质的分子转化有关.
赵仕琳刘文静孙丹阳李俊霞
关键词:地下水溶解性有机质水文地质
华北平原原生富碘地下水系统中碘的迁移富集规律:以石家庄-衡水-沧州剖面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高碘地下水是继高砷、高氟地下水之后的又一全球性饮水安全问题,但对地下水系统中碘的赋存形态及迁移富集机理研究尚显不足.为了解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中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迁移富集规律,选取石家庄-衡水-沧州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完成地下水样品采集,分析其水化学组成、总碘含量及碘形态组成特征,同时运用phreeqc完成水文地质剖面地球化学反向模拟及相关矿物饱和指数计算,定性定量表征水流场内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而深入探讨上述过程对地下水系统碘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内地下水中碘含量变化范围为3.35~1 106.00μg/L,其中,41.86%样品碘含量超过《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规定(GB/T19380-2003)》所界定的150μg/L国家标准;空间上,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渤海湾区;地下水中碘的主要赋存形态为碘离子及碘酸根离子,其分布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碘酸根离子主要出现于氧化环境中;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环境朝利于液相碘迁移富集的方向演变;渤海湾区,海水入侵影响下形成的偏碱性、(弱)还原环境,利于碘从沉积物中迁移释放至地下水中;碘在不同铁矿物相上的搭载能力及氧化还原环境演化导致的铁矿物相转化,是造成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中碘迁移富集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薛肖斌李俊霞钱坤钱坤
关键词:地下水华北平原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碘迁移富集的指示被引量:2
2021年
为深入探究地下水系统中影响碘迁移转化的主控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大同盆地典型高碘地下水区完成样品采集,分析地下水样品基础理化性质及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大同盆地地下水碘含量变化范围为14.40~1030.00μg/L,高碘地下水(I>100μg/L)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排泄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的δ13C_(DIC)值变化范围为-12.11‰~-9.79‰,硫酸盐δ^(34)S_(SO4)值介于4.04‰~16.63‰.δ^(13)C_(DIC)和DOC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是区域地下水无机碳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δ^(13)C_(DIC)与δ34S_(SO4)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硫酸盐是有机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潜在电子受体之一,且地下水水环境以偏还原环境为主.高碘地下水表现出低δ13C_(DIC)、高δ^(34)S_(SO4)的同位素特征,表明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是控制地下水中碘迁移释放的主要过程之一,与该过程相伴而生的碘形态转化进一步促使碘以碘离子的形式在偏还原的地下水环境中发生富集.
朱沉静李俊霞谢先军
关键词:地下水大同盆地水文地质学
大同盆地地方氟病地区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大同盆地地方氟病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逐级提取土壤中水溶态、离子交换态、铁锰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和残余态的氟,研究了大同盆地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特征以及控制土壤中氟赋存形态的因素,进而探讨了土壤中氟氧化物迁移与转化对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氟的5种赋存形态按含量大小呈现出残余态氟水溶态氟>交换态氟>有机束缚态氟>铁锰结合态氟的分布规律;相关分析显示水溶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呈现正相关性,离子交换态氟与有机束缚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大同盆地土壤中氟的背景值较高(545.29mg/kg),并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态的氟相互转化,可提供更多自由态的氟进入地下水中,从而形成高氟地下水。
李亮吴亚王焰新皮坤福刘沛李俊霞
关键词:大同盆地土壤地下水
桂南地下热水系统中氟的分布及迁移富集规律被引量:3
2016年
选取广西桂南地区地下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研究手段,对研究区内地下热水中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热水中氟含量变化范围为〈0.01~17.93mg/L,其中43%地下水样品中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氟骨症临界值1.5mg/L,高氟地下热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型,水体中氟含量与温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地下热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同时受一定程度蒸发浓缩及水-岩作用影响,地下热水锶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组成明显受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风化及碳酸盐岩溶解影响;对地下热水水化学开展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热水系统中影响氟迁移释放的主要因素为萤石的溶解与沉淀过程。
朱明占李俊霞秦宏飞谢先军
水流场及水化学过程对地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大同盆地是我国典型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精细刻画地下水系统中砷迁移富集的机理,在盆地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建立了面积为150m×250m的多水平试验监测场,开展了系统的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富砷沉积物是地下水中砷的直接来源,高pH值、强还原性的地下水环境及竞争吸附离子的存在是含水沉积物中砷向地下水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场地范围内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及砷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受水流场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砷质量浓度逐渐升高。
柳亚清谢先军皮坤福李俊霞
关键词:高砷地下水影响因素水文地球化学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形态、分布及其富集过程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为查明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大同盆地典型高砷区35件地下水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b(As)≥50,μg/L]要存在于20~50m的浅层地下水中,息砷质量浓度为0.56~927μg/L,主要以As(V)形态存在。该区高砷地下水以Na—HCO2型水为主,具有明显的高pH值,高HCOf、Fe2+、HS-质量浓度及低Eh值,低SO2质量浓度特征。这可能与微生物催化氧化有机碳的同时还原含铁矿物和硫酸盐的过程有关。PHREEQC模拟矿物饱和指数结果表明,高砷地下水[.D(As)≥50/μg/L]中菱铁矿均为过饱和,而低砷地下水[P(As)〈50/μg/L]中均不饱和,且菱铁矿饱和指数与地下水中总砷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该现象表明微生物还原含铁矿物生成FeEO2(菱铁矿)的过程可能是控制本区地下水中砷富集的主要因素。
张丽萍谢先军李俊霞王焰新
关键词:大同盆地地下水环境
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41
2012年
为查明控制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对大同盆地地下水高氟区31个水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中均检测出氟,且氟含量高,最大ρ(F)达10.37mg/L。该区高氟地下水以Na-HCO3型水为主,具有典型的富Na特征。PHREEQC饱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萤石为不饱和状态,地下水中ρ(F)主要受到萤石溶解影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水-岩相互作用、碳酸盐矿物溶解沉淀及Na-Ca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大同盆地地下水氟富集的主要水化学过程。
秦兵李俊霞
关键词:地下水大同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