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其 作品数:13 被引量:5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受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调查受血者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开展电子配血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受血者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调查表》调查表,收集本市5家医院输血前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数据,与国内2006-2009年文献报道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家医院红细胞ABO/RhD血型鉴定的准确率为100%,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率(0.01%)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0.11%)(P<0.05)及法国35家医院报道(0.03%)(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09%)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0.37%)(P<0.05)。不规则抗体的发生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有输血史/妊娠史者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者(P<0.05),近期内反复输血者高于单次输血者(P<0.05)。结论:本市受血者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为100%,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率为0.01%,3年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低于国内报道的总体水平,女性、近期反复输血及有输血史/妊娠史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机率较高。本市已具备开展电子交叉配血的首要条件。 何子毅 刘赴平 李伟其 罗进财 辜润芝 吴远军 王树胜 叶柱江 胡应明关键词:血型抗原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发生率 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为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250例拟行大、中型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400 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输血,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300.0 U)、人均输血量[(2.4±1.2)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87.5 U)、(3.1±1.4)U],输血不良反应率(2.4%)、并发症率(11.2%)及死亡率(1.6%)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6%、20.0%、7.2%,经t或礸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输血可以更好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曾龙宏 李伟其 祁妙华 缪海婷 黎敏华 李凤伦关键词:限制性输血 输血量 输血不良反应 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免疫系统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免疫系统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AA)、肺癌患者以及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并依据红细胞输注24 h后的血红蛋白含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含量包括(IgG、IgA、IgM)同时测定补体C3、C4含量。结果观察组肝癌与CAA患者的在输血后其血清IgG、IgA升高明显(P<0.05),肺癌患者输血前后比较,其血清IgG、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肝癌患者及CAA患者的对照组在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效果欠佳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故此应综合考虑具体情况选择输血方法。 李伟其 黄丽香关键词:红细胞输注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5年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我院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9780例输血患者归为观察组,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9800例输血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不规则抗体产生因素及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输血次数≥3次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3次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患者,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明显低于对照组0.46%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曾龙宏 李伟其 祁妙华 缪海婷 黎敏华 李凤伦关键词:不规则抗体 输血不良反应 东莞汉族人血清PCSK9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广东东莞地区汉族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的血清学水平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14-06/2015-06经冠脉造影确诊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和6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血清标本,用ELISA测定血清PCSK9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PCSK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的CHOL、TG、LDL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水平与TCH、TG、LDL-C的相关系数是0.458,0.460,0.429(P<0.05);冠心病组的女性PCSK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在<60岁的年龄阶段PCSK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水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且PCKS9水平与血脂水平、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钟孟如 刘忠民 万德胜 李伟其 莫玉前关键词:冠心病 血脂水平 性别 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期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模式、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 D血型鉴定、电子发血量、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前后多因素的影响情况,要求《调查表》填写不缺项不漏项;对收回的《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发放的6份《调查表》均有效收回,6家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医院中,有4家采取同步模式(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电子交叉配血),2家采取单作模式(只作电子交叉配血);6家医院在9个月内共完成31 941(人)次电子交叉配血,其中同步模式占94.06%(30 045/31 941),其2种交叉配血结果一致,单作模式占5.94%(1 896/31 941);2种模式的电子交叉配血完成后,红细胞(成分)制品被直接发放到临床输注,未收到临床用血科室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输血前医院对献血者ABO/Rh D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签血型一致率为100%(36 952/36 952)。6家医院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后,输血科发血时间、工作强度、工作人员紧张情绪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确保了安全有效输血,具有缩短输血科发血时间、减轻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何子毅 车嘉琳 祁妙华 陈寿云 李志平 谭少华 章小东 吴远军 邹文涛 李伟其 张伟军关键词:安全输血 东莞汉族人PCSK9基因SNP与冠心病及其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东莞汉族人PCSK9基因E670G位点SNP与冠心病(CAD)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该院CAD患者100例及非C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血液,提取DNA并采用PCR法分析PCSK9基因E670G位点SNP,并采用基因测序法验证。采用酶法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并随访CAD患者采用他汀类治疗后血清脂质水平的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冠心病(CAD)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主要为AA即298bp和152bp的纯合子,其次为AG即450bp和298bp、152bp的杂合子,尚未检测到450bp GG纯合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AD组患者AA基因型的患者LDL-C水平显著低于AG基因型,HDL-C水平显著高于AG基因型的患者(P<0.05)。随访半年发生心血管的例数总共为27例,AA基因型占66.7%,AG基因型占33.3%,G等位基因携带者心血管事件例数和平均病变支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与LDL-C、HDL-C水平及CAD病变程度相关,CAD患者中G等位基因的携带可能增加发病概率和再发病风险。 莫玉前 李伟其 钟盂如 张晓明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冠心病 预后 手术患者采用自身输血对血液流变学血气指标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采用自身输血对血液流变学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血量超过500 ml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麻醉前和异体血液输血,对观察组患者则通过麻醉前和自身输血方法。对所有患者输血完成后0.5h进行血液抽取,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发现:两组患者血沉情况均加快,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的血沉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输血后的血沉情况,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平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RBC刚性指数在输血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血气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B值和p H值均显著降低,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 O2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自身输血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气指标无显著的影响,临床建议采用。 李伟其 钟孟如 黄丽香关键词:自身输血 血液流变学 血气指标 单采血小板和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行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血小板数值检测。借助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症状开展临床疗效评估工作。结果:单采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90.0%,PPR为93.3%;混合浓缩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63.3%,PPR为68.3%。两组输注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临床出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能够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实现治疗作用,规避大出血并发症。 李伟其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 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血清HBV抗原阳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自愿原则将其婴儿分为人工喂养组38例和母乳喂养组32例,其中人工喂养组均为初乳HBV-DNA阳性者,比较两组产妇婴儿的HBV感染率。结果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87.6%(28/32),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产妇的血清HBV-DNA载量均<1×106copies/ml。结论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时需谨慎,有条件的母乳喂养可能不增加幼儿HBV感染率。 梁见弟 李伟其 叶艳娜关键词:乙型肝炎 产妇 母乳喂养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