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庆

作品数:110 被引量:566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3篇肿瘤
  • 25篇死亡率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6篇恶性
  • 16篇恶性肿瘤
  • 14篇胃癌
  • 12篇食管
  • 12篇肿瘤死亡
  • 11篇恶性肿瘤死亡
  • 10篇基因
  • 9篇细胞
  • 9篇大蒜
  • 8篇食管癌
  • 8篇肿瘤死亡率
  • 7篇易感性
  • 7篇育龄妇女
  • 6篇蛋白
  • 6篇凋亡
  • 6篇血压

机构

  • 110篇山东省医学科...
  • 45篇山东大学
  • 7篇山东省肿瘤医...
  • 7篇山东省疾病预...
  • 4篇福建中医学院
  • 4篇潍坊医学院
  • 4篇山东医科大学
  • 3篇潍坊市人民医...
  • 3篇山东省医药卫...
  • 3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卫生防...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山东省职业卫...
  • 2篇新汶矿业集团
  • 2篇济南市历下区...
  • 2篇泰安市卫生防...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10篇李会庆
  • 25篇金世宽
  • 17篇刁玉涛
  • 15篇郑国华
  • 10篇王志萍
  • 9篇施胜芳
  • 9篇马吉祥
  • 8篇吴凡
  • 8篇黄克锋
  • 8篇李颢
  • 7篇郑薇
  • 6篇马清
  • 6篇陈会波
  • 6篇房学强
  • 6篇刘洪庆
  • 6篇徐爱强
  • 6篇尹畅
  • 5篇崔永春
  • 5篇王燕
  • 5篇周英智

传媒

  • 11篇中国公共卫生
  • 9篇中国肿瘤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肿瘤防治杂志
  • 6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齐鲁肿瘤杂志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华医院管理...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国外医学(肿...
  • 2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国高血压杂...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7篇1993
  • 2篇1992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对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对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白藜芦醇用药组1(25μg/ mL)、用药组2(50μg/mL)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24h 后细胞凋亡情况;...
郑国华李会庆
关键词:白藜芦醇胃癌细胞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肿瘤死亡率与年龄、时间和出生队列关系的定量分析被引量:9
1995年
肿瘤死亡率与年龄、时间和出生队列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为mij=e ̄ai·e ̄bj·e ̄ck,其中mij为第i年龄组第j时间的死亡率,ai为第i层年龄,bj为第j层时间,ck为第k层出生队列。多数肿瘤死亡率与年龄、时间和出生队列呈对数线性关系,运算中将依变量y和自变量a、b、c都取自然对数,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参数α、β_(a)、β(b)、β(c),用EXP(β)评价各个参数的作用大小。作者以一个监测点1970~1989年宫颈癌和胃癌的资料进行了上述分析,结果与观察的危险因素变动情况相符合。
李会庆金世宽吴凡杨晓梅孙培洪石成山范万滕
关键词:肿瘤死亡率出生队列年龄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邵华冯斌张志虎李会庆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生物分析
山东省1970—2005年人群死亡率及死因变化与差别分解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 描述1970~2005年山东省人群总死亡及主要死因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死亡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山东省3次死因调查资料的比较分析,利用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总死亡和主要死因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结果 自1970年代以来,山东省人群总死亡率变化幅度不大,1990年代后略呈上升趋势,但调整死亡率和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包括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在内的第一大类疾病死亡率急剧下降,而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和伤害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总死亡率作用方向相反,二者交互作用使1990年代以来的总死亡率较为稳定。第一类疾病死亡率的下降和伤害死亡率的升高主要为非人口因素作用的结果,所有慢性病总死亡率的升高全部为人口因素所致,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升高,非人口因素起到主要作用。结论 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和非人口因素作用的增强,未来一段时间内山东省人群总死亡率将维持在目前水平或略有升高。第一类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代表的主要慢性病应成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马吉祥张吉玉徐爱强孙建东郭晓雷鹿子龙李会庆
关键词:死亡率人口因素
招远市1985~2004年农村人口胰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根据1985~2004年招远市人口胰腺癌死亡资料,分析胰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1985年建立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死亡数据为历年监测资料,数据质量控制符合要求。分析指标为胰腺癌死亡率、构成比、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和相关系数。结果1985~2004年招远市农村人口胰腺癌死亡率为2.22/10万,男2.86/10万,女1.58/10万。按1985~1989、1990-1994、1995-1999、2000-2004年4个时期分析,胰腺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0~2004年胰腺癌死亡率比1985-1989年上升了100.59%,标化死亡率上升了45.56%。胰腺癌死亡率与肝癌死亡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没有相关关系。结论农村居民胰腺癌发病率上升速度很快,除了人口老化原因外,未知的致病因素在起作用。肝炎病毒可能与胰腺癌发生有关联。
董宁宁王南达张发学李文海刁玉涛李会庆王明玉
关键词:胰腺肿瘤死亡率农村人口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肿瘤易感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黄克锋李会庆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肿瘤易感性肿瘤病因学
基因多态性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型、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1基因型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所有研究对象经胃镜和病理检查分为胃癌(GC,仅包括胃腺癌)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110例、胃溃疡(GU)组62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62例及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CYP1A1基因型及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CYP1A1 G/G基因型及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HP感染与CYP1A1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具有CYP1A1 G/G或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而同时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更高,这两种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
周涛樊薇韩炜高艳景袁孟彪李君曼李会庆李延青
关键词:胃肿瘤基因型
山东省人群血压水平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1993年
我省高血压抽样调查属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中的一部分 ,收缩压 (SBP)为Korotkoff第 1音 ,舒张压 (DBP)为Korotkoff第 5音 ,调查点包括 5个城市和 5个农村 ,每点调查 15岁以上成人约 40 0 0人。年龄组血压水平采用均数和百分位数法计算 ,同时对与血压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15~至 70~岁SBP均值和第 5 0百分位数值男性分别上升了 17和13mmHg ,女性则分别上升了 2 9和 2 6mmHg。DBP均值从 15~至 70~岁与第 5 0百分位数值男女基本增加幅度相同 ,分别为6和 7mmHg。城乡年龄组血压均值曲线有交叉 ,SBP在小于 5 5~岁年龄组城市低于农村 ,此后城市组接近和超出农村组。DBP城乡也存在相同趋势 ,只不过交叉点在 35~岁年龄组。相关分析表明与血压水平有关的因素为BMI(或QI) ,WH ,EBW ,心率、吸烟。
李会庆张善同张桂英金世宽施胜芳
关键词:高血压影响因素血压
招远市1985~2005年居民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1985~2005年招远市肝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1985~2005年全死因监测资料,观察指标为肝癌死亡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肝癌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招远市肝癌死亡率在1985~1999年呈持续上升趋势,1995~1999年达到最高峰,年增长率为4.94%;2000~2004年后肝癌死亡率略有下降,年变化率为-5.70%;但仍高于1985~1989年水平。[结论]1985~2005年招远市肝癌的发生前13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后7年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1985年时水平。
尹畅刁玉涛王南达李文海翟玉庭李晓冰甄天民李会庆
关键词:肝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
二硫化碳对孕鼠胚胎和子宫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观察二硫化碳(CS2)对孕鼠胚胎和子宫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S2致胚胎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泡发育期染毒组、胚胎植入早期染毒组、胚胎植入晚期染毒组,染毒组分别在卵泡发育期、胚胎植入早期、胚胎植入晚期腹腔注射631.4 mg/kg CS2,1次/d,连续2 d.孕第9天检查胚胎植入和发育情况,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胚胎和子宫组织中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30.700±5.599)比较,植入晚期染毒组胚胎植入数(16.000±12.166)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胚胎组织中MMP-2、MMP-9表达均降低,其中植入晚期染毒组MMP-2、MMP-9分别为0.6837±0.0929、0.7309±0.0822,卵泡发育期染毒组分别为0.6222±0.0997、0.7520±0.1068,与对照组(分别为1.0000±0.0710、1.0000±0.0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晚期染毒组孕鼠子宫组织中MMP-2(1.3153±0.3032)、MMP-9(5.0210±4.030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为1.0000±0.1771、1.0000±0.099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胚胎植入晚期暴露CS2后胚胎毒作用明显,胚胎和子宫组织中MMP-2、MMP-9表达水平异常可能是CS2致胚胎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吴艳玲孙淑爱王志萍李会庆谢克勤
关键词:二硫化碳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