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开
- 作品数:262 被引量:3,322H指数:3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稻麦轮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9
- 2006年
- 针对近年来氮素化肥施用量大而利用率较低现状,在江苏太湖地区设计田间试验,研究稻麦轮作田全年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稻季和麦季径流中氮损失量相近,麦季略高,约占施氮量的2%左右。麦稻轮作田径流氮损失中氨态氮较少,以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为主,其中氨态氮损失以稻季为主,硝态氮损失稻季和麦季相近,其他形态氮损失麦季较多。不同作物田径流氮组成存在差异,麦季径流氮以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为主,氨态氮极少,而稻季在施肥后短时间内径流氮中氨态氮、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大致相当,其他时间以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为主。
- 朱新开盛海君夏小燕王亚飞
- 关键词:水稻小麦径流
- 小麦开花灌浆初期喷施农药对灌浆后期灰飞虱的影响及生化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为明确麦田常规使用农药对灌浆后期灰飞虱虫量的影响并揭示原因,为稻麦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开花初期喷施杀菌剂,花后7d喷施杀虫剂,研究了小麦花后5种农药(杀菌剂:多菌灵、咪鲜胺;杀虫剂:毒死蜱、乐果和吡虫啉)对小麦灌浆后期灰飞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菌灵、毒死蜱和乐果均能导致小麦灌浆后期灰飞虱虫口密度显著增加,其中毒死蜱和毒死蜱加多菌灵处理分别使虫量增加255.2%和425.6%。花后27d测定小麦叶、穗中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酚含量和蔗糖转化酶(Invertase,Inv)、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除吡虫啉和咪鲜胺外的农药处理均使小麦叶、穗中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和Inv活性增加,酚含量和PPO活性降低,以多菌灵加毒死蜱处理的调控效应最大。经相关分析,麦田灰飞虱虫口密度与小麦叶、穗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Inv活性呈正相关,与小麦叶中酚含量和PPO活性呈负相关,说明农药对灰飞虱虫量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农药使小麦植株生理生化发生变化而引起。把灰飞虱虫量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建议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宜轮换使用多菌灵与咪鲜胺,防治麦蚜时宜选用吡虫啉。
- 沈燕封超年郭文善朱新开李邵蒋小忠彭永欣
- 关键词:AESTIVUM农药
-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粒重的关系被引量:32
- 1997年
- 以扬麦158、铁杆小麦为研究材料,于1991~1994年研究了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及其与籽粒形态发育和粒重的关系,小麦籽粒胚乳细胞数在花后14d基本决定,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决定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籽粒胚乳细胞数目、胚乳细胞充实度(单个细胞重量)与粒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60**和0.6972*。粒位间胚乳细胞数顺序,4粒小穗为2>3>1>4,3粒小穗为2>1>3。强势粒胚乳细胞起始生长势、细胞最大分裂速率、胚乳细胞分裂各时期新增比率均高于弱势粒,且活跃分裂期较长,胚乳细胞数较弱势粒多,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对粒重的影响最大,单个胚乳细胞重量次之。
- 郭文善周振兴彭永欣封超年朱新开王蔚华方明奎
- 关键词:小麦胚乳粒重
- 氮肥运筹对小麦花后剑叶衰老及籽粒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2年
- 以扬麦158为试验材料,研究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及其与胚乳细胞增殖充实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剑叶衰老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1功能稳定期(花后0~10d),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丙二醛(MDA)含量略有上升。2缓衰期(花后10~25d),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等下降平缓,MDA含量增加较缓慢;群体叶色保持绿色。3速衰期(花后25d至成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等快速下降,MD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加大,植株衰老进程加快;剑叶SOD、POD活性高且下降缓慢,MDA含量低且增加缓慢的处理,其胚乳细胞数多,粒重高。氮肥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5时,可有效延长剑叶功能期,提高粒重。
- 王蔚华郭文善封超年朱新开方明奎彭永欣
- 关键词:氮肥运筹小麦籽粒发育
- 强力增产素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被引量:2
- 1994年
-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为扬麦5号、冀845418和8874.通过在小麦开花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强力增产素能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增粒、增重作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82%~8.56%,花后20d喷施效应下降,仅增产3.73%。
- 封超年严六零郭文善朱新开袁秋勇霍中洋倪向群
-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
-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籽粒灌浆充实而不断上升.且其含量增加速率呈“慢-快-慢”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速率在花后25~30d时达最大值,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增加速率高峰则出现在花后15~20d;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5~30d时达峰值,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0~25d时达峰值。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随籽粒灌浆历程的推移呈“V”型曲线变化。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积累量顺序则相反。
- 盛婧郭文善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 关键词:小麦淀粉
-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2地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稻田撒播套种、稻茬撒播旋耕、稻茬免耕机条播、稻茬撒播压板、旱茬机条播)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籽粒产量存在差异;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小麦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套播小麦,淀粉含量低于稻田套播小麦;稻田套播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主要是由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所致。适期播种的稻田套播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与晚播常规播种小麦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播期过晚的常规播种小麦,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或略低于晚播的常规播种小麦,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高于其他播种方式。
- 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
- 关键词:强筋小麦播种方式营养品质籽粒产量
- 杂种小麦籽粒发育特性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分析不同杂种小麦组合的籽粒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参试的杂种小麦组合粒数和粒重具有明显的平均和超标优势;可孕花结实率高,粒数多;籽粒库容大,灌浆历期长,粒重高;
- 高年春郭文善彭永欣朱新开封超年李育娟
- 关键词:杂种小麦粒重粒数发育特性
- 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空间结构性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对冬小麦抽穗期的生理性状指标——叶面积指数(LA I)的采样分析,探讨LA I的空间结构性,并建立变差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该变量具有明显的区域化变量特征和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可用区域化变量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该模型的建立弥补了单纯采用经典概率统计法对作物生理性状进行分析的不足。
- 薛亚锋周明耀徐英郭文善朱新开
- 关键词:冬小麦叶面积指数
- 保水种衣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1996年
- 保水种衣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朱新开,杨龙寿,严六零,李稳林,朱维良,张锦云,王甫同(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扬州225009)干旱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前人关于干旱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曾有过大量的报道,认为小麦前期干旱可通过品种、播期、施肥等措施...
- 朱新开杨龙寿严六零李稳林朱维良张锦云王甫同
- 关键词:小麦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