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智明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肝癌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细胞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术
  • 2篇晚期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术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化疗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学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素
  • 1篇血清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曾智明
  • 4篇朱广志
  • 2篇彭涛
  • 2篇杨红
  • 1篇胡晓桦
  • 1篇龙莉玲
  • 1篇邓敬桓
  • 1篇张永琴
  • 1篇郭雅
  • 1篇叶新平
  • 1篇王永勇
  • 1篇彭民浩
  • 1篇廖锦元
  • 1篇胡凯
  • 1篇陆海颂
  • 1篇吕自力
  • 1篇徐邦浩
  • 1篇林元佳
  • 1篇文张
  • 1篇陶霖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每周文摘·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化疗,观察组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0%和87.5%,对照组分别为34.8%和78.3%,观察组的RR及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近期客观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曾智明周圣圣胡晓桦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药物疗法
晚期转移性肝癌血清外泌体介导TGF-β通路对Hep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外泌体对肝癌细胞HepG2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1-01-2021-11-305例TNMⅠ非转移性和15例TNMⅣ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中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技术(Nanosight)和蛋白质印迹进行鉴定,将血清、外泌体和去外泌体血清分别与HepG2共培养,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依照形态学改变划分为发生EMT转化和未发生EMT转化。蛋白质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上/间皮标志物、TGF-β通路分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1含量。应用Kaplan-Meier分析TGF-β通路介导的EMT对转移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Nanosight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提示,超速离心法能较好分离血清外泌体。与HepG2共培养后,对照组肝癌细胞均未发生形态学改变,实验组中有10例血清和8例外泌体使癌细胞发生长梭形改变。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E-cadherin在空白组(0.5969±0.0018)、对照组(0.5944±0.0024)和实验组(0.5896±0.0092)中未发生EMT转化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65,P>0.05。实验组中血清和外泌体诱导发生EMT转化的E-cadherin相对蛋白表达量(0.3409±0.0175)低于未发生EMT转化(0.5896±0.0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0,P<0.05。N-cadherin在空白组(0.4491±0.0070)、对照组(0.4499±0.0058)和实验组(0.4529±0.0317)中未发生EMT转化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5,P>0.05。实验组中发生EMT转化的N-cadherin相对蛋白表达量(0.7873±0.0238)高于未发生EMT转化(0.4529±0.0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2,P<0.05。空白组(0.2188±0.0098)、对照组(0.2145±0.0078)和实验组(0.2169±0.0116)未发生EMT转化中磷酸化Smad3(p-Smad3/t-Smad3)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差异无�
邓敬桓卢国栋周静朱广志曾智明吴勇黄士杰
关键词:外泌体血清上皮间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
CBL教学模式在肝癌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4年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面对中晚期的不可切除肝癌,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肝癌系统治疗领域的重要治疗途径。但其在增强免疫反应抗肿瘤的同时,可能带来涉及全身器官的相关毒性。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一种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去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法,面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极为复杂和涉及学科众多的肝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教学工作,CBL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优势。本文就CBL教学法在肝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施办法方面进行阐述及探讨,旨在为临床上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一种实用有效教学方法。
朱广志阳诺曾智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案例教学法
同时性肝细胞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MDT讨论
2020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癌——肝癌和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同时性多原发肝癌和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诊断为肝细胞癌和食管癌,经多学科会诊,分期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7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肝细胞癌Ⅱ级;食管癌根治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76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术后无相关外科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于肝癌根治术后13个月、食管癌术后10个月随访,一般情况可,伤口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继续随访。结论针对同时性多原发肝癌和食管癌,通过联合多学科诊疗对患者的多原发癌部位、病理分期、全身情况等进行评估后,再分期施行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覃智覃勇辉廖锦元杨红曾智明王永勇王继龙徐邦浩郭雅彭涛彭民浩文张
关键词:同时性多原发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MDT
968例原发性肝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1985年3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且完整资料的肝癌,共968例,通过电话联系、信访的方式进行随访。采用SPS...
曾智明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生存率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术联合癌痛消颗粒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癌痛消颗粒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0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癌痛消颗粒口服,每日1付,分2次口服。以1个月为1疗程,不间断服药3个疗程。比较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通过疼痛减轻程度、KPS评分、肝脏功能生化指标(包括ALT、AST、TBIL)及甲胎蛋白评价其生存质量,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疼痛减轻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KPS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效果比较,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癌痛消颗粒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较有优势。
林元佳韦艾凌张永琴曾智明陆海颂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癌痛消颗粒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究并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60例患者,探究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平均AFP和CEA检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56例,占93.3%;不完全坏死3例,占5.0%;部分坏死1例,占1.7%。60例患者在1年内复发16例,占26.7%;1年内死亡患者1例,存活59例,1年生存率为98.3%。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曾智明朱广志
关键词:CT引导射频消融术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单发CNLCⅠb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单发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的20例单发CNLC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55.1±9.9)岁。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的疗效,同时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版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周期(1次FOLFOX-HAIC+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为1个周期)后依据RECIST 1.1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70.0%(14/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依据mRECIST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90.0%(18/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经过治疗后有12例(60.0%)患者接受了肝肿瘤手术切除,均达到R0切除,2例(10.0%)进行放射治疗,3例(15.0%)停药待手术,2例(10.0%)拒绝手术,1例(5.0%)因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根据病理结果,3例(25.0%)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4例(33.3%)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在安全性评估中,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20/20),其中7例(35.0%)发生3级不良事件,1例(5.0%)因5级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级不良事件予以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是安全的,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为肝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但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获益,有待后续研究证实。
谢海翔韩创业彭凯叶新平朱广志曾智明胡凯杨红龙莉玲陶霖吕自力彭涛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新辅助治疗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