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达文

作品数:70 被引量:627H指数:16
供职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建筑科学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活性炭
  • 17篇动态膜
  • 17篇混凝
  • 17篇硅藻
  • 16篇水处理
  • 16篇硅藻土
  • 13篇粉末活性炭
  • 12篇原水
  • 11篇污水
  • 10篇有机物
  • 9篇生物强化
  • 8篇给水
  • 7篇饮用水
  • 7篇污染
  • 7篇超滤
  • 6篇饮用
  • 6篇脱氮
  • 6篇污水处理
  • 6篇滤膜
  • 6篇膜分离

机构

  • 68篇同济大学
  • 12篇淮南市公用事...
  • 6篇国家工程研究...
  • 3篇广东粤海控股...
  • 2篇宁波大学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上海环保(集...
  • 2篇江苏省嘉庆水...
  • 2篇广东中大环保...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东丽工程株式...

作者

  • 69篇曹达文
  • 43篇董秉直
  • 30篇范瑾初
  • 15篇李景华
  • 14篇褚华强
  • 12篇金伟
  • 9篇徐强
  • 6篇余振勋
  • 6篇孙雯
  • 5篇杨殿海
  • 5篇马延强
  • 4篇周雪飞
  • 4篇龚海宁
  • 4篇孙小雅
  • 4篇张亚雷
  • 4篇李伟英
  • 3篇赵雅萍
  • 3篇贺明和
  • 3篇许光红
  • 2篇张小满

传媒

  • 10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给水排水
  • 5篇膜科学与技术
  • 3篇净水技术
  • 3篇水处理技术
  • 3篇工业水处理
  • 2篇上海环境科学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城市公用事业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公用科技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粉末活性炭技术的最佳投点选择研究被引量:34
1998年
本研究探讨了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点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池中,当絮体尺度发展到与粉末活性炭颗粒尺度相近时的位置应作为最佳投加点。在该点投加粉末活性炭既可避免竞争吸附,又可使絮体对粉末活性炭颗粒包裹作用最小,可以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率。
张小满曹达文高廷耀徐迪民范瑾初李景华
关键词:给水处理粉末活性炭投加点混凝
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的低温启动被引量:1
2006年
硅藻土具有的特性,可以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悬浮载体。而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就是一种以硅藻土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对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低温启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硅藻土表面上附着生长生物的硝化作用影响较弱,温度在6~9℃范围内,共需27d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启动,稳定后对氨氮的去除率在92%以上;而对COD、SS和TP的去除,依靠改性硅藻土的吸附、絮凝、过滤和部分生物作用,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0%、73%和92%。
徐文征金伟曹达文贺明和
关键词:硅藻土生物反应器氨氮
天然原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被引量:43
2000年
采用UF膜法,使用国产超滤膜对华东地区4 种主要地表天然原水,进行了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4 种地表天然原水中,分子量小于4 000 的溶解性有机物占50 %
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李景华徐强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研究被引量:33
2003年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黄浦江原水。试验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会造成膜过滤阻力的增加。粉末活性炭 的投加量越多,膜过滤阻力也越小。粉末活性炭与膜联用能有效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超滤膜黄浦江原水膜过滤阻力有机物
粉体水处理材料在线调配、湿式投加处理水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水净化处理技术,尤其涉及采用粉体材料进行废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改善水质,对被污染水的应急处理。本发明方法根据应用场合和水质情况首先确定所需粉末干固体量按照混合液固液调配比例确定需水量、确定调配池的容积选用匹配的...
金伟徐祖信曹达文
文献传递
一体式生物强化活性炭动态膜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生物强化活性炭动态膜同步脱氮除磷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混合液固液分离出水过程由动态膜组件完成。将污水泵入生物强化活性炭动态膜装置中,利用该装置中生物强化活性炭混合液进行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和去除;生物强化活...
褚华强张亚雷周雪飞孙小雅董秉直曹达文
强化混凝中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变化特点被引量:30
2003年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通过变化投加量和pH,考察各个分子质量区间的DOC和UV254的变化情况,了解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机理。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能有效地促进各分子质量区间的UV254的去除,但对DOC的去除效果较差。三氯化铁对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的至少50%为去除小分子质量有机物所贡献。降低pH能有效地促进各分子质量区间的DOC和UV254的去除,去除有机物的最佳pH为5.5。在最佳的pH下,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去除。
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
关键词:强化混凝分子质量有机物三氯化铁混凝剂污染治理
硫酸铝混凝条件的变化对膜分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考察在混凝-膜分离处理中,混凝条件如投加量和pH的变化对膜分离的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混凝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矾花的尺寸大小和表面的Zeta电位,因而对膜过滤阻力有较大的影响.适当的投加量能形成较大的矾花,使滤饼层阻力较低;过量的投加形成较小的矾花,使滤饼层阻力较大.当矾花表面的Zeta电位与膜表面的电位相同时,滤饼层阻力较低,相异时,滤饼层阻力较大.试验表明,不存在某种最佳的混凝条件满足最大限度地去除有机物的同时使滤饼层阻力最低.
董秉直曹达文李伟英范瑾初
关键词:硫酸铝混凝膜分离PH值膜过滤ZETA电位
上海安亭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工艺设计及技术措施
简要介绍了上海安亭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处理脱水污泥工程的工艺设计,以及保证实施达到各项指标要求的技术措施。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行状况表明,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对于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比较适用,管理与维护方便,投资...
曹达文张玲洁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设计
硅藻土与混凝剂复配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采用硅藻土与混凝剂复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复配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CODCr的去除率在64.0%以上,SS的去除率在88.9%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在41.0%以上,较单独使用混凝剂的效果要好,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运行费用低于同类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贺明和吴纯德金伟张捷鑫陈利军曹达文
关键词:生活污水硅藻土强化混凝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