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龙
-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前入路与后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的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入路与后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每组45例。前入路组予以前入路减压治疗,后入路组予以后入路减压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角及伤椎高度。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200.12±22.91)min]、术中出血量[(345.23±54.32)ml]及术后住院时间[(20.78±2.98)d]较后入路组手术时间[(234.56±20.45)min]、术中出血量[(600.78±56.71)ml]及术后住院时间[(25.65±3.45)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触觉评分及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入路组患者触觉评分[(74.56±12.03)分]及运动评分[(76.23±15.45)分]均较后入路组患者触觉评分[(55.78±9.78)分]及运动评分[(56.41±11.09)分]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入路组患者Cobb角(42.67°±5.12°)及伤椎高度[(3.78±0.34)cm]较后入路组患者Cobb角(30.21°±5.12°)及伤椎高度[(2.52±0.36)cm]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解除脊髓受压的情况,促进预后。
- 韩纯杰马慧勇崔晶晶李旭晨曹江龙
- 关键词:前入路手术后入路手术减压手术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 低强度超声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人为造成右桡骨中段3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超声波治疗组(超声组),超声波联合外用丹参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分别在术后2、4、6周行X线检查,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X线片骨痂灰度值。对部分骨折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从组织学角度观察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愈合较超声组和对照组均提前。术后2、4、6周时X线评分值,X线骨痂灰度值,实验组均高于超声组和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机化血肿,纤维、软骨、骨性骨痂生长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和超声组。结论:超声波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马慧勇韩纯杰曹江龙李旭晨秦秀龙
-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丹参骨折愈合
- 结合病例的PBL教学方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开展眼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高临床见习效果,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李会琳曹江龙
- 关键词:PBL教学眼科学病例教学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21例(34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应用药物、功能锻炼等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经6月~3年的随访,据美国1989年膝关节外科学的评分标准,均达到80分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保证。
- 李旭晨曹江龙马慧勇秦秀龙
-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骨性关节炎并发症
- 管状脐旁皮瓣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手指末端脱套伤的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应用脐旁皮瓣管状成型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25例(共32指),在行骨折内固定、肌腱吻合的同时用脐旁皮瓣管状成型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按照AMA指导评分手功能。结果术后32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9指甲级愈合,3指乙级愈合。合并中节指骨骨折5指6周内固定物取出,肌腱腱止点吻合、肌腱移植修复9指,患指外观良好。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用管状脐旁皮瓣修复手指末端脱套伤具有操作简便,一次成型,术后易管理,手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 刘安李旭晨曹江龙赵二波
- 关键词:手指脱套伤脐旁皮瓣
- 可吸收线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缝合内固定加骨胶粘连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碎骨块手法拼接复位用医用骨胶粘连固定,再用可吸收线缝合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全部骨折均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及关节面不平滑问题,无创伤性髌股骨关节炎发生,膝关节活动好,优良率为96.4%。结论:可吸收线缝合内固定加骨胶粘连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固定可靠,避免二次手术,疗效满意,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较好的手术方法。
- 万水根李旭晨曹江龙
- 关键词:髌骨骨折可吸收线骨胶内固定
- 同侧股骨颈与股骨干骨折的诊治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同侧股骨颈、股骨干骨折的损伤机制、漏诊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 8例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例中 ,非手术治疗 1例 ,手术治疗 7例。高能量交通伤 7例 ,漏诊 3例。随访 1 0个月~ 2 4个月 ,平均随访 1 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结论 :股骨干骨折易于诊断 ,而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易发生漏诊。故对高能量损伤之股骨干骨折 ,应常规拍髋关节X线片 ,必要时行动态检查或CT检查。治疗应首选手术方法。
- 董旭光马保臣崔志军曹江龙王晓东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漏诊
-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且行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者350例,术后随访患者6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350例中有46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发生率为13.1%,发生的时间为伤后8~72个月,平均(18.3±0.3)个月。根据年龄、骨折移位情况和骨折的复位情况分组,两组间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2,12.782,11.023;P=0.018,0.016,0.027);根据伤侧、性别、损伤机制、手术前时间间隔分组,两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5.498,6.529,5.436,6.821;P=0.069,0.076,0.079,0.05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复位的质量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因素(OR=2.069,3.435;P=0.023,0.019)。结论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较好方法,骨折移位状况以及骨折复位的质量是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 马慧勇曹江龙李旭晨韩纯杰秦秀龙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并可早期下地行走,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马慧勇李旭晨曹江龙韩纯杰万水根
-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
- 骨科实习教学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在骨科实习中,实验组采用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临床分析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临床实习教学评价较高。结论: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实习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 马慧勇曹江龙李旭晨韩纯杰万水根
- 关键词: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全过程模式教学临床教师能力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