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成腊

作品数:150 被引量:49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3篇骨折
  • 33篇骨盆
  • 22篇脊髓
  • 22篇脊髓损伤
  • 21篇创伤
  • 20篇细胞
  • 19篇多发伤
  • 16篇髋臼
  • 14篇盆骨
  • 14篇骶骨
  • 14篇骨盆骨折
  • 13篇手术
  • 12篇入路
  • 11篇内固定
  • 10篇凋亡
  • 10篇细胞凋亡
  • 9篇伤患者
  • 8篇胫骨
  • 7篇胫骨平台
  • 7篇脱位

机构

  • 140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九江学院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孝感市中心医...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50篇易成腊
  • 40篇白祥军
  • 22篇李占飞
  • 22篇陈安民
  • 12篇宋先舟
  • 11篇刘开俊
  • 11篇杨帆
  • 11篇胡耑
  • 10篇杨帆
  • 9篇郑国寿
  • 9篇徐卫国
  • 8篇蒋猛
  • 8篇唐朝晖
  • 7篇郭风劲
  • 6篇陈华
  • 6篇陈安民
  • 5篇侯志勇
  • 5篇廖忆刘
  • 5篇田利华
  • 5篇陈娟

传媒

  • 24篇创伤外科杂志
  • 10篇第三届全国创...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华创伤骨科...
  • 8篇生物骨科材料...
  • 5篇第七届全国创...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骨科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年份

  • 9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18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外侧联合前侧入路治疗后踝移位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共收治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30...
易成腊何文平李忠民
生物陶瓷人工椎体以及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重建椎体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基于胸腰椎解剖学的研究,设计制作了胸腰椎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以及生物陶瓷人工椎体,并对应用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Kaneda装置以及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等技术重建椎体的动物脊柱标本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6在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国家重点试验室完成。选取正常成年新鲜牛脊柱标本40具,由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试验室提供,分为正常组,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组,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加植骨组,Kaneda装置加植骨组,单纯植骨不加任何外固定组。应用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联合研制的生物力学测试系统,采用动态加载,应用传感器动态记录方式,对各组牛脊柱标本进行三维六度的测试分析。结果:①单纯植骨不加任何外固定组在各个方向均最不稳定。②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在前屈,后伸方向明显较Kaneda装置稳定。③在Kaneda装置的对侧即右侧:脊柱前路解剖型固定钢板在右旋,右弯方向与Kaneda装置固定效果相当,甚至稍强。④在Kaneda装置的固定侧即左侧,脊柱解剖型固定钢板的稳定性稍弱于Kaneda装置。⑤生物陶瓷人工椎体的固定效果各个方向均较为理想,明显地高于Kaneda装置固定、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的固定,与正常脊柱相当。结论:应用生物陶瓷人工椎体以及脊柱前路解剖型钢板重建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娄朝晖陈安民陈建桥匡建孙淑珍郭风劲易成腊
关键词:人工椎体椎体重建生物陶瓷生物力学
反义基因转染抑制骨肉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以腺相关病毒 (rAAV)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基因转染的骨肉瘤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方法 用不同量 (0、2 0、5 0、10 0、2 0 0、2 40 μl)的以rAAV为载体包装的反义VEGF基因 (rAAV antiVEGF)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MG 63细胞 ,收集转染前后的培养细胞及上清 ,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 (SP)和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VEGFmRNA表达。结果 SP结果表明转染rAAV antiVEGF基因的量越多 ,显色越淡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rAAV antiVEGF基因的量越多 ,其灰度越低。测得不同量 (0、2 0、5 0、10 0、2 0 0、2 40 μl)的转染基因其相应的吸光度值分别为 86614± 13 776、73 2 45± 15 414、610 78± 12 12 4、5 465 7± 10 95 3、3 980 2± 113 0 8、3 2 0 14±15 0 5 7,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CR检测其灰度值分别为 0 .986、0 .913、0 .784、0 .60 6、0 .43 1、0 .40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rAAV antiVEGF可封闭VEGFmRNA ,使已转染rAAV antiVEGF的MG 63细胞表达的VEGF蛋白减少。
徐卫国陈安民易成腊张衣北
关键词:反义基因转染骨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中上位胸椎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损伤合并中上位胸椎骨折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对38例胸部损伤合并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受伤机制:交通伤16例,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10例。胸部外伤情况:肋骨骨折32例(单...
白祥军易成腊宋先舟郑国寿田利华刘开俊唐朝晖廖忆刘李占飞高伟胡端陈安民
文献传递
脊髓损伤后急性期醛糖还原酶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AR)在脊髓损伤(SCI)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索其与SCI的相关性,以期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及治疗途径。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50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50只),脊髓损伤组(SCI组,n=50只),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唐林,即依帕司他)干预组(ARI组,n=50只)。sham组只做T9、T10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RI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分别于术后第3、12、24、48、72h处死切取以受伤节段为中心约8mm长的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炎症反应,并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R表达。结果在各组术后的相应时间点,SCI组和ARI组可见到醛糖还原酶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内均有较明显分布;SCI组AR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SCI组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R表达增高,其含量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蒋猛刘振辉易成腊白祥军
关键词:脊髓损伤醛糖还原酶
多发伤患者Morel-Lavalle'e损伤23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3年
对23例伴多发伤的Morel-Lavalle'e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弹性绷带非手术治疗12例,微创切开引流治疗6例,开放清创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5例。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徐李钢易成腊白祥军
关键词:多发伤脱套伤
大鼠脊髓损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意义 继发性脊髓损伤适宜干预时间窗的选择(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的执行因子,脊髓损伤后可发生神经细胞凋亡。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为判定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适宜干预时间窗提供依据。设计: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骨科。材料:实验于2001-09/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54只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5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①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对照组仅做T8,T9椎板切除术,损伤组于4、8h和1,2,3,7,14和21d取材共9组,每组6只。以30g/L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按Nystrom法暴露T8,T9节段胸髓,将50g重物通过2.2mm×5.0mm弧型光滑金属垫片压迫该段脊髓后正中部5min,损伤后每天10:00,16:00和22:003次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建立反射性膀胱排空。②取材及切片准备:在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完整取出脊髓全长,将每组4只损伤段脊髓组织块,长约8mm,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标记;每组2只在冰上处死,将损伤脊髓中心组织置入液氮罐中保存备用。③检测指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变化,以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并以直线相关分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光镜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观察。②免疫组化结果。③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④�
易成腊陈安民徐卫国白祥军宋先舟
关键词:脊髓损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复位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多中心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用于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复位和维持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于全国13个骨创伤中心采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复位治疗的243例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39例,女104例;年龄18~92岁,平均4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2例,高处坠落伤102例,压砸伤9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61-B1型5例,61-B2型13例,61-C1.1型32例,61-C1.2型47例,61-C1.3型89例,61-C2型35例,61-C3型2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1 d,中位时间10 d。记录术前准备时间、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安装时间、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并按Matta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优良和可差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AO/OTA分型及各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围术期临床指标对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结果在骨盆后环损伤闭合复位、维持复位及通道螺钉完成骨盆环稳定过程中,骨盆解锁复位装置不干扰透视机对骨盆解剖结构和骨折块移位方向的显示。术前准备时间17~60 min,平均30 min;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安装时间10~32 min,平均21 min;术中骨折复位时间15~205 min,平均49.2 min;术中透视次数41~420次,平均132次;术中出血量40~1500 mL,平均71.5 mL。术后即刻按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获优153例、良61例、可24例、差5例,优良率88.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优良组和可差组间除受伤至手术时间及AO/OTA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受伤至手术时间≤10 d的患者复位优良率达92.2%(119/129),AO/OTA 61-C2和61-C3型患者可差率分别为25.7%(9/35)和40.9%(9/22)。未发生因应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导致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未�
陈华张群郝明李建涛齐红哲易成腊郭晓东樊仕才王建东郑龙坡方跃郭书权吕刚周雪峰庄岩石展英周大鹏唐佩福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
腰椎-骨盆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瓮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2月年收治的8例u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53岁,平均36.9岁;骨折类型按照骨折形态学分类:H型损伤5例,U、T和“人”字型损伤各l例;骶骨横形骨折按Rov—Camille和Strange—Vogns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神经损伤按Gibbons等的评分标准:3级2例,4级6例;7例合并多发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所有患者行后路骶骨椎板减压和骶神经根减压、骨折复位和腰椎-骨盆固定术,3例行骨盆前环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6个门CT扫描示骨折均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部分坏死,1例患者伤口深部感染经清创负压封例闭引流后愈合;5例患者诉髂后上棘螺钉突出不适;6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例完全康复,3例有不同程度地改善;Gibbons评分平均提高2.45分。1例髂骨螺钉位置不佳,无发生内网定断裂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u型骶骨骨折常引起脊柱-骨衙不稳定和神经拟伤,早期神经减压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腰椎-骨盆同定可提供多平面的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易成腊刘振辉白祥军宋先舟胡耑李占飞田利华陈安民
关键词:骶骨骨折骨盆
年龄和维生素D状态对骨质疏松患者握力的影响
目的: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最强危险因子,足够的肌力是预防跌倒所必需的,本研究观察年龄和维生素D状态对骨质疏松患者握力的影响。方法:对123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血清25OHD检测和手握力测量,25OHD检测采用...
易成腊李辉杨帆解杰白祥军
关键词:年龄维生素D握力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