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强

作品数:155 被引量:607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5篇膀胱
  • 39篇逼尿肌
  • 36篇尿动力
  • 36篇尿动力学
  • 24篇细胞
  • 19篇失禁
  • 19篇尿失禁
  • 17篇逼尿肌不稳定
  • 16篇女性
  • 15篇压力性
  • 15篇压力性尿失禁
  • 14篇前列腺
  • 14篇CAJAL间...
  • 13篇受体
  • 13篇术后
  • 12篇梗阻
  • 9篇排尿
  • 7篇兴奋性
  • 7篇ICCS细胞
  • 6篇动力学检查

机构

  • 14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3篇重庆市环境科...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2...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303...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32...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作者

  • 155篇方强
  • 114篇宋波
  • 39篇李为兵
  • 35篇金锡御
  • 27篇熊恩庆
  • 22篇李龙坤
  • 20篇卢根生
  • 20篇潘进洪
  • 17篇陈志文
  • 16篇周占松
  • 16篇季惠翔
  • 16篇李雪梅
  • 16篇封建立
  • 15篇樊汝会
  • 14篇杨景
  • 12篇王永权
  • 12篇鄢俊安
  • 11篇李新
  • 11篇沈文浩
  • 10篇丁砺蠡

传媒

  • 3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中华泌尿外科...
  • 9篇临床泌尿外科...
  • 7篇局解手术学杂...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重庆医学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6篇2010
  • 18篇2009
  • 25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14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高。目前针对OAB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进展、疗效监测,尿动力学检查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此外,多种OAB治疗药物也在研发之中。本文对OAB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进展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参阅。
方强陈志文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
P2x受体亚型在大鼠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P2x受体亚型mRNA在大鼠正常和不稳定逼尿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逼尿肌不稳定大鼠(detrusorinstability ,DI)模型 ,设正常对照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RT PCR检测P2X受体各亚型在膀胱中的表达变化。 结果 DI大鼠和正常大鼠逼尿肌中未检测到P2x6 受体mRNA ;P2x1 、P2x5和P2x7受体亚型mRNA表达降低 ;P2x2 、P2x4 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 .0 1) ;P2x3未发现明显变化。讨论 DI大鼠逼尿肌内P2x受体部分亚型mRNA表达发生变化 。
杨昕宋波方强金锡御李为兵
关键词:P2X受体逼尿肌不稳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IP3R介导的钙释放在DI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IP3R的功能改变是否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生。方法对比分析DI和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IP3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IP3R阻断剂Heparin对DI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DI逼尿肌细胞IP3R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P3R阻断剂Heparin能显著抑制DI、正常组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且Heparin对DI逼尿肌条的影响效应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IP3R功能在DI逼尿肌组织兴奋、收缩发生中明显上调,这种上调在DI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郑霁方强陈志文陈志朋何鹏邓国贤代林勇潘进洪
关键词:IP3R钙离子通道逼尿肌不稳定尿动力学
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目的对子宫切除术后、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从尿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尿控能力损害的特点。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诊治了15例子宫切除手术后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组),年龄43-70岁,平均56±7岁;...
罗广承宋波方强白培明
文献传递
回肠膀胱替代术(Studer术式)的近期尿控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回肠正位膀胱替代术(Studer术式)的临床观察,重点评价此术式的尿控和对上尿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2002~2006年行标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正位回肠膀胱替代术患者中选取获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32例,术后3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后(远期)观察相关并发症和尿控情况,并行尿动力学和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5/32),3个月后白天完全获得尿控率93.8%,夜间社会性尿控率84.4%;尿流率、功能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和新膀胱压力均有较好的恢复。结论回肠膀胱术(Studer术式)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新膀胱替代术。
陈志文季惠翔沈文浩鄢俊安李新宋波方强李雪梅
关键词:膀胱癌尿流动力学
P2X_3受体在逼尿肌不稳定大鼠膀胱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方强杨景李为兵宋波章容
关键词:P2X3受体逼尿肌不稳定
大鼠膀胱ICC样细胞与逼尿肌神经调控关系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从形态学上探讨膀胱ICC样细胞在逼尿肌神经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膀胱内ICC样细胞、神经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关系。通过c—kit免疫荧光染色对大鼠膀胱ICC样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c-kit与PGP9.5免疫荧光双标观察ICC样细胞与神经的结构关系。结果透射电镜显示,ICC样细胞与逼尿肌细胞紧密相邻处可见典型缝隙连接。在局部区域可见ICe样细胞的突起与神经末梢联系紧密。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膀胱内ICC样细胞主要位于黏膜下层、肌束边缘以及肌细胞间。c-kit与PGP9.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ICC样细胞与神经末梢在结构上关系紧密。结论从形态学上看,膀胱内ICC样细胞具备参与逼尿肌神经调控的结构基础,进一步从功能学上予以证实将有助于全面阐明逼尿肌神经调控理论。
方强杨景潘进洪李为兵沈文浩李龙坤王永权封建立丁砺蠡宋波
关键词:膀胱逼尿肌细胞神经调控
ATP敏感钾通道在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中的表达及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ATP敏感钾通道(K_(ATP))与逼尿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结果将动物分为稳定组(29只)和不稳定组(9只),其中稳定组分为BOO(11只)、SCI模型(9只)和对照组(9只),通过RT-PCR技术测定逼尿肌中各型K_(ATP)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正常大鼠中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24.3%。K_(ATP)在各组模型大鼠逼尿肌中均有表达。K_(ATP)的SUR2B亚型在BOO和SCI组逼尿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IDI组中SUR2B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K_(ATP)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平滑肌细胞静息电位降低、兴奋性增高,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李新宋波方强熊恩庆李为兵卢根生
关键词:膀胱疾病逼尿肌不稳定钾通道
PBOO对豚鼠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豚鼠膀胱流出道梗阻(PBOO)对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ICC)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豚鼠PBOO模型,并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将模型分为PBOO后逼尿肌不稳定(DO)组和PBOO后逼尿肌稳定(DS)组,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饲养4周后取膀胱组织,制成全层组织铺片和冰冻组织切片,c-kit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各组膀胱肌层和黏膜下IC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结果PBOO4周后,DO组豚鼠膀胱出现排尿频率、排尿压力的增加(n=12,P<0.05),并且观察到明显的储尿期膀胱不稳定收缩。对照组、DS组和DO组豚鼠膀胱均观察到c-kit染色阳性且呈典型长梭形有突起的ICC,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肌束间和黏膜下层;在DO组豚鼠的膀胱中c-kit染色阳性的ICC分支突起增加且互相连接呈网络状,而在对照组和DS组中ICC呈散在分布,细胞之间联系较松散。结论在PBOO所致DO豚鼠膀胱中ICC发生了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络状,I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发病基础。
王永权方强路扬李龙坤宋波
关键词:卡哈尔间质细胞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流出道梗阻膀胱
压力流率测定在女性膀胱流出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测定(pressure-flowstudy,PF-S)在女性膀胱流出道梗阻(femalebladderoutletobstruc-tion,FBO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访我科收治的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治疗的FBOO患者54例,将手术治疗有效和效果显著作为反证术前FBOO诊断准确无误的依据,并将这部分患者组成FBOO组,以29例正常女性为对照,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PF-S的诊断价值。结果PF-S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诊断阈值为及其敏感性(SEN)和特异性(SPE)分别为:最大尿流率(Qmax):AUC=0.823、Qmax≤15ml/s(SEN=87%,SPE=81%);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AUC=0.826、PdetQmax≥28.5cmH2O(SEN=76%,SPE=72%);A-G数:AUC=0.922、A-G数≥1.1(SEN=86%,SPE=86%)。结论女性患者PF-S指标为Qmax≤15ml/s,PdetQmax≥28.5cmH2O以及A-G数≥1.1时膀胱流出道梗阻可能性大。
张建功方强宋波李为兵
关键词:膀胱流出道梗阻尿动力学女性ROC曲线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