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仁德

作品数:51 被引量:2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辣椒
  • 15篇疫霉
  • 15篇辣椒疫霉
  • 10篇甲霜灵
  • 7篇抗药
  • 7篇抗药性
  • 5篇致病力
  • 5篇辣椒疫病
  • 4篇蛋鸡
  • 4篇蛋鸡粪
  • 4篇有机肥
  • 4篇栽培
  • 4篇蛴螬
  • 4篇花生
  • 4篇鸡粪
  • 4篇病害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农业
  • 3篇农业科技

机构

  • 45篇安徽省农业科...
  • 15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霍山县农业技...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安徽省植物保...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寿县农业技术...
  • 1篇临泉县农业技...
  • 1篇淮南市农业技...
  • 1篇泗县植检植保...
  • 1篇宿州市农业科...
  • 1篇滁州市农业农...

作者

  • 51篇戚仁德
  • 18篇汪涛
  • 16篇丁建成
  • 9篇赵伟
  • 9篇高智谋
  • 8篇顾江涛
  • 8篇李萍
  • 4篇倪春耕
  • 4篇钱坤
  • 4篇朱建祥
  • 4篇苏卫华
  • 3篇岳永德
  • 3篇汪海洋
  • 3篇胡全胜
  • 3篇王光宇
  • 3篇徐瑞琳
  • 3篇王学峰
  • 3篇黎绍波
  • 2篇王华东
  • 2篇计国平

传媒

  • 1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2007年安...
  • 2篇科学技术引领...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瓜菜
  • 1篇大豆科技
  • 1篇第四届全国农...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植保科技面临的新问题与发展对策
本文概述当前我国植保科技面临的诸如免耕栽培等新技术的推广、种植结构调整等引起的病虫害变化,机械化的大面积跨区作业、农业贸易及种子调运对病虫草害传播的影响以及病虫害发生加重、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等一系列新问题,并提出了以科学...
戚仁德汪涛李萍丁建成
关键词:免耕栽培科学发展观植物保护
文献传递
安徽省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监测被引量:41
2008年
为了明确安徽地区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菌株的地理分布,2005—2006年从安徽省16个市、县采集辣椒疫病病株,经分离纯化鉴定,获得125株辣椒疫霉菌株,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按照Parra&Ristaino(2001)标准,供试菌株中有79株对甲霜灵敏感,38株对甲霜灵敏感性处于中间状态,8株抗甲霜灵,即敏感菌株、中间菌株和抗性菌株分别占总体的63.2%、30.4%和6.4%。采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寿县的菌株最为敏感,EC50值最低为0.10μg/mL,平均为0.81±0.20μg/mL;而砀山、和县地区的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平均EC50为8.32±0.19μg/mL,最高达25.47μg/mL。抗性菌株的最高抗性倍数约为90倍。
戚仁德丁建成高智谋倪春耕蒋婧婧李萍
关键词:辣椒疫霉甲霜灵抗药性
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及治理对策
甲霜灵是防治疫霉菌引致的植物疫病的特效药剂,但常因病原菌对其抗性而失效。本试验通过室内诱导和对连续两年采自安徽省各地辣椒疫霉进行监测,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供试的田间野生辣椒疫霉菌株中敏感的占63.2%,中抗菌株占30.4...
丁建成戚仁德倪春耕顾江涛
关键词:辣椒疫霉甲霜灵
文献传递
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李萍戚仁德杨光红许周典高智谋
关键词:辣椒疫霉交配型致病力辣椒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对辣椒的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 Leonian)是具有重大危害性的病原卵菌,其寄主范围较广,可引致辣椒、番茄、茄子、黄瓜、南瓜等多种重要蔬菜作物的疫病。由辣椒疫霉引起的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种植区普遍发生,我国尤以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
李萍江涛高智谋戚仁德汪涛
关键词: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毁灭性病害寄主范围
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关于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致病力的分化研究,Black等曾报道来自台湾的辣椒疫霉对辣椒有一定的寄生专化性,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可分为3种致病型,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迄今报道较少。为了明确安徽省辣椒疫霉是否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为辣椒抗病育种及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分离自该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的致病力及其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戚仁德丁建成顾江涛高智谋岳永德
关键词:辣椒疫霉致病力分化
安徽省酒曲害虫种类调查初报被引量:10
1994年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太白酒厂、合肥酒厂、肥西县酒厂、肥东县酒厂、凤阳县酒厂、阜阳酒厂和运漕酒厂发生的酒曲害虫及其天敌38种,隶属于2纲、7目、23科。其中黑菌虫、黄斑露尾甲土耳其扁谷盗、咖啡豆象、二带黑菌虫、药材甲和蜚蠊为主要种类。天敌有拟蝎、窗蝇、米象小蜂和麦蛾茧蜂。
胡全胜徐瑞琳王学峰戚仁德
关键词:酒曲害虫
霍米斛人工繁殖栽培试验
2016年
霍米斛是我国濒危二级保护“生植物,名贵中药材,为保护开发利用该珍稀物种,于2014-2015年在霍山县太平畈乡开展了人工繁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院霍米斛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栽培,规划生产,头年3要4月播种,20 d可见种子萌发,60 d成为原球茎,原球茎培养60 d长出丛生芽(1.5-2.0 cm),丛生芽再通过生根壮苗培养成为石斛组培苗,组培苗根1-3个,叶片3-4个,根茎粗0.25-0.35 cm,苗高2-3 cm,次年4月移栽大棚,11月苗高4-6 cm,3-5节,单株叶片3-5片,根茎粗0.5 cm。
黎绍波戚仁德汪海洋
关键词:栽培试验人工繁殖方法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依据、病原的分离纯化与子囊壳诱导、形态学鉴定、分子检测、回接试验和检测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
赵伟汪涛迟元凯马书芳朱德慧王勋斯黔东赵友邦孔令聪戚仁德吴岩松赵其苍胡冠麟殷言军汪继承查明方胡凤桂徐辉李绍然马骥张培培陶玲王月英赵振邦周宗玲张俊勇刘玉玲孙文勤李娟王道中
36%粉霉灵悬浮剂的特性与使用
1997年
戚仁德
关键词:杀菌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