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雪宾

作品数:18 被引量:222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水稻
  • 6篇胚囊
  • 6篇胚胎
  • 5篇多胚
  • 4篇多胚水稻
  • 4篇胚胎学
  • 3篇多胚水稻品系
  • 3篇水稻品系
  • 3篇品系
  • 3篇AP
  • 2篇四倍体
  • 2篇同源
  • 2篇同源四倍体
  • 2篇胚乳
  • 2篇胚乳发育
  • 2篇细胞
  • 2篇花粉
  • 2篇发育
  • 2篇发育阶段
  • 2篇倍体

机构

  • 18篇华南农业大学
  • 10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8篇徐雪宾
  • 14篇刘向东
  • 11篇徐是雄
  • 11篇卢永根
  • 6篇冯九焕
  • 4篇韩惠珍
  • 2篇王兰
  • 2篇章崇玲
  • 1篇朱洪亮
  • 1篇梁秀兰
  • 1篇陈远玲
  • 1篇吴万春
  • 1篇简玉瑜

传媒

  • 8篇中国水稻科学
  • 7篇Acta B...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高教探索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89
  • 1篇198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多卵突变体APIV胚囊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异常行为和微管骨架组织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APIV是一份多卵水稻突变体。多卵是由“5-2-1”型、“5-3-0”型和“6-2-0”型等蓼型变异型发育途径发育而来的。多卵都能分别受精,因而使APIV出现多胚现象。本结果表明,APIV中约有一半胚囊的发育属于蓼型变异型,变异型胚囊发育过程中存在多种异常的核行为,这些核行为受着微管骨架组织变化的影响,显示微管骨架组织在胚囊核行为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文中观察到的较为明显的异常情况有:“5-2-1”型四核胚囊存在特殊的核运动,四核胚囊刚形成时,珠孔和合点两端各有2个核,但不久合点端有1个核移向珠孔端,形成珠孔端有3个核、合点端只有1个核的特殊四核胚囊。这种四核胚囊在合点端的1个核移向珠孔端期间,合点端2个姐妹核之间存在特殊的长条状微管束,这种微管可能是促进二核有效分开的重要组成部分。“5-3-0”型和“6-2-0”型各个时期胚囊内的核行为和核周围的微管组织骨架与同期正常蓼型的胚囊均存在着差异。“5-3-0”型二核胚囊1个核位于珠孔端,另1个核近珠孔端,二核呈纵向排列与胚囊纵轴平行,核之间存在随机排列的微管束,因此可能导致二核无法像正常二核胚囊的核一样移向两端。“6-2-0”型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和四核胚囊等时期胚囊核均位于珠孔端或近珠孔端,而在核周则存在复杂的网络状微管。“6-2-0”型八核胚囊早期除2个近胚囊中央的核存在朝向合点极的长微管(可能有助于推动核向胚囊中央移动)外,其他核周围的微管组织都呈复杂的网络状。
刘向东卢永根朱洪亮徐雪宾冯九焕徐是雄
关键词:水稻胚囊突变体多胚现象
水稻花粉发育过程及其分期被引量:95
2001年
以籼稻品种 IR36为材料 ,采用塑料半薄切片技术、新鲜花药整体观察及游离的雄性细胞观察方法 ,对水稻花粉发育全过程及其药壁组织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初步将这一过程划分为 8个时期 ,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并证实了花粉自然发育过程中不存在收缩期。在这一发育过程中 ,绒毡层出现 3种明显不同的发育形态 。
冯九焕卢永根刘向东徐雪宾
关键词:水稻花粉发育阶段细胞学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形态鉴别的研究
1994年
以籼稻品种秋桂矮11发芽种子的幼芽基部为外植体,以N6培养基附加2,4—D2mg/L和脯氨酸0~40mmol/L诱导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进行了立体解剖、扫描电镜观察和GMA塑料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可分为胚性、中间型和非胚性3大类;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在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明显分化成6类细胞,其中包括传递细胞;后者分化程度低,且没有观察到传递细胞;中间型愈伤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可向胚生与非胚性2个方向转化。体细胞胚胎发生经历了原胚(二细胞、四细胞、多细胞)、梨形胚、盾片分化期胚和成熟胚等时期。讨论了愈伤组织形态鉴别的有效性、传递细胞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胚性细胞及体细胞胚的特点。
陈远玲简玉瑜徐雪宾
关键词: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
水稻胚囊形成过程与分期被引量:28
1997年
利用改进的GMA半薄连续切片技术对水稻品种IR36胚囊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二分体和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四分体的各个子细胞的大小都是不均等的;b)单核胚囊的3次有丝分裂的方向都较为固定;C)极核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d)胚囊形成各阶段淀粉粒出现与否有规律性。根据IR36胚囊形成的特点,初步将水稻胚囊形成过程分为8个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八核胚囊发育期和胚囊成熟期。
刘向东徐雪宾卢永根徐是雄
关键词:水稻胚囊器官发生胚胎学发育阶段
单多胚水稻珠心组织消长变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通过GMA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对多胚水稻品系APⅣ和单胚品种IR36珠心组织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两份材料的珠心组织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开始到受精后数天,处于边生长边退化状态,在合子分裂前,以生长为主,此期间在珠心组织内可观察到许多具分裂相的细胞,这些细胞膨大但细胞质很少,与具备分生能力的细胞完全不同,无法进一步分裂;合子分裂以后珠心组织退化加速,到受精后4~5d,珠心组织除了其表皮细胞外,其他几乎都解体了。APⅣ珠心组织出现低频率异常生长的现象,但未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由珠心细胞发育形成的不定胚。
刘向东卢永根徐雪宾徐是雄
关键词:多胚不定胚胚胎学水稻
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及花药壁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55
2002年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系统观察了水稻花粉及其花药壁层的发育过程 ,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 ,伴随核内染色体变化的同时细胞质发生了“改组”现象 ,主要表现为核糖体分布密度的规律性变化 ,这标志着孢子体向配子体的转变。 (2 )小孢子外壁的发育始于四分体晚期 ,最早表现在四分孢子质膜上沉积了少量的壁物质。随后沉积增多 ,至小孢子早期即形成初生外壁。此后外壁发育迅速 ,到小孢子晚期外壁已基本发育完成。 (3)小孢子中期 ,小孢子细胞核的双层核膜局部分开 ,并逐渐扩张成一个“大泡”。核膜扩张在这一时期是一种普遍现象。(4 )在花粉发育过程中 ,绒毡层细胞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小孢子母细胞形成之初 ,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 ,内质网极少 ;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 ,绒毡层胞质浓缩 ,细胞内出现“空腔”,内质网丰富 ;到了小孢子中期 ,仍有较多堆叠的内质网 ,此后逐渐消失。表明内质网在绒毡层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物质合成及运输作用。 (5 )花粉完全成熟时 ,花药中层细胞的壁以及绒毡层的外切向壁紧贴在一起 ,形成了一叠合的“壁”结构。
卢永根冯九焕刘向东徐雪宾
关键词:水稻小孢子发生花粉发育超微结构花药壁
中国三种野生稻胚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1994年
比较了中国普通野稻(O.rufipogon)、药用野稻(O.Officinalis)、瘤粒野稻(O.meyerianasubsptuberculata)(即中国疣粒野稻)在实体解剖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结果表明:1)普遍野稻、药用野稻胚的形态结构与栽培稻的相同,而瘤粒野稻胚的腹面缺腹鳞和侧鳞,从而亦不存在胚芽鞘抽出礼;2)瘤粒野稻与栽培稻胚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在器官分化早期是一致的,稍后,栽培稻胚产生腹鳞和侧鳞,形成胚芽鞘抽出孔,而瘤粒野稻胚则缺。
韩惠珍徐雪宾
关键词:野生稻形态学
倾注心血育人才
1987年
1985年10月学校决定对实行学分制的班级配备导师,我自荐担任了作物遗传育种专业85级的导师。我觉得被录取入大学的年青人,几乎都是“百里挑一”的,他们是有作为的可爱的年青人,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的理想将由他们去实现。但是,他们还比较幼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一切向钱看”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他们影响较大。
徐雪宾
关键词:作物遗传育种育人工作政治辅导员农科大学生
The Structure of Oryza Embryos and Their Dimorphic Cotyledons被引量:2
2002年
It has been generally held in botany that Oryza sativa L. is a monocotyledon. Based on studies of rice embryo development we confirmed that rice embryo has two dimorphic cotyledons rather than just one cotyled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ttempt to know if the morphology of embryos in other species of Oryza differs from O. sativa and if these embryos have dimorphic cotyledon. Two types of embryo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in 22 species and/or subspecies of genus Oryza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ype 1, the O.sativa typ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entral scale and lateral scales, was found in 16 species. Type 2, the O. meyeriana (Zoll. et Mor. ex Steud.) Baill. ssp. tuberculata W. C. Wu et Y. G. Lu, G. C. Wang type, with no ventral scale and lateral scales, was found in 6 species and subspecies. The embryogenic process of O.sativa and O.meyeriana sub. tuberculata showed that the scutellum primordium, coleorhiza primordium, coleoptile primordium and shoot apical meristem directly differentiate from proembryo. The former two later develop into the embryo envelope, which is the outside cotyledon; the coleoptile primordium develops into the coleoptile with the shape of inverted empty cone surrounding and covering the growth cone, which is the apical cotyledon. Both types of rice embryos have dimorphic cotyledons.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at the scutellum primordium of the young embryo in type 2 does not differentiate ventral scale and lateral scales while the embryo of type 1 does. The dimorphic cotyledons of embryo of Oryza plants originate from the dorsiventrality of proembryo.
徐雪宾刘向东章崇玲吴万春韩惠珍
关键词:EMBRYOGENESIS
稻胚发育的三维形态研究兼论胚各部分的形态本质被引量:5
1999年
运用扫描电镜及塑料半薄切片技术,从水稻(OryzasativaL.)授粉后2d开始至种子成熟,追踪观察了稻胚的三维形态发育,根据结果,对胚各部分的形态本质提出一些新的见解。(1)授粉后2d的胚由胚柄、胚基和胚体组成。胚基为胚柄和胚体之间的过渡区,呈喇叭状,胚基与胚柄不能等同。2d的胚未出现器官分化,属原胚;但胚背腹分化明显,即存在背腹极性。(2)授粉后第3至第5天幼胚的形态变化及器官分化至关重要。盾片和胚芽鞘在授粉后3d的幼胚上同时出现,两者均直接由原胚分化,并非胚芽鞘从盾片发生。胚芽鞘原基经历这3d的特殊形态演变,形成空心倒锥状的胚芽鞘,展现了禾本科特有的胚芽鞘的形态形成机理。3d幼胚胚根的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及根冠分化;4d幼胚小丘状生长锥形成,胚根的原表皮分化,茎根轴形成;5d幼胚胚芽、胚轴与胚根初步形成。(3)稻胚具有二型子叶,胚套是胚的外围子叶,盾片是此子叶的一个主要部分(侧生子叶),胚芽鞘是顶生子叶。
徐雪宾韩惠珍韩惠珍刘向东杨建芬徐是雄
关键词:胚胎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