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维娜

作品数:52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饲料
  • 12篇团头鲂
  • 9篇消化酶
  • 8篇脂肪
  • 8篇体组成
  • 8篇螯虾
  • 7篇应激
  • 6篇克氏螯虾
  • 6篇寡糖
  • 6篇果寡糖
  • 6篇肝脏
  • 5篇敌百虫
  • 5篇异育
  • 5篇异育银鲫
  • 5篇银鲫
  • 5篇诱食
  • 5篇消化酶活性
  • 5篇免疫
  • 4篇胆碱
  • 4篇蛋白

机构

  • 51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省淡水水...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2篇徐维娜
  • 48篇刘文斌
  • 23篇李向飞
  • 21篇蒋广震
  • 11篇张定东
  • 11篇鲁康乐
  • 8篇王莹
  • 6篇邵仙萍
  • 5篇张微微
  • 4篇张春暖
  • 4篇方星星
  • 4篇杨维维
  • 4篇朱杰
  • 3篇王丽娜
  • 3篇谢国驷
  • 3篇沈美芳
  • 2篇刘兆普
  • 2篇张永静
  • 2篇李贵峰
  • 2篇王爱民

传媒

  • 3篇第九届世界华...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2011年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蚜虫中sid-1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Sid-1基因的编码蛋白是系统性RNAi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蛋白,目前sid基因的研究较少,搜索不同生物基因组中的sid-1基因,已在细菌、线虫、昆虫、鱼和哺乳动物等十多种生物中发现了sid-1基因的相似序列,但并非...
徐维娜
关键词:蚜虫基因克隆同源基因编码蛋白
文献传递
饲料中非蛋白能源物质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糖脂比(CHO∶L)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投喂黄颡鱼幼鱼,其CHO∶L分别为1.11、1.67、2.45、3.63、5.58和9.50,网箱养殖8周。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CHO∶L对幼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氮保留率和能量保留率均随着CHO∶L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且均在CHO∶L为3.63时达最大值。肝体比、脏体比、全鱼水分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随饲料CHO∶L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全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胴体率、肥满度、全鱼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均无显著变化。胃、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CHO∶L的升高显著升高,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蛋白酶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均随着CHO∶L的升高显著降低,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则无显著变化。对增质量率和饲料中糖与脂肪水平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糖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9.16%和7.94%,最适CHO∶L为3.67。
王丽娜刘文斌张春暖李向飞徐维娜蔡东森田红艳
关键词:黄颡鱼体组成消化酶活性
两种中华鳖日粮中添加5种诱食剂的比较研究
为了提高低鱼粉日粮的诱食性,本研究选取甜菜碱、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次黄嘌呤核苷酸二钠盐(IMP)、牛磺酸和鱿鱼膏5种诱食剂,以中华鳖为实验对象设计了5个饲养实验,每个饲养实验测定1种诱食剂,分4个梯度。
孙存鑫徐维娜张定东李向飞李鹏飞刘文斌
关键词:中华鳖鱼粉替代诱食剂
一种鱼体脂肪沉积调控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鱼体脂肪沉积调控组合物及其应用。该鱼体脂肪沉积调控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甘草次酸10~80份、沸石粉200~1000份、食盐60~300份。本发明组合物具有很好的调节脂肪和降低内脏...
刘文斌蒋广震方星星徐维娜
文献传递
团头鲂GPR43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黄连素对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c DNA序列,并探究了不同组织中的GPR43 m RNA表达量及黄连素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团头鲂GPR43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为2026 bp,含有1个长度为98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326个氨基酸。RT-PCR检测发现GPR43在团头鲂的肠道、肌肉、鳃和肝胰腺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选取均重为(80.00±0.90)g的团头鲂320尾,随机分于16个网箱中,饲喂4种不同的试验日粮,分别为正常日粮(脂肪含量为5%)、正常日粮+50 mg/kg黄连素、高脂日粮(脂肪含量为10%)、高脂日粮+50 mg/kg黄连素。结果显示:在肠道组织中,与正常日粮组相比,高脂组的GPR43表达量降低,添加黄连素能够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P<0.05)。与正常日粮组相比,高脂组的胆固醇(CHO)含量以及细胞分裂素蛋白激酶(p38)的表达量均呈现了显著上升(P<0.05)的趋势,添加黄连素后其含量及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肝胰腺组织和肌肉组织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变化也有着相似的趋势,而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Ⅰ)、过氧化物酶体增值因子α&β(PPARα&β)、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量以及2个组织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呈现出了相反的趋势。此外,在正常日粮中添加黄连素并不能对上述各指标产生明显的调控效应,有时反而会导致轻微的负调控效应。综上结果表明,黄连素能够显著上调GPR43在高脂抑制下的表达量,同时能够缓解高脂诱导的团头鲂肝胰腺脂肪沉积,改善其脂肪代谢性能。黄连素对于脂肪代谢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GPR43受体来实现。
陈丹红陈青青刘文斌张定东徐维娜
关键词:黄连素团头鲂
渔用功能性添加剂关键技术研发及在饲料中应用
刘文斌徐维娜张定东蒋广震李向飞周岩民万金娟姜滢陈敏郭文汉方星星
针对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植物蛋白原料替代鱼粉导致水产动物生长受阻和饲料利用率低下、高能低蛋白饲料造成水产动物脂肪代谢障碍和内外环境胁迫导致水产动物免疫力与抗应激能力下降这三类与饲料关系密切的问题,项目组综合运用营养学、生理学...
关键词:
关键词:水产养殖蛋白饲料饲料添加剂
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生长、体组成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饥饿后再投喂的投喂方式在室外网箱中用含粗蛋白32%、粗脂肪4%的商品饲料饲喂(4.5±0.2)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48 d,试验鱼分5组:对照组(每日投喂)、S1F1组(隔日投喂)、S2F2组(隔2 d投喂2 d)、S4F4组(隔4 d投喂4 d)和S8F8组(隔8 d投喂8 d),对各组团头鲂进行生长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显示:S1F1、S2F2组试验鱼增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S4F4、S8F8组在摄食期间的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增重率最终低于对照组,实现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后的团头鲂主要是利用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维持自身代谢,4种周期性饥饿再投喂模式与对照相比没有改变团头鲂的肥满度、全鱼水分、粗蛋白等指标,但使肝体比上升、胴体比下降、全鱼脂肪含量下降。4种周期性饥饿再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其肠道内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应激酶活性。
乔秋实徐维娜朱浩刘兆普刘文斌
关键词:体组成
一种渔用微生态复合促生长饲料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用微生态复合促生长饲料添加剂,属于生物制品技术领域,由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1∶1配伍再复配以特定载体,以0....
刘文斌徐维娜方星星谢国驷郭文汉
文献传递
维生素C对异育银鲫原代肝脏细胞活性及抗敌百虫氧化胁迫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用含不同浓度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μmol/L)的培养液培养异育银鲫原代肝脏细胞,待细胞融合后,测定细胞活性、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将用维生素C培养的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24 h,测定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以及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维生素C组相比,在100μmol/L的维生素C剂量组,肝脏细胞活性显著高于较其它剂量组(P<0.05);细胞内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在800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但是其它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后,在50、100和200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T-AOC能力,GST活性,B-ChE活性和CYP45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增强;但是当维生素C的剂量为400和800μmol/L时,细胞T-AOC能力和GST活性降低。综上所述,在体外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在50~200μmol/L剂量范围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原代肝脏细胞生长,增强细胞解毒能力,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水平。
徐维娜刘文斌邵仙萍蒋广震张薇薇王莹张春暖
关键词:异育银鲫维生素C细胞活性
中华鳖幼鳖对4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被引量:5
2014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对蚕蛹、发酵豆粕、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4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寻求中华鳖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20.0±1.5)g的中华鳖幼鳖15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饲料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养1周后开始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中华鳖幼鳖对肉骨粉、发酵豆粕、蚕蛹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0.57%、86.34%、85.75%,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粉的75.98%(P<0.05)。2)动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蚕蛹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2.44%,对肉骨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仅为82.48%;植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玉米蛋白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6.56%,对发酵豆粕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87.90%。综合分析得出,蚕蛹可作为中华鳖幼鳖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源,发酵豆粕可作为中华鳖幼鳖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
吴文静王爱民高强窦超刘波黄金田吕富刘文斌徐维娜
关键词:中华鳖三氧化二铬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