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樱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枣缩果病
  • 2篇缩果病
  • 2篇果病
  • 2篇病原
  • 1篇锈病
  • 1篇枣树
  • 1篇枣锈病
  • 1篇侵染
  • 1篇侵染来源
  • 1篇侵染循环
  • 1篇接种
  • 1篇病原鉴定
  • 1篇病原研究
  • 1篇病原诊断
  • 1篇初侵染
  • 1篇初侵染来源

机构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徐樱
  • 3篇郑晓莲
  • 2篇赵光跃
  • 1篇刘书伦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1995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枣缩果病病原诊断初报被引量:26
1995年
1992~1994年将在河北、河南采集的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鉴定、明确导致枣缩果病的病原有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sp.、细链隔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3种弱寄生真菌和1种细菌。以上4种菌年累计分离率依次为14.90%、12.69%、11.47%、10.66%;而这4种菌占已出现菌落比分别为30.28%、25.79%、23.30%以及20.63%。
郑晓莲赵光跃茆正川徐樱
关键词:枣缩果病病原诊断枣树
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被引量:8
1995年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采集枣缩果病病果,经柯赫法则程序诊断及对分离菌的鉴定,查明导致枣缩果病原主要是:1.盾壳霉属的一种真菌Coniothyrium sp;2.细链隔孢菌Afternaria tenuis Nees;3 .半知菌亚门无孢目有隔有色丝状菌;4.一种细菌.前三种均属半知菌亚门的弱寄生菌,年份和地区的不同分离菌出现频率不完全一致.上述四种菌三年累计分离率分别为14.90%、12.96%、11.47%和11.11%,而这四种菌占已出现的菌落比率分别为30.28%、25.79%、23.30%和20.63%.
徐樱郑晓莲赵光跃茆正川
关键词:枣缩果病接种病原鉴定
枣锈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试验测定了外来菌源与发病关系、冬孢子及转主寄主、越冬夏孢子的侵染和发病。自7月1日~9月22日捕捉空中夏孢子、夏孢子的始见期为病害零星发生期。此后,随病情增长,空中夏孢子数上升,表明枣锈病无外来菌源。在越冬后的病叶上刮取的大量夏孢子中,混有少量冬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比约为214.55:0.77,冬孢子平均萌发率为27.48%,用与枣林混生的杂草及小灌木上的锈孢子接种于枣叶上,未见发病。因此,至今未发现转主寄生,冬孢子作用不明。在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萌发率0.98%~7.11%,平均萌发率为3.15%。用越冬夏孢子接种大枣可以导致发病。因此初步明确枣锈病无外来首源及转主寄主,冬孢子数量极少,作用不明,其主要的初步侵染源为当地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徐樱郑晓莲刘书伦
关键词:枣锈病初侵染来源侵染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