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癌
  • 3篇食管
  • 3篇食管反流
  • 3篇食管反流病
  • 3篇胃食管
  • 3篇胃食管反流
  • 3篇胃食管反流病
  • 3篇腺癌
  • 3篇流病
  • 3篇基因
  • 3篇反流
  • 3篇表达谱
  • 2篇胰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基因表达谱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徐文
  • 8篇刘菲
  • 7篇胡晔东
  • 5篇钟岚
  • 4篇熊伍军
  • 3篇江华
  • 2篇李炜
  • 2篇刘雁冰
  • 2篇郜恒骏
  • 1篇宋振云
  • 1篇孙燕
  • 1篇白璐
  • 1篇袁琼英
  • 1篇奚慧敏
  • 1篇王炜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2009南方...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致病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和肠易激综合征及急性腹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腹泻型或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急性腹泻病例中Cd的感染情况。方法:按相应入选标准选取120例腹泻型或混合型IBS病例及60例急性腹泻病例,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随机...
钟岚徐文王炜熊伍军刘雁冰袁琼英刘菲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
文献传递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7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对患者进行分型,对(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及治疗后行肛门直肠测压、临床评估和随访。最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3例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其中24例患者为非(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49例患者为(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两组间直肠静息压比较10.33±7.69、14.82±9.75 mmHg,有显著差异(P<0.05)。24例(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治疗后直肠静息压10.12±6.7 mmHg较治疗前15.23±7.21 mmHg显著降低(P<0.05),其中20例患者矛盾运动完全消失,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总有效率达91.67%,伴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疗效显著。
胡晔东李炜徐文奚慧敏刘菲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
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选胰腺癌凋亡相关基因
2009年
尽管近年来有关胰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早期诊断依然很困难,仍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广泛、深入研究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求早期诊断特异性标志物以及特异性治疗靶点等是有效防治胰腺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胰腺癌发病关系密切^[1,2]。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寻找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
江华沈晓莹胡晔东徐文钟岚宋振云张小燕熊伍军刘菲郜恒骏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子发病机制特异性标志物
无效食管动力在胃食管反流病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就诊的GER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HRM)食管测压和24h动态pH监测,排除食管-胃连接处(EGJ)压力和(或)形态异常的情况,共纳入49例GERD患者。根据HRM测压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将GERD患者分为IEM组、异常动力组和正常动力组。比较各组间食管动力及反流情况。结果 49例GERD患者中,IEM组19例,异常动力组15例,正常动力组15例。IEM组中反流性食管炎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异常动力组和正常动力组(P<0.05),正常动力组与异常动力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M组平均吞咽DCI显著低于异常动力组及正常动力组(P<0.01),异常动力组显著低于正常动力组(P<0.01)。IEM组食管体部蠕动中断长度相较于异常动力组及正常动力组显著延长(P<0.01),异常动力组较正常动力组显著延长(P<0.01)。各组间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和总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M组DeMeester得分及合计酸反流时间较异常动力组及正常动力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动力组及正常动力组DeMeester得分及合计酸反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GERD患者中,平均吞咽DCI与食管蠕动中断长度呈负相关(P<0.01),平均吞咽DCI与合计酸反流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与酸反流相关,食管体部收缩力度减弱,蠕动中断延长,与酸反流严重程度相关。IEM患者食管收缩力度较弱,酸反流时间较长,更易导致食管炎发生。
计亦旻胡晔东徐文刘雁冰孙燕刘菲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障碍
上海张江中老年人群的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及其与生活习惯的关系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张江地区中老年人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状况,分析其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随机抽取张江10个社区共2 007名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中老年人群的GERD患病率特点及其与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筛选的GERD患病率为4.9%,60岁以上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女性的GER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有些生活习惯与GERD关系密切,其中经常失眠(OR=3.233,P<0.000)、经常服用催眠药(OR=2.446,P<0.007)、进食过饱(OR=2.127,P<0.003)、便秘(OR=1.795,P<0.013)、工作或情绪经常紧张(OR=1.824,P<0.022)是GERD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参与麻将等棋牌活动(OR=0.446,P<0.027)是GERD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上海张江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较中年人明显升高,男、女性的GER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进食过饱、经常失眠、工作或情绪经常紧张、便秘和经常服用催眠药物与GERD的发生相关。
胡晔东王波徐文刘菲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反流性疾病问卷
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筛选与胰腺癌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且缺乏诊断标记物和治疗措施。近年研究表明,基因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与胰腺癌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方法: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纳入研究。抽提总RNA,合成两种组织探针,探针荧光标记和纯化后,与Agilent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胰腺癌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差异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发现肾细胞癌通路分类对胰腺癌最具生物学意义,其中TGFβ3、EPAS1、PIK3R3、EGLN1、PGF、ETS1、VEGFB、CREBBP和PIK3R5九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发病与肾细胞癌通路激活密切相关,可能为胰腺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江华沈晓莹宋振云胡晔东徐文钟岚张小燕熊伍军刘菲郜恒骏
关键词:胰腺肿瘤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谱
胰腺癌基因组表达谱的初步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胰腺癌41000个基因的表达谱,筛选表达差异基因。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及癌旁组织各6例,Trizol方法分别抽提组织RNA,应用含有41000条人类基因的Agilent人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结果与胰腺癌相关的差异基因共有1276个,上调691个,下调585个。经GO分析,与生物过程相关的差异基因22个,主要涉及细胞或细胞代谢程序、核酸代谢过程、转录的调节、染色质修正、胞内信号转导级联、转录后蛋白修饰、G蛋白信号转导等;与细胞定位相关的差异基因3个;与分子功能相关的差异基因12个,如DNA、核酸或蛋白结合、锌离子结合、转录调节与激活活性等。结论胰腺癌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生物过程、细胞定位、分子功能相关,进一步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江华沈晓莹胡晔东徐文钟岚宋振云张小燕熊伍军刘菲郜恒骏
关键词:胰腺肿瘤微阵列分析基因表达谱
酸袋在反流性食管炎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酸袋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量表)和胃镜检查确诊15名健康者和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使用4通道食管测压系统确定受试者下食管括约肌(LES)位置,将单通道pH电极置于LES远端下方1 cm处监测空腹pH值o.5 h,给予标准餐后继续监测pH值2 h,然后将探针移至LES近端上方5 cm处行24 h动态pH临测.结果 1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6.67%)与10名健康者(10/15)存在酸袋.反流性食管炎组较健康组酸袋出现时间早[11.00(4.25~17.00)min比30.00(15.50~54.25)min,P<0.05]、平均pH值低[1.84(1.59~2.19)比2.32(1.96~2.71),P<0.05].而餐前胃食管连接部平均pH值及酸袋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异常食管酸反流,且酸袋出现时间早、平均pH值低,其食管黏膜损伤可能与此有关.
胡晔东白璐刘菲徐文李炜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病例讨论──腹痛、腹泻
2007年
病历摘要 病史:患者,男,66岁。入院前20d,患者与家人等近10人在外用餐,其妻当日即出现中上腹饱胀不适,儿媳出现中上腹痛、腹泻。患者本人则出现腹部胀痛,以左下腹部明显.伴大便次数增多,约3-4次,d,黄色糊状,便后腹胀痛可稍缓解,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乏力,无晕厥。
钟岚徐文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腹痛腹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