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刚

作品数:320 被引量:4,210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6篇建筑科学
  • 92篇经济管理
  • 34篇天文地球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历史地理
  • 10篇社会学
  • 5篇水利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9篇城市
  • 33篇GIS
  • 29篇可达性
  • 27篇城市规划
  • 16篇信息系统
  • 12篇生态
  • 12篇淮河流域
  • 11篇地理信息
  • 11篇网络
  • 11篇居住
  • 11篇基于GIS
  • 10篇地理信息系统
  • 10篇土地利用
  • 10篇流域
  • 8篇人口
  • 8篇适宜性
  • 7篇栅格
  • 7篇水环境
  • 7篇文化
  • 5篇栅格数据

机构

  • 297篇南京大学
  • 2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江苏省城市规...
  • 5篇盐城师范学院
  • 5篇徐州师范大学
  • 4篇广西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经贸职业...
  • 4篇苏州工业园区...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江苏省住房和...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313篇徐建刚
  • 33篇祁毅
  • 27篇张翔
  • 16篇王振波
  • 16篇尹海伟
  • 14篇周亮
  • 11篇石飞
  • 11篇蒋海兵
  • 10篇孙东琪
  • 9篇胡宏
  • 9篇韩雪培
  • 9篇何郑莹
  • 8篇徐璐
  • 8篇蒋金亮
  • 8篇杨帆
  • 7篇孔繁花
  • 7篇林蔚
  • 6篇于兰军
  • 6篇梅安新
  • 6篇宗跃光

传媒

  • 19篇现代城市研究
  • 12篇规划师
  • 11篇城市规划
  • 11篇遥感信息
  • 9篇地理研究
  • 8篇经济地理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7篇地理学报
  • 7篇地域研究与开...
  • 6篇世界地理研究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6篇城市建筑
  • 5篇人文地理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地理科学
  • 5篇建筑与文化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测绘通报
  • 4篇2017中国...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5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6篇2014
  • 15篇2013
  • 14篇2012
  • 15篇2011
  • 18篇2010
  • 19篇2009
  • 30篇2008
  • 17篇2007
  • 22篇2006
  • 14篇2005
3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主体包容性的邻避效应全过程风险规避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邻避效应是城市设施各种负外部效应的总称,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重大风险,邻避效应的缓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根据设施的影响范围、服务范围及城市全域提出基于空间区划的利益群体划分,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而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城市设施划分为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废弃四个阶段,运用包容性的理念,提出各阶段邻避效应风险规避的方法途径和技术手段。
张飞张翔徐建刚
关键词:全过程多主体包容性风险规避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土地扩张时空演化特征——以宁汉渝3市为例被引量:22
2015年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T"字型发展战略理论内涵,选取长江沿岸上、中、下游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和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以1980、1990、2000、2010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通过RS、GIS和景观生态结合分析,分别对其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类型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景观指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系统分析了近30a来3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30a来,南京、武汉和重庆3市城市扩张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呈现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但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后重庆市城市扩张增速赶超武汉市,南京市反而增速最低;(2)对城市扩张类型分析表明,南京市始终以边缘式增长为主;武汉市在2000年之前以飞地式扩张主导,2000年之后呈现边缘式增长;重庆市以边缘式增长为主,但2000年之后飞地式增长迅速;(3)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弹性分析表明,1980-2010年南京市土地扩张相比城市人口开始减缓,而武汉市和重庆市在2000年以后城市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增长速度;(4)景观指数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遥感分析、地理信息分析和景观生态分析的结合能够很好反映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及演化特征。
蒋金亮周亮吴文佳孙东琪徐建刚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RS和GIS景观指数长江
城市规划专业的新生研讨课探索
新生研讨课(Seminar)是发轫于19世纪中期哈佛大学,20世纪在欧美著名大学迅速普及的新生教育课程。新生研讨课的主要目的是为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进行研究型学习作引导。南京大学于2009年开始在全校全面开设新生研讨课...
徐建刚祁毅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体系城市规划教育
基于时间可达性与伽萨法则的大卖场区位探讨——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21
2010年
目前多数基于GIS的商业区位模型与技术研究,未全面考虑交通网络、道路等级、网点吸引力与竞争因素。针对此局限,借助GIS软件,依托可达性方法与伽萨法则,尝试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探讨大卖场可达性与商圈特征。以上海中心城区大卖场为例,采用同心圆法、扇形法与最近邻域法探讨卖场空间特征;利用行进成本分析法计算卖场可达性,并根据伽萨法则叠加了卖场引力因素,得到伽萨法则商圈。结果表明:大卖场集中分布于距市中心4.5~10km范围,各方向扩张不均衡。城区整体可达性较好,浦西优于浦东。外环附近商圈面积大,外环附近与市中心区商圈市场规模大,内环附近商圈面积与市场规模小。伽萨法则商圈市场规模"两极分化"既表明卖场市场竞争激烈地区与网点短缺区并存,也说明网点市场规模与职能存在等级差异。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陈筠婷
关键词:可达性大卖场
从法学视角探讨《城乡规划法》
通过归纳国内学者对《城乡(市)规划法》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发现主要有规划学与法学两个视角,从法学分析的角度发现已有研究可总结为行政法学、分析法学与比较法学视角,但鲜有学者对《城乡规划法》的法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
张翔胡宏徐建刚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法学法律地位法律漏洞
文献传递
多重空间区划下探索性空间因子相关分析系统研究
空间属性数据信息由于其组成多样、类型差异大、空间分布差异大及采集过程复杂,在空间上经常呈不规则分布。社会经济统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空间属性资料,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统计空间区划分类差异、统计口径差异等原因,亦存在难以进行不同因...
祁毅蒋海兵徐建刚张翔
关键词:元数据
1947-2004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的测度及其变化研究——基于住宅类型视角
论文从1947-2004年10个时相的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数据库中提取住宅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数据,通过计算街坊和街道两个尺度下的相对分异度指数和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两个指标,实现对1947-...
廖邦固徐建刚梅安新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住宅类型分异度空间自相关
文献传递
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研究——基于泗洪县350个农民的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从农民主体视角出发,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与影响因素,以指导该类地区农村集中居住健康有序推进。【方法】通过对泗洪县350个暂未搬迁农民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相比于发达地区,泗洪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明显偏低;农民个体特征影响其集中居住决策;经济因素如家庭经济收入、农业收入状况对农民意愿影响显著;家中是否有老人小孩、周边服务设施配置状等因素对意愿影响不大。【结论】健康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集中居住模式,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
周鑫鑫王培震徐建刚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集中居住农民意愿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被引量:8
2019年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视角的评价研究。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实证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多维指标的系统建模评价方法。首先,从孕灾环境危险程度、承灾体易损程度、海绵体改造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城市空间采用元胞栅格化、指标分级量化、人口密度估算等方法计算和生成各个指标的量化分级图层;最后,基于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构建拓扑结构为9×3×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海绵体的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建设时序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范峻恺徐建刚胡宏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熵值法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南京高淳新区为例被引量:23
2005年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是较常用的用地评价方法,它要求各个评价因子要有详细准确的数据.但规划实践中由于基础资料收集困难,很难保证所需数据的完整性,这就给用地评价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借助GIS适宜性分析模型基于3维GIS建立了新的用地评价方法,该方法要求获得各个因子的分级数据,这样对那些详细数据欠缺的评价因子只需获得其分级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科学用地评价.应用该方法,本文进行了南京高淳新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比较相符.评价中,ARCINFO三维建模及分析功能的应用,对评定工作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王全徐建刚徐闻闻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GIS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