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子棉

作品数:1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有机体
  • 2篇社会有机体理...
  • 2篇马克思社会有...
  • 2篇马克思社会有...
  • 2篇挫折
  • 1篇动因
  • 1篇动因研究
  • 1篇新中国
  • 1篇意蕴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中华民族精神
  • 1篇社会动因
  • 1篇社会公正

机构

  • 9篇西北政法大学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徐子棉
  • 1篇王继

传媒

  • 2篇理论导刊
  • 2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邓小平理论研...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消费导刊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特征
2016年
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改革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针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改革动力在减弱、后发优势消耗殆尽、投资报酬递减、现代化症候群(Syndrome)等问题为导向,在深刻揭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视域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性、支柱性和协同性制度特征,进一步透析市场与政府、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效率与公平等改革子系统运行规律及其互动关系,从而防止现代化的中断和消解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徐子棉
当代中国现代化从中断到全面启动的社会动因研究
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近年来,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成果因其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重大影响,也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徐子棉
关键词:社会动因
文献传递
论强势生存发展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被引量:1
2010年
强势生存发展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促进、引领、推动近代中华民族追寻现代化实践的生命之根。其时代性与历史性形成了有机统一,成为表现出众多要素的复合体。中国现代化是后发外源型的,这就决定了现代化探索的曲折与艰辛。强势生存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历练和积淀,形成了其特有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意蕴,并成为中国现代化之路最终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徐子棉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价值意蕴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现代性多维重构
2011年
该文以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为视角,针对后发展国家应对社会分化、道德迷失和生态方面的现代性难题,以多维重构、整合的方法,从当代中国语境反思现代性,正视全球化现代性本质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重构器物、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的现代化协调。
徐子棉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指导价值
2012年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充分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运行特征,深入挖掘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提升它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就是社会有机体不断分化与整合的过程,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对社会主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所有社会生活方面加以考察,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当作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结构来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变迁的整体性视域,而且对成功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徐子棉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启动的实践效应
2012年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启动阶段,崛起与勃兴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一阶段会呈现出其特有的矛盾和问题。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全面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发展规律,而且为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领域和推进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对于现代社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效应。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视角,通过透析社会系统在现代化各个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旨在说明当代中国现代化正处在全面启动阶段,其本质是要建立现代化需要的一种能够容纳持续变迁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结构,这一全面启动按照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自身的特殊规律演进,呈现出构建性与自发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的有机辩证统一,令社会系统发展保持稳定性和长效性。
徐子棉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
试论世界历史视域下的毛泽东现代化思想
2013年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域来看,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更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范畴。毛泽东在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中,将此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民族性与世界性互动的科学认识方法,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问题的研究,是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毛泽东的文化现代化思想、中国工业化道路、政党现代化等思想构成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体系。
徐子棉
关键词:毛泽东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瓶颈及其优化被引量:4
2010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面对的新课题。
徐子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论现代法治禀赋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被引量:1
2017年
法治作为治国方略与国家治理密切关联。现代法治就是通过一种治理形成自组织协调重建国家社会的新结构与秩序,且这种国家治理比传统的统治更能适应社会环境,为各国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并超越"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视域,从而使国家社会的良性运行秩序得以存在并可持续。在当前全球历史大变革中,现代法治将其基本的价值观念、制度和理性秩序构成的一些核心要素禀赋于国家治理之中,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用法治引领改革、以法治的思维理念和程序推进改革,促进国家治理逐步达到理想的良法善治状态,使现代法治的价值进一步彰显。
徐子棉
关键词:现代法治
“后发型”国家现代化挫折的探究被引量:7
2014年
与"早发型"国家现代化的主动渐进、稳步协调、整合从容相比较,后发国家现代化呈现出被动激进、仓促偏颇、整合失调的样态,这就使得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矛盾丛生,现代化挫折纷繁复杂。这些挫折的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的混合体。后发国家现代化挫折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挫折已经超出了民族国家主权界限和地域限制的范围,成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性的发展危机,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
徐子棉王继
关键词:挫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