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斌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衰竭
  • 2篇急性肾衰
  • 2篇急性肾衰竭
  • 2篇ARF
  • 2篇病理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血栓
  • 1篇血管炎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栓性微血管...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下降
  • 1篇血性
  • 1篇血症

机构

  • 5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5篇刘国平
  • 5篇徐丽斌
  • 1篇黄九香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栓性微血管病1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9年
徐丽斌刘国平
关键词:血栓性微血管病文献复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溶血性尿毒症血小板下降
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将72例IgA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结果:临床指标中年龄、血尿酸及尿蛋白定量均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尿酸对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预测优于尿蛋白定量。病理参数中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指标均差于血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IgA肾病的预后主要与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球性硬化有关,IgA肾病37.5%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临床尿蛋白、肾功能损害及病理肾小管间质损害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IgA肾病患者,应重视血尿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徐丽斌刘国平
关键词:IGA肾病病理血尿酸
16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与肾脏受累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5年-2005年确诊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1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7岁~77岁,平均(59±10)岁;病程1~120周;10例行肾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PR3-ANCA、MPO-ANCA、Anti-GBM三种抗原,肾脏病理行光镜(HE、PAS、PASM、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6例中肾脏受累14例(14/16)87.5%,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肾脏体积增大、血肌酐升高,10例行肾活检病例中,新月体形成(8/10)80.0%、病理有坏死(2/10)20.0%;肾外表现中肺受累(5/16)31.3%、消化道受累(11/16)68.8%、发热(7/16)43.8%、乏力(9/16)56.3%、体重下降(5/16)31.3%、皮疹(1/16)6.3%、关节痛(2/16)12.5%、肌肉酸痛(4/16)25.0%、结膜炎(3/16)18.8%、听力下降(1/16)6.3%、咽痛(1/16)6.3%、外周神经炎(1/16)6.3%、贫血(13/16)81.3%、血沉增快(8/16)50.0%、C反应蛋白增高(10/16)62.5%、补体巴下降(2/16)12.5%、MPO-ANCA阳性(15/16)93.8%、PR3-ANCA阳性(1/16)6.3%、Anti-GBM阳性(1/16)6.3%。16例患者中9例采用甲基泼尼松龙0.5~1.0g冲击治疗1~3个疗程,其中7例配合血液净化,1例GBM抗体阳性患者还采用了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泼尼松1mg·kg^-1·d^-1联合环磷酰胺或骁悉治疗;2例采用中等剂量泼尼松(30-40mg/d)联合硫唑嘌呤50mg/d,1例症状较轻患者单用泼尼松15mg/d,1例拒绝治疗出院。预后:完全缓解(5/16)31.3%.显著缓解(8/16)50.0%,部分缓解(1/16)6.3%,无效(2/16)12.5%、其中1例死亡(1/16)6.3%,总体有效率〉80.0%,病死率6.3%。结论:原
徐丽斌刘国平
关键词:原发性小血管炎病理免疫复合物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ARF患者1 4 6例 ,并分析其中药物所致ARF的发生率、预后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物性ARF患者 4 4例占同期ARF (1 4 6例 )患者总数的 30 %。男 30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4 5 .7± 1 7.9)岁 ,≥ 6 0岁占 36 .3%。肾前性ARF 2例 (4 .5 % ) ;肾后性 1例(2 .3% ) ;肾性 4 1例 (93.2 % ) ,其中肾小管坏死 31例 (70 .4 % ) ,间质性病变 9例 (2 0 .5 % ) ,肾小球血管病变 1例 (2 .3% )。涉及药物 :氨基糖甙抗生素为主要病因 (4 3.1 % ) ,其次青霉素 (1 1 .4 % ) ,NSAIDs为 (9% ) ,联合用药 (6 .8% )。 2 4例患者行透析治疗 (5 4 .5 % ) ,治愈率 75 % ,好转率 1 3.6 % ,死亡率 6 .8%。结论 :ARF病因已发生改变 ,药物因素占首位 ,中老年药物ARF发生率高于青壮年 ,合并内科基础病者发生率高 ,氨基糖甙类为主要致病因素 ,其次为青霉素类、NSAIDs药物。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
刘国平徐丽斌黄九香
关键词:ARF药物性急性肾衰竭发生率预后NSAID
93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徐丽斌刘国平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ARF危重疾病病因肾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