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恒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土壤
  • 1篇优势种
  • 1篇优势种群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库
  • 1篇沙漠化
  • 1篇生态
  • 1篇碳库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化
  • 1篇土壤化学
  • 1篇土壤化学性质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颗粒组成
  • 1篇种群
  • 1篇荒漠
  • 1篇荒漠植被

机构

  • 3篇甘肃省治沙研...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荒漠化...

作者

  • 4篇徐丽恒
  • 3篇马全林
  • 3篇王继和
  • 3篇陈芳
  • 2篇刘有军
  • 2篇张德魁
  • 2篇靳虎甲
  • 1篇郑庆钟
  • 1篇杨会奎
  • 1篇鱼泳
  • 1篇樊宝丽
  • 1篇李毅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了流动沙丘、封育5 a、封育15 a和封育25 a样地的恢复演替序列,代表沙漠化逆转的不同阶段,研究了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0-300 cm土壤pH、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但均值持续增大;各阶段表层土壤pH逐步减小,而电导率和代表土壤肥力状况的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在封育恢复过程中均持续增大,且各阶段表层土壤化学性质总体差异显著。研究认为,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漠化逆转过程,是土壤化学性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的过程,是土壤的形成与改良过程。
靳虎甲王继和李毅马全林张德魁刘有军陈芳徐丽恒
关键词:干旱区沙漠化封育土壤化学性质植被恢复
河西走廊东端荒漠植被的快速恢复研究
马全林张德魁陈芳刘有军靳虎甲樊宝丽徐丽恒王继和郑庆钟杨会奎鱼泳
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与甘肃省科技厅共同资助的“西部之光”项目。项目以河西走廊东端的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化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荒漠植被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研究。在大尺度上,选用遥感影像资料研究来看河西走廊东端沙化土地,19...
关键词: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优势种群及其根系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根系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容,对植被演替过程具有十分重要影响作用。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恢复阶段,研究了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演替不同阶段优势种群及其根系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化逆转过程中,优势种群更替过程为:沙米-沙蒿-油蒿-紫婉木、针茅;在恢复演替初期(初始阶段,先锋阶段)植被根系浅(平均<50 cm)而水平分布范围广,侧根数量少但生长旺盛;随着恢复时间的加长,优势种群根系分布深度增加,侧根数量增加但水平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根幅逐渐减小;优势种群根冠比的变化趋势为沙米(初始阶段)<沙蒿(先锋阶段)<油蒿(发展阶段)<针茅(原生群落)。研究同时发现,同一种群在不同的演替阶段具有不同的根系分布特征和规律。对于沙蒿种群来说,根冠比是发展阶段(0.56)>先锋阶段(0.36),而地上、地下生物量却是先锋阶段(360.83g,161.33g)>发展阶段(32.8g,16.81g);而油蒿根冠比则是发展阶段(0.61)>相对稳定阶段(0.21)。各演替阶段根系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优势种群根系生物量及生物量分布与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芳马全林王继和徐丽恒
关键词:植被恢复优势种群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含水量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
为了研究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有机碳库状况,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了流动沙丘非封育地(MS)、5年封育样地(5a)、15年封育样地(15a)、25年封育样地(25a)的恢复序列,并以地带性草原化荒漠植...
徐丽恒
关键词:有机碳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