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秋平

作品数:75 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结肠
  • 20篇细胞
  • 20篇肠癌
  • 19篇结肠癌
  • 15篇肿瘤
  • 12篇化疗
  • 11篇肠肿瘤
  • 9篇肝癌
  • 7篇晚期
  • 7篇疗效
  • 7篇结肠肿瘤
  • 7篇冷冻
  • 7篇激酶
  • 7篇RNA干扰
  • 6篇蛋白
  • 6篇己糖激酶
  • 5篇受体
  • 5篇糖皮质激素受...
  • 5篇皮质
  • 5篇中西医

机构

  • 44篇解放军第94...
  • 2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重庆市涪陵中...
  • 2篇解放军第九四...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作者

  • 75篇彭秋平
  • 34篇冯青青
  • 29篇柯传庆
  • 25篇梁后杰
  • 19篇周琪
  • 18篇周进明
  • 11篇幸军
  • 11篇钟大平
  • 10篇汪森明
  • 10篇边志衡
  • 9篇张积仁
  • 8篇李春安
  • 7篇樊拖迎
  • 7篇赵燕
  • 7篇吴峰
  • 7篇阎晓初
  • 6篇刘红梅
  • 5篇彭恩兰
  • 4篇吴维光
  • 4篇潘凤

传媒

  • 9篇临床肿瘤学杂...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临床军医杂志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江西医药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6例晚期肝癌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晚期肝癌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间确诊的106例晚期肝癌患者的最终死亡原因。结果106例晚期肝癌患者死亡原因是全身衰竭、恶病质,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等。结论晚期肝癌患者的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柯传庆刘红梅吕艳红彭秋平
关键词:肝癌并发症
TACE与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时序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和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γ刀)在不同时序上介入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先行TACE后行γ刀治疗,B组先行γ刀后行TACE治疗,对照分析两组在疗效、生存期、复发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4%和77.3%,随访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8%、80.6%、77.4%和63.6%、45.5%、18.2%。复发率分别为0%、16.1%、35.5%和18.2%、40.9%、77.3%。不良反应相似。结论: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无差异,但在生存期和复发时间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而不良反应相似,表明不同方法在不同时序上介入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结果有直接影响。
柯传庆彭恩兰彭秋平熊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15 4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78例 ,其中 5 0例Hp阳性者采用抗Hp二联疗法 7天 ,同时服用自拟配方研制的中药片胃特安 5片 ,tid ;对照组 76例 ,单纯西药治疗 ;疗程 3个月。结果 Hp转阴率两组无差异。胃镜复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 :活动性炎症治疗有效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隆起病灶及对活动性炎症病理改善有明显疗效。
冯青青李春安幸军彭秋平樊拖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HP阳性
地塞米松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RT-PCR检测GR、IκB及Bcl-2的表达改变,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Dex作用过程中的NF-κB活性改变。结果:Dex体外作用后,对4种结肠癌细胞株LoVo、HCT-116、HT-29及SW-480均有抑制作用,LoVo和HCT-116细胞作用最显著。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Dex(1×10-4mol/L)诱导72 h后,在LoVo和HCT-116细胞检测到细胞凋亡和坏死峰,明显高于未加Dex的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RT-PCR检测显示Dex作用后GRα、IκB表达升高,Bcl-2无明显改变,EMSA结果也显示NF-κB活性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上调GRα、IκB表达,抑制NF-κB活性来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周进明彭秋平周琪钟大平黄树涛施绍用梁后杰
关键词:结肠癌糖皮质激素受体细胞凋亡地塞米松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或伴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南方某部队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36例,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PU 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PU为随机对照(PU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内镜和组织活检,碳-13呼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化染色法检测HP感染,组织学分析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13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PU发生率为47.1%(64/136),HP感染率为44.9%(61/136),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和PU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31.9%(23/72)、59.4%(38/64)和71.7%(46/60);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与后两组HP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PU对照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与PU对照组比较,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活动性炎症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汁反流和HP感染与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PU的发病和进展有关。
冯青青杨洋彭秋平樊拖迎幸军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病理
恶性消化系肿瘤晚期患者空腹和服糖后血糖与乳酸变化及其意义
2005年
目的 观察恶性消化系肿瘤晚期患者空腹和服糖后血糖及乳酸变化,探讨消化系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糖代谢 紊乱表现及其机理。方法 测定45例恶性消化系肿瘤晚期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正常人员空腹血糖、空腹乳酸、 服糖2h后血糖和乳酸含量,并计算服糖2h后血糖和乳酸含量与空腹血糖和乳酸含量比值。结果 恶性肿瘤晚 期患者空腹乳酸、服糖2h后血糖和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服糖2h后血糖与空腹血糖比值 以及服糖2h后乳酸与空腹乳酸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恶性消化系肿瘤晚期患者空腹血糖与正 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恶性消化系肿瘤晚期患者尽管空腹血糖正常,但仍存在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空腹高乳酸血症和服糖后高血糖和高乳酸反应。
冯青青王占科彭秋平吕小林刘亚诚余文涂云
关键词:血糖乳酸糖代谢
南方某部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EG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8例南方某部队军人EGP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胃镜和组织活检,用碳-13(13C)呼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染色法检测Hp感染,病理学分析胃黏膜炎性反应、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情况。结果南方某部军人EGP患者的Hp感染率为67.2%(86/128)。EGP伴PU的发生率为46.1%(59/128),伴PU的EGP患者的Hp感染率(81.4%)显著高于不伴PU的EGP患者的Hp感染率(55.1%,P<0.01)。胃窦病变组的Hp感染率(70.6%)明显高于胃体病变组的Hp感染率(47.4%,P<0.01)。伴PU的EGP患者的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伴PU的EGP患者的发生率(均P<0.05)。结论 Hp感染与军人EGP伴PU的发病与进展有关。
冯青青彭波彭秋平幸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病理变化
阻断己糖激酶-Ⅱ基因表达对结肠癌化疗的影响及其机制
2009年
目的:观察阻断己糖激酶-Ⅱ(HK-Ⅱ)基因表达对结肠癌LoVo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质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法特异性阻断HK-Ⅱ基因表达。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RNA干扰效应。MTT法检测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L-OHP)对LoV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底物比色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TS)表达变化。结果: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结肠癌LoVo细胞HK-Ⅱ基因表达,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2.1%和71.2%。阻断HK-Ⅱ基因表达后,结肠癌LoVo细胞5-FU和L-OHP的IC50值分别为(4.70±0.40)μg/ml和(6.27±0.59)μ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细胞的(11.93±0.15)μg/ml和(9.77±0.60)μg/ml(P<0.01);与正常培养细胞相比,RNA干扰的LoVo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TS蛋白表达下降。结论:阻断HK-Ⅱ基因表达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和降低TS表达的途径来增加结肠癌LoVo细胞化疗敏感性。
彭秋平潘凤边志衡李建军周进明周琪梁后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己糖激酶糖酵解RNA干扰化学治疗
HK-Ⅱ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己糖激酶-Ⅱ(HK-Ⅱ)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结肠癌组织HK-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52例结肠癌组织HK-Ⅱ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5%。HK-Ⅱ阳性表达的结肠癌PI显著增高,而AI明显下降(均P<0.01)。结肠癌HK-Ⅱ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发生部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K-Ⅱ在结肠癌增殖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结肠癌恶性预后指标和临床治疗靶点。
彭秋平梁后杰冯青青柯传庆刘红梅
关键词:结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凋亡免疫组织化学
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彭秋平冯青青涂云柯传庆
关键词:青年人胃癌胃镜病理诊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