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强
-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通过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临床探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颈部动脉血管介入加压灌注治疗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为颈部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d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改善程度,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dNIHSS和BI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错过溶栓"时间窗"的脑梗死用10万~30万U小剂量尿激酶颈部动脉内介入加压灌注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 郭百海周丽彭德强
- 关键词:小剂量尿激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脑梗死加压灌注动脉介入
- 联合卒中单元对重症脑卒中影响的综合临床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单元联合康复卒中单元对重症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卒中单元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54例为治疗组,神经科常规病房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ugl-Meyger评分、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3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院时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周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出院时或随访两组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性卒中单元联合康复卒中单元能促进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郭百海周丽彭德强于春梅
- 关键词:康复卒中单元重症脑卒中
- 针刺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梗死上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易化技术组(A组),针刺组(B组),易化技术组(C组)和对照组(D组),应用针刺疗法和易化技术康...
- 王东雁彭德强贺天喜
- 关键词:脑梗死上肢瘫针刺疗法康复治疗
- 文献传递
-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郭百海彭德强温世斌周丽
- 关键词:结核脑膜误诊脑炎病毒性
- 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大小联合Hunt-Hess分级对治疗和预后的评价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解剖学大小联合Hunt-Hess分级对治疗和预后的评价。方法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显现的3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并进行Hunt-Hess分级评分,进一步评价其治疗和预后。结果3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颅内动脉瘤的直径5-10mm21例(70.O%),明显多于<5mm6例(20.0%)和>10mm 3例(10.0%)(P<0.05)。Hunt-Hess分级Ⅰ-Ⅲ级23例,Ⅳ-Ⅴ级7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5,P=0.018)。不同大小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0,P=0.020),其预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076,P=0.029);其中直径5-10mm者与<5mm者或>10mln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0,P=0.010;U2=15.5,P=0.064)。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且直径>10mm或5-10mm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选择介入手术操作更安全,预后相对较好。
- 郭百海周丽彭德强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像解剖HUNT-HESS分级血管内治疗预后
- 大面积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动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5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MCA型和MCA皮质型,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MCA血流变化不明显,NIHSS评分及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NIHSS评分变化最明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反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温世斌尤玉娟葛晓玲彭德强郭百海丁志强闫贵国梁鹏章睿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 针刺配合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将 114例脑梗死上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促进技术组 (A组 )、针刺组 (B组 )、促进技术组 (C组 )和对照组 (D组 ) ,应用针刺疗法和促进技术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式Fugl Meyer评分 (FMA) ,Barthel指数 (MBl)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的改变。 结果治疗后A组明显优于其他 3组 ,B组和C组无差异 ,A、B、C各组治疗后优于D组。结论早期针刺和促进技术联合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上肢瘫早期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
- 王东雁彭德强贺天喜
- 关键词:脑梗死针灸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在急性脑梗死中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疗效考评和短期预后判断的相关性,以期对脑梗死干预治疗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方法测定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以此结果将患者分为病例组(Hhcy组)和对照组(非Hhcy组),然后对2组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将急性脑梗死中Hhcy组和非Hhcy组发病第1、7、14d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发病2周之内高同型半胱氨酸对疗效考评和短期预后无相关性。
- 郭百海周丽彭德强温世斌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短期预后
- 大面积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与卒中预后的观察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6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大脑中动脉(MCA)型和MCA皮质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和RVP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3个月后存活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性别与年龄选取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除部分再通外,MCA血流动态变化不明显(P>0.05),NIHSS评分及脉动指数(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在第3,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闭塞血管部位,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效果;在完全MCA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如果存在RVACA和RVPCA增高,且NIHSS评分稳定,往往对脱水剂治疗敏感,预后较好,可以考虑内科保守治疗。
- 温世斌夏金花彭德强尤玉娟葛晓玲郭百海丁志强闫贵国
- 关键词:脑梗塞预后
- 针刺配合易化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2004年
- 王东雁彭德强贺天喜
- 关键词:针刺易化技术脑梗死上肢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