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子飞

作品数:63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理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纳米
  • 12篇纳米级
  • 12篇发光
  • 9篇纳米材料
  • 8篇发光性
  • 8篇发光性能
  • 6篇尺寸可控
  • 5篇荧光粉
  • 5篇微结构
  • 5篇结构相变
  • 5篇粉体
  • 4篇氧化铁
  • 4篇配合物
  • 4篇煅烧
  • 4篇钛酸
  • 4篇稀土
  • 4篇晶格
  • 4篇晶格畸变
  • 4篇固相法
  • 4篇光谱

机构

  • 30篇上海师范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浙江大学
  • 8篇上海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西北核技术研...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南京经济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劳动保...
  • 1篇江苏省劳动保...

作者

  • 63篇彭子飞
  • 22篇张立德
  • 11篇焦正宽
  • 11篇叶锡生
  • 10篇沙健
  • 5篇唐峰
  • 4篇夏庆春
  • 4篇余军保
  • 4篇何其庄
  • 4篇罗彩芹
  • 4篇徐铸
  • 4篇宋超
  • 3篇周亚丽
  • 3篇许东芳
  • 3篇孙大志
  • 3篇殷倩倩
  • 2篇丁佳俊
  • 2篇徐晓丽
  • 2篇冯贵武
  • 2篇吕光烈

传媒

  • 6篇广州化工
  • 4篇中国稀土学报
  • 4篇广东化工
  • 3篇应用化工
  • 3篇合成化学
  • 3篇材料研究学报
  • 3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2篇中国高新技术...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6篇1998
  • 8篇1997
  • 7篇199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镓掺杂钒酸钇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2010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钒基荧光材料YVO4:Ga3+,其最佳掺杂浓度是2%,最宜煅烧温度为1100℃。用XRD,S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在近紫外光254nm激发下,产生位于350~700nm的宽带发射峰。其中,镓离子浓度逐渐增加到2%时,样品的荧光发射主峰由440nm平移到470nm。
武超师广丽芦丹彭子飞张国斌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YVO4发射光谱
纳米级均分散氧化钇粉末的制备被引量:6
2000年
运用尿素分解法及“交替淬冷—快热”技术 ,成功地制备了氧化钇的纳米级均分散胶体粒子 ,运用 TEM对产物分析后发现颗粒分散性好 ,分布窄 ,呈规则球形。最小粒径为 6 5 nm。并对产物进行纯度分析 ,确定了杂质元素及含量。详细讨论了“交替淬冷—快热”技术运用于本文的基本原理。用 DTA/TG的分析结果确定了产物的煅烧温度及热分解机理 ,并用 X- Ray衍射对各种温度煅烧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朱震海彭子飞
关键词:氧化钇纳米粉末
用银氨配离子还原法制备纳米银被引量:39
1997年
本文报道了制备纳米Ag的最佳方法—银氨配离子还原法通过对这种方法制备的粉体粒度的评估,确认此方法制备的纳米Ag颗粒分散性好,颗粒尺寸分布范围窄,最小粒径为15nm.
彭子飞汪国忠张立德杨金龙
关键词:纳米银
CaNb_2O_6:Bi^(3+)体系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Nb2O6∶Bi3+以及K+,Na+,Li+掺杂CaNb2O6∶Bi3+荧光粉,并用荧光光谱、XRD、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材料的结构以及发光性能和机理。相对于纯CaNb2O6,Bi3+以及K+、Na+的引入极大的提升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发光效果最好的材料为CaNb2O6∶1%Bi3+,15%K+。
唐峰宋超殷倩倩彭子飞
关键词:光致发光荧光粉
吡唑三杂环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以1,3-二苯基-4-吡唑甲醛为原料,合成中间体吡唑腙和吡唑基氨基硫脲,进一步合成出一系列新颖的含有1,3,4-噁二唑,1,2,4-三氮唑和1,3,4-噻二唑的吡唑三杂环的化合物,通过抑菌圈法和营养肉汤法对所制备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3-芳基-4-(1,3-二苯基-4-吡唑甲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夏庆春何其庄许东芳孙大志彭子飞
关键词:吡唑噻二唑噁二唑三氮唑抗菌活性
PFN-PZT掺锰铁电陶瓷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研究
本文利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Pb(Zr0.925 Fe0.025Nb0.025 Ti0.025)O3(简称PFN-PZT)+x%(质量)MnO2(x=0、0.5、1.0、1.5、2.0)陶瓷,并研究了锰含量对PFN-PZT陶...
张兰兰朱玉丹金雪琴朱杰彭子飞孙大志
关键词:铁电陶瓷
文献传递
微乳法制备纳米级WO_3粉体被引量:34
1997年
以最佳重量比6∶4的CH2-CHOH和CH3C10H22COCH(OH)CH(OH)NH2作为混合型乳化剂,在二甲苯/水体系中首次制备了纳米级三氧化钨粉体,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得到的纳米级粉体为分散的规则球形粒子(最小尺寸为15nm)。用透射电镜和X-Ray衍射对各种温度处理得到的WO3粉体进行了分析。所制备的WO3纯度为99.96%。
何天平彭子飞
关键词:微乳法催化剂
制备一种对树脂具有高效清洗能力的溶液体系
2021年
光学树脂由于其优越的光学性能,其在光学领域中应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光学镜片作为光学树脂只要应用之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光学镜片进行清洗维护。本文通过选取碳酸二甲酯、二价酸酯、四氢呋喃等物质作为清洗剂主要成分,先通过控制单因素法,设置梯度实验选取最佳的溶剂配比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清洗效果最佳的配比为:四氢呋喃32.5%,碳酸二甲酯15.2%,二价酸酯13.5%,甲醇33.5%,氢氧化钠7.8%。
叶光园丁志强丁攻圣彭子飞
关键词:清洗剂树脂正交实验
正丙胺-钠钴氧化合物插层材料的制备
2007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层状钠钴氧化合物Na0.7CoO2,并用盐酸对其进行酸化,酸化后再与正丙胺进行酸碱反应,使正丙胺插入层间。最后,运用XRD,IR和TG-DTA等分析手段对插入正丙胺的Na0.7CoO2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丙胺成功地插入了Na0.7CoO2的层间,使层间距从0.5401nm扩大到0.6976nm。
彭子飞曹璠付晓强
关键词:层状化合物插层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Sr_4Al_(14)O_(25)∶Eu^(2+),Dy^(3+)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00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Dy3+,其发射波长为486 nm,余辉颜色为蓝绿色。TEM分析表明该材料的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反应温度。考察了在还原气氛下不同温度制备出的Sr4Al14O25∶Eu2+,Dy3+的发光性能,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增强,且余辉衰减时间延长;并考察了添加H3BO3对该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H3BO3不仅可降低反应温度,而且可提高磷光体的发光强度,延长余辉时间。
彭子飞周亚丽徐岷余军保
关键词:溶胶-凝胶长余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