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婕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舒适护理干预法与传统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效果。方法:对行足跟采血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干预组新生儿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法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法采血,观察两组血标本合格率、采血耗时、一次成功率及对新生儿的损伤指数。结果:干预组血样质量优、用时短、一次成功率高,减少了新生儿痛苦,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干预采血法优于传统采血法。
- 阙秋萍彭婕
- 关键词:舒适护理新生儿足跟采血
- 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在新生儿护士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引入新生儿护士理论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的36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2018年1—6月运用传统理论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作为干预前期;2018年7—12月引入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作为干预后期。比较干预前后期不同层级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学习自主能力和对培训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期不同层级护士考核成绩、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期,且干预后期的护士对培训效果评价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士临床培训中,应用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能激发护士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借鉴。
- 阙秋萍朱新青梁业梅杨雪群吴芸彭婕
- 初乳口腔按摩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预防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效果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预防治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多种油脂肪乳剂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喂养,然后再过渡到肠内营养,给予研究组初乳口腔按摩护理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相关指标、相关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全肠内喂养时日龄早于对照组,胃肠外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直接胆红素峰值、ALT峰值、AST峰值、γ谷氨酰转肽酶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宫外生长迟缓、化脓性脑膜炎及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可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保护肝功能,有效预防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发生。
- 郭洁婷彭婕阙秋萍张霞吴芸韩枫陈丽
- 关键词:早产儿初乳胃肠外营养胆汁淤积症
-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入院时的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的体重水平均重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院时的摄入奶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的摄入奶量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院时的睡眠时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后7 d、入院后14 d的睡眠时间水平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应用效果显著,较常规护理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彭婕
-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早产儿
- 儿童理发器应用于新生儿输液备皮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理发器用于新生儿备皮的效果。方法:将儿童理发器其中一种修剪方法用于新生儿输液备皮。将180例头皮输液患儿按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对照组(n=180),采用一次性备皮刀在患儿头皮一侧备皮;双日为观察组(n=180),采用儿童理发器在患儿头皮另一侧备皮。结果:对照组有2例头皮损伤。两组备皮速度与备皮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使用儿童理发器时护士心理压力减轻,工作效率提高(P<0.01)。结论:儿童理发器备皮速度和安全系数均优于一次性备皮刀,为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备皮工具。
- 吴芸阙秋萍彭婕黄天娟
- 关键词: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备皮
- 早产儿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符合PICC置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路径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予以下肢静脉穿刺、B组予以头部静脉穿刺,C组予以上肢静脉穿刺。观察三组穿刺成功率、穿刺一般情况、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一次置管成功率(93.33%)均高于B组(70.00%、60.00%),C组(63.33%、56.67%),送管困难率(3.33%)、导管异位率(6.67%)均低于B组(26.67%、26.67%),C组(20.00%、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操作耗时均短于B组和C组、导管留置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与穿刺后第1天三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B组(40.00%)和C组(36.67%)(P<0.05),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以下肢静脉为穿刺路径置入PICC,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穿刺一般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 阙秋萍吴芸彭婕郭洁婷覃素宁陈丽张霞
- 关键词:下肢静脉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异位
- 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均行PICC,位置分别为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部静脉。比较三组置管效果。结果:下肢静脉组PICC置管疼痛评分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三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上肢、头部静脉PICC置管,下肢静脉PICC置管能够减轻早产儿置管疼痛感,减少胆汁淤积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阙秋萍吴芸彭婕张霞
- 关键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上肢静脉下肢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