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马铃薯
  • 4篇马铃薯产量
  • 3篇土壤
  • 2篇年型
  • 2篇宁南旱区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覆盖
  • 2篇耕作
  • 2篇旱区
  • 1篇性状
  • 1篇蓄水
  • 1篇蓄水量
  • 1篇深松
  • 1篇水分
  • 1篇水热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热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氮

机构

  • 6篇宁夏大学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6篇张龙
  • 5篇侯贤清
  • 3篇李丹
  • 3篇李荣
  • 1篇潘占兵
  • 1篇蔡进军
  • 1篇李生宝
  • 1篇董立国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土壤旱化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12年
由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植被过度耗水、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导致土壤长期严重缺水,形成干层。土壤干层一旦形成,极难恢复,并将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对土壤干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综述了土壤干层的定义、量化评价方法以及土壤旱化缓解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土壤干燥化定量评价研究中的不足。建议今后应将基于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旱化定量评价指标的建立作为研究方向,并加强基于土壤水分安全承载下的植被构建强度研究,以避免人为加剧土壤旱化的趋势。
潘占兵张龙杨瑞李生宝董立国蔡进军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
免耕或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提升土壤碳氮水含量和马铃薯产量的协同效应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水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探明耕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的增产机理,为宁南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方法】于2014—2016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不覆盖(NN)、深松+秸秆覆盖(SS)、深松+不覆盖(SN)、传统耕作+秸秆覆盖(CS)、传统耕作+不覆盖(CN)。在2016年马铃薯收获期取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播种、现蕾、块茎形成和块茎膨大期测定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苗期、现蕾、块茎形成、块茎膨大以及收获期测定了地上部生物量,成熟期调查了产量。【结果】同一耕作措施下,覆盖秸秆较不覆盖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提高马铃薯播种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以CN处理为对照,0—20 cm土层土壤碳、氮含量的提高幅度以SS处理最高,增幅分别为29.9%和24.7%,20—40 cm土层则以NS处理最高,增幅分别为52.4%和27.4%(P<0.05);播种期土壤蓄水量2014年(干旱年)以NS处理最高,2015年(平水年)和2016年(干旱年)以SS处理最高,增幅依次为6.4%、11.4%和29.6%;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平均土壤蓄水量的增幅在2014和2016年以SS处理最高,分别为21.6%和26.0%,2015年以NS处理最高,增幅为17.2%。根据马铃薯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的Logistic模型计算,3年均以SS处理进入快速增长起始期最早,最大累积速率在2014年以NS处理最高,2015和2016年以SS处理最高。相比CN,马铃薯产量2014年以NS处理最佳,增幅为51.8%,2015和2016年均以SS处理最佳,增幅分别为36.7%和87.5%。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蓄水量、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马铃薯产量与�
张龙李简赵富贵李丹侯贤清李荣
关键词:免耕深松秸秆覆盖土壤碳氮土壤蓄水量马铃薯产量
宁南旱区耕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究耕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连续2年在宁南旱区不同耕作深度结合覆盖模式下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播种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有极显著影响,而二者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2019年土壤贮水量以深松30 cm覆盖地膜处理最高,2020年以深松40 cm覆盖秸秆处理较高,分别较翻耕15 cm不覆盖处理(对照)显著提高16.9%和33.4%;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可显著影响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同一耕作深度下土壤贮水量以秸秆、地膜覆盖处理效果较好,同一覆盖材料下以深松30~40 cm处理最佳。覆盖材料、耕作深度与覆盖材料二者交互作用对播种-现蕾期0~25 cm土层土壤有效积温影响显著;同一耕作深度下覆盖地膜处理土壤有效积温平均较不覆盖处理显著增加9.3%,而覆盖秸秆处理较不覆盖处理显著降低18.7%;2019和2020年各处理全生育期土壤有效积温分别以深松30 cm和深松40 cm覆盖地膜处理最高。2019年马铃薯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深松30 cm覆盖秸秆处理较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4.6%和107.9%;2020年以深松40 cm覆盖秸秆处理最佳,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1.7%和105.7%。耕作深度、覆盖材料对作物水热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水分利用效率以深松30~40 cm覆盖秸秆处理较高,而积温利用效率不同耕作深度结合秸秆覆盖各处理均较翻对照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块茎形成期的土壤水分和有效积温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对总产量的影响高于土壤有效积温。可见,深松30~40 cm覆盖秸秆处理可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和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宁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韩固苗芳芳王楠勉有明赵富贵张龙侯贤清
关键词:马铃薯产量
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结合秸秆覆盖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探索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对旱作马铃薯生育期土壤贮水量、作物耗水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连续3年在旱作区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方式(免耕、深松、翻耕)结合秸秆覆盖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免耕、深松结合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0—40 cm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性耕作结合秸秆覆盖措施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层土壤贮水量,相对欠水年和欠水年马铃薯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均以深松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5.80%和20.80%,平水年以免耕覆秸秆处理最高,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4.78%。其中以深松覆秸秆处理对相对欠水年生长前期0—60 cm土层和中期120—200 cm土层、平水年前期20—100 cm土层及欠水年生育期0—8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果最佳。深松或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生长前期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耗水强度,显著提高生长中后期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耗水强度,尤其在欠水年效果较好。与翻耕不覆盖相比,深松覆秸秆处理更有利于增加马铃薯干物质量,尤其在欠水年生长中期增加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在平水年生长中后期增加地下部干物质量效果明显。相对欠水年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免耕覆秸秆处理效果最佳,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51.82%和50.52%,平水年和欠水年均以深松覆秸秆处理效果最佳,平水年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36.69%和29.48%,欠水年分别显著提高87.46%和62.31%;深松覆秸秆处理对提高相对欠水年和平水年商品薯率效果最好,免耕覆秸秆处理对提高欠水年商品薯率效果最好,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2.88%,14.58%和26.18%。相关性分析发现,耕作覆秸秆处理下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使土壤保水性能得到改善,协�
李丹王翻龙张龙赵富贵李荣侯贤清
关键词:耗水特征马铃薯产量降水年型
不同气候年型下耕作覆盖对宁南旱区土壤水热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探讨宁夏南部地区不同气候年型下耕作结合覆盖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2016年设置不同耕作(免耕、深松、翻耕)和覆盖(不覆盖、玉米秸秆、塑料地膜)双因素裂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0~25 cm土壤温度有增温效应,秸秆覆盖有降温效应;2014年(正常年)免耕秸秆覆盖降低马铃薯苗期至块茎膨大期土壤温度效果最佳,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显著降低3.5℃。秸秆覆盖下0~200cm层土壤贮水量最高;深松、免耕土壤贮水量均高于翻耕;深松秸秆覆盖增加苗期至块茎膨大期土壤贮水量效果最佳,较翻耕不覆盖在正常年和高温年分别显著增加15.80%、20.77%。在正常年免耕地膜覆盖出苗率最高,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24.12%;在高温年免耕秸秆覆盖出苗率最高,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19.32%。将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进行Logistic生长模拟后发现,在正常年免耕秸秆覆盖快速生长持续期和干物质最大积累参数最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15.80%,在高温年深松秸秆覆盖快速生长持续期和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最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24.28%。所有处理中,在正常年免耕秸秆覆盖马铃薯产量最高,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51.82%,在高温年深松秸秆覆盖产量最高,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62.08%。正常年块茎形成期的土壤水分、温度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而高温年现蕾期的土壤水分、温度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可见,深松或免耕结合秸秆覆盖能改善宁南旱区土壤水热环境,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进而实现作物显著增产。
赵富贵张龙李丹韩固王楠侯贤清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温度马铃薯产量
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针对宁夏南部旱地降水不足、耕层浅薄、作物产量低等问题,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改善旱地耕层土壤结构、选用适宜耕作措施和作物增产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以马铃薯和春小麦为供试作物,在宁南旱区开展2年(2019-2020年)大田试验,设置2种耕作方式(翻耕和深松)和4种耕作深度(20、30、40和50 cm),分别为传统翻耕深度20 cm、深翻耕30 cm、深松30 cm、深松40 cm、深松50 cm等5种不同耕作措施,以传统翻耕深度20 cm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措施对作物收获期土壤容重、生育期土壤紧实度与水分、生育期作物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50 cm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0—60 cm层土壤容重,平均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6.49%和6.94%。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各处理生育期平均土壤紧实度均以深松50 cm处理最低,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19.32%和8.11%。深松50 cm处理对提高马铃薯和春小麦季作物各生育期0—100 cm层土壤蓄水量效果最佳,平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3.58%和25.66%。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各生育期作物干物质累积量均以深松40 cm处理最高。马铃薯季和春小麦季不同耕作处理下作物产量、纯收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深松40 cm处理最高,马铃薯季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5.20%、18.90%和9.10%,春小麦季分别显著增加59.24%、88.20%和28.98%。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对土壤蓄水量、作物生物量及产量均呈极显著影响,而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受耕作方式影响显著。【结论】不同耕作方式结合深度措施可显著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作物生育期土壤蓄水量,进而实现马铃薯和春小麦季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其增产增收效果以深松40 cm处理较好,可在宁南地区马铃薯�
李荣鄢慧芳张龙苗芳芳勉有明侯贤清
关键词:耕作方式耕作深度土壤物理性状作物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