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锐忠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闭锁
  • 6篇胆道
  • 6篇胆道闭锁
  • 4篇细胞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新生小鼠
  • 2篇小鼠
  • 2篇丙泊酚
  • 1篇蛋白活化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芯片
  • 1篇滴度
  • 1篇凋亡
  • 1篇毒性作用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0篇张锐忠
  • 4篇夏慧敏
  • 3篇林泽锋
  • 2篇宋兴荣
  • 2篇张红
  • 2篇曾信豪
  • 2篇付铭
  • 1篇欧志英
  • 1篇吕志恒
  • 1篇徐翼
  • 1篇周庆和
  • 1篇余家康
  • 1篇刘云锋
  • 1篇佘应军
  • 1篇刘海英
  • 1篇杨丽媛
  • 1篇夏慧敏
  • 1篇夏波
  • 1篇何秋明
  • 1篇钟微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滴度轮状病毒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比较
2017年
目的 比较不同滴度轮状病毒(Rhesus rotavirus,RRV)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差异.方法 新生小鼠出生24 h内,腹腔注射恒河猴轮状病毒(MMU18006病毒株)建立肝胆损伤动物模型;将80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滴度轮状病毒悬液,依次为高滴度(1×107 PFU/ml)、中滴度(1×10^6 PFU/ml)、低滴度实验组(2.5×10^5 PFU/ml),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病毒培养液;观察小鼠体重、黄疸发生时间,于出生后第12天收取标本时,经小鼠胆囊行肝外胆道造影,镜下观察小鼠胆管情况,并收取血清和肝胆组织,分别进行肝功能检测和病理染色分析.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疸、体重增加缓慢、生存率下降、肝功能损伤.低滴度组表现较轻且皮肤黄疸、体重及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与低滴度组相比,高滴度组皮肤黄疸更明显,体重显著性降低且不可逆,生存率低(50%),肝功能指标TBIL、DBIL、TBA、ALT、ALP显著性升高.进一步胆道造影显示高滴度组闭锁率高(80%),低滴度组无闭锁.病理学分析显示高滴度组肝内胆管闭锁,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低滴度组肝内胆管形态正常,汇管区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不同滴度轮状病毒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影响不同:高滴度易引起胆道闭锁,低滴度引起肝炎.
林泽锋曾信豪张红付铭张锐忠夏慧敏
关键词:轮状病毒属胆道闭锁肝炎
TRPC通道对于丙泊酚引起的皮质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构建丙泊酚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毒性模型及探讨TRPC通道的活化对模型的作用.方法:实验一:将培养至7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八组,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溶剂组(D组)加入0.1%DMSO,不同浓度丙泊酚培养组(Pi-6组...
黄斯伦张锐忠宋兴荣杨军
关键词:丙泊酚皮质神经元生存率凋亡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胆道闭锁CD4+T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   1.检测几种常见嗜肝DNA病毒在胆道闭锁患者肝脏组织中的感染率,探寻其中与胆道闭锁关系最为密切者,并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胆道上皮细胞的的形态学影响;2.分析胆道闭锁患者肝脏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与11种CD4+T...
张锐忠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胆道闭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促进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增生的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从而探讨不成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胆道闭锁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患儿肝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其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65例,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27例,门静脉海绵样病变(cavernous transforrnation of portalvein,CTPV)15例,应用CK19、Ep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饱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方法,分析肝组织中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的成熟性、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在位置上的关系,并应用Image-pro对400倍视野下肝组织切片中EpCAM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其增生数量与肝纤维化分级间的关系。结果在CTPV组可见由CK19阳性的胆道上皮细胞组成的正常成熟的胆管,未见明显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BA组及有纤维化的CC组可见胆道上皮细胞增生明显,邻近肝纤维化部位的胆道上皮细胞主要为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存在位置上的关联。在胆道闭锁肝组织中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高,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的数量越多,且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EpCAM阳性细胞增生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r=0.56,Pd0.001)。结论在小儿胆道闭锁疾病中,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生,可能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曾信豪林泽锋张红张锐忠周庆和夏慧敏钟军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硬化免疫组织化学
肠闭锁术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肠闭锁术后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肠闭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肠闭锁术后是否发生NEC分为NEC组和非NEC组,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闭锁术后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肠闭锁术后患儿96例,NEC组13例(13.5%),非NEC组83例(86.5%)。与非NEC组相比,NEC组患儿初诊日龄晚[4.0(1.5,6.0)d比1.4(0,2.0)d]、手术日龄晚[4.8(2.0,7.0)d比3.1(1.0,4.0)d]、复杂型肠闭锁[76.9%(10/13)比44.6%(37/83)]及术后48 h内输血[46.2%(6/13)比13.3%(11/83)]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诊日龄晚(OR=3.346,95%CI 1.493~7.500,P=0.003)、复杂型肠闭锁(OR=9.052,95%CI 1.119~73.209,P=0.039)及术后48 h内输血(OR=6.835,95%CI 1.399~33.380,P=0.018)是术后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肠闭锁诊断延迟、复杂型肠闭锁及术后48 h内输血的患儿,应警惕术后NEC的发生。
田妍吕俊健何秋明钟微夏波陈家乐陈唯一林土连谢晓丽钟帏韬彭艳芬张锐忠
关键词:肠闭锁
纳米银治疗小鼠胆道闭锁综合征及机制研究
胆道闭锁(BA)是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病毒感染和胆道炎症性疾病。此前报道的纳米银(AgNps)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特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恒河猴轮状病毒接种诱导的小鼠模型中研究AgNps治疗BA的作用。在BA小...
张锐忠林泽锋吕志恒黄格元谭广亨Puiyan LeeChun Nam LokJonathan R Lamb陈严夏慧敏
关键词:胆道闭锁纳米银NK细胞TGF-Β肝脏炎症
胆道闭锁患儿5种嗜肝DNA病毒感染状况检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检测几种常见嗜肝DNA病毒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的感染率,探讨其与胆道闭锁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随机选取的85例胆道闭锁和10例对照组患儿肝脏组织中的5种嗜肝DNA病毒,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CM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乙肝病毒(HBV),同时进行石蜡切片的病理染色和巨细胞病毒晚期蛋白PP6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 在85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嗜肝DNA病毒阳性56例(65.9%),其中HCMV阳性51例(60.0%),ADV阳性5例(5.9%),EBV阳性3例(3.5%),HSV和HBV阳性0例(0%),对照组10例中均未检测到以上病毒的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CMV多集中于肝脏组织中的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浸润细胞当中,胆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胆道闭锁与嗜肝DNA病毒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以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最为密切.
张锐忠欧志英余家康徐翼夏慧敏
关键词:胆道闭锁免疫组织化学
人类全基因组编码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胆道闭锁自身免疫靶抗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筛选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自身免疫相关靶抗原,建立疾病差异性抗原谱,寻找疾病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线索。方法以20例BA患儿、5例疾病对照组患儿(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2例、胆总管囊肿3例)和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血清为探针,采用全基因组蛋白质芯片技术进行检测,并进行生物学聚类分析和GO功能分析。结果通过比较BA组与对照组,共筛选出存在明显差异的免疫响应蛋白281个,其中Ig G响应105个,Ig M响应176个,Ig G和Ig M同时响应的26个;依据差异倍数≥2、表达稳定的标准得出49个高响应蛋白。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抗原主要涉及调控细胞发育、增殖、凋亡及胆道形成。其中CENP6、UBQLN3、PDCD2、SPEG和RBPJ蛋白在BA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0%vs 0%,P<0.05)。结论成功建立BA相关自身抗原差异谱,为BA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但仍需更为深入的鉴定和更多临床样本的验证。
邓蕾庞舒尹杨丽媛代玉梅刘云锋张锐忠刘海英
关键词:胆道闭锁自身抗原蛋白质芯片
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活化可减轻丙泊酚引起的SH-SY5Y细胞毒性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典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nonical channel,TRPC)在丙泊酚诱导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细胞随机分为七组(每组设5个平行副孔):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丙泊酚溶剂组(A组)加入20%脂肪乳剂,不同浓度丙泊酚组(P1~P5组)终浓度分别为5、10、50、100、200μM,各组分别孵育SH-SY5Y细胞72h;200μM丙泊酚处理SH-SY5Y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h),四唑单钠盐-WST-8(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二: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四组:丙泊酚溶剂组(A组)加入20%脂肪乳剂;P组:200μM丙泊酚;T1组:200μM丙泊酚+TRPC通道激动剂OAG(25μM);T2组:200μM丙泊酚+TRPC通道拮抗剂SKF96365(3μM)。细胞处理72h后,CCK-8监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V-FLUO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一:C组与A组SH-SY5Y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3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4、P5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实验二:细胞孵育72h后,P组SH-SY5Y细胞存活率为60.2%,凋亡率为18.5%±1.7%,C组存活率为100%,凋亡率为1.8%±0.8%(P〈0.05);与P组比较,T1组细胞存活率为86.4%,上升了26.2%(P〈0.01),凋亡率为4.0%±0.9%(P〈0.05);T2组存活率为49.2%,较P组降低了11.0%(P〈0.05),凋亡率为(34.1±2.6)%(P〈0.01)。结论 TRPC通道活化可减轻200μM丙泊酚诱导下的SH-SY5Y细胞毒性作用。
黄斯伦佘应军张锐忠宋兴荣夏慧敏
关键词:丙泊酚SH-SY5Y细胞细胞存活率
Anti—Gr-1去除新生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动态变化
2017年
目的分析anti-Gr-1去除新生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去除MDSCs的效率和反应时间。方法将50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根据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anti—Gr-1(15μg);于出生后第9天收取肝脏、脾脏标本,并将各自充分研磨后的组织悬液通过Percoll液进行梯度离心,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肝、脾组织的髓源性抑制细胞(CD11b+Gr-1+)数量。结果①经anti—Gr-1注射4h后,实验组脾脏中的MDSCs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19±1.40)%比(26.01±2.26)%,t=20.266,P〈0.05],并能有效维持24~48h,去除率达到64.6%,当48h后MDSCs百分比(16.87±3.49)%,去除率下降至35.1%;②经anti-Gr-1注射24h后,实验组肝脏中的MDSCs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98±1.03)%比(15.75±1.10)%,t=11.1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去除率为42.9%,至48h后MDSCs百分比(4.57±0.95)%,去除率达到70.9%;③同一实验组,脾脏和肝脏各自的M-MDSCs/G—MDSCs比值区别较大。结论Anti—Gr-1对肝脏、脾脏的MDSCs去除效率和反应时间不同:经anti-Gr-1注射后4—48h,脾脏的MDSCs去除率为35.1%~64.6%,而24—48h后肝脏的MDSCs去除率为42.9%-70.9%。
林泽锋童燕陆王贺珍付铭朱德力张锐忠夏慧敏
关键词:髓源性抑制细胞固有免疫新生小鼠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