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至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心肌
  • 8篇老年
  • 6篇心肌梗死
  • 6篇血管
  • 6篇梗死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心病
  • 4篇血栓
  • 4篇血压
  • 4篇中层厚度
  • 4篇内膜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冠心病
  • 4篇陈旧性心肌梗...
  • 3篇心力衰竭

机构

  • 28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河北省医学情...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邯郸市第四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9篇张至
  • 13篇杜荣品
  • 10篇刘惠良
  • 10篇陈淑霞
  • 9篇薛华
  • 9篇谷剑
  • 8篇李刚
  • 7篇陈华
  • 6篇吕妍琨
  • 5篇齐晓勇
  • 4篇宋光耀
  • 4篇游敏生
  • 3篇郭艺芳
  • 3篇胡蕊
  • 3篇王家枢
  • 3篇王立立
  • 3篇张清芬
  • 3篇刘欣
  • 2篇党懿
  • 2篇陈树春

传媒

  • 3篇临床荟萃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心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急性Q波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38例,以应激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70例,年龄(59.6±12.9)岁;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68例,年龄(54.8±15.2)岁。于心肌梗死后2周、3个月、1年分别行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VE/VA)。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和舒张末容积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比,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心肌梗死后12个月比2周时均分别有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心肌梗死后12个月比心肌梗死后两周时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VA未见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与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年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改变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与晚期左心室重构关系密切,为晚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谷剑齐晓勇杜荣品张至陈淑霞刘惠良吕研琨陈华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
硫脑苷脂的研究进展
2011年
硫脑苷脂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肾脏、肝脏、脾脏、胃、小肠和血清中。作为一种体内正常大量存在的脂类,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硫脑苷脂在其所在的组织和器官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李刚胡蕊陈淑霞张至刘惠良吴惠珍刘欣
关键词:脑苷脂神经系统生理功能
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ET-1、NO水平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E患者82例,分为溶栓组及抗凝组,并选取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同时应用超声测量肱动脉EDD,并比较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溶栓及抗凝治疗组NO、ET-1、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PTE患者治疗1周后NO、E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1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PTE患者ET与NO、EDD呈负相关(r=-0.508、-0.533,P均<0.01);NO与EDD呈正相关(r=0.685,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EDD可以作为评价肺栓塞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
刘惠良齐晓勇张至杜荣品刘欣谷剑王小平党懿
关键词:内皮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依据《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年)》的临床指导被引量:12
2019年
老年人群由于衰老而出现生活行为方式改变、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血栓性疾病可分为动脉血栓性疾病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本文结合《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年)》重点阐述老年人群血栓性疾病的诊治策略。
张至刘旭峰谷雪芳李刚
关键词:血栓形成衰老老年人
血清硫脑苷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硫脑苷脂进行分析测定,观察其与冠心病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和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高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以上人群血清硫脑苷脂进行观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8.03±0.99)μmol/L]比较,冠心病组[(11.35±2.80)μmol/L]血清硫脑苷脂浓度明显增高(P<0.01),而且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11.95±2.80)μmol/L]的血清硫脑苷脂浓度比稳定型心绞痛亚组[(10.42±2.27)μmol/L]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清硫脑苷脂浓度随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而升高,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血清硫脑苷脂的浓度可能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刚胡蕊刘惠良陈淑霞张至吕妍坤薛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子及抗栓治疗的研究
杜荣品陈淑霞刘惠良张至薛华张清芬谷剑陈华吕妍琨
该课题为计划外自选课题。冠心病患者冠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其致死、致残率极高。明确冠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子寻找有效的抗栓治疗途径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纤溶酶原激物抑制物-1...
关键词:
关键词:冠脉血栓形成抗栓
心血管系统的时间生物学与时间治疗学
郭艺芳宋光耀陈树春李绍冰张至
该课题明确了冠心病时血小板凝聚性的近日节律及其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反应,提出了该类药物心脏保护作用的又一种可能的机制,明确了常用降压药物对夜间血压降低不足10%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实践中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又一...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时间生物学时间治疗学冠心病降压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被引量:1
2009年
刘惠良齐晓勇张至赵炳朕谷剑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淡漠型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N)、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FBN和AT-Ⅲ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FBN、AT-Ⅲ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FBN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收缩压(SBp)+0.0023年龄(Age)+0.1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0.125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0.3733载脂蛋白B(Apo-B)。结果显示:FBN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显示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FBN水平与IMT呈正相关(IMT=0.1758+0.2104FBN,r=0.7709,P<0.0001);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结论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时,FBN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杜荣品吕妍琨张至薛华陈淑霞陈华刘惠良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纤维蛋白原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杜荣品谷剑张利宣刘金波张至吕研琨陈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侧支循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