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美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公众
  • 4篇问卷
  • 4篇减灾
  • 4篇长江
  • 3篇信任
  • 3篇公众信任
  • 3篇长江流域
  • 2篇调查问卷
  • 2篇洞庭湖
  • 2篇洞庭湖区
  • 2篇能力信任
  • 2篇区域减灾
  • 2篇问卷调查
  • 2篇湖区
  • 2篇减灾能力
  • 2篇防洪
  • 2篇防洪工程
  • 2篇防灾减灾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灾害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张美华
  • 5篇苏筠
  • 3篇高立龙
  • 3篇李娜
  • 2篇钟景鼐

传媒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2007年自...
  • 1篇中国灾害防御...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唐朝使相研究
唐朝真正意义上的使相出现于玄宗开元十年闰五月宰相张说带相衔坐镇朔方。这完全是唐廷为了应付突厥势力的侵扰及朔方地区出现胡人叛乱的紧急形势的副产品。随着北部边地作用的凸显,朔方节度使逐渐得到强化,地位越来越重要。 ...
张美华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
文献传递
区域减灾能力信任与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基于社会调查及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探索公众的自然灾害认知,有助于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依据在重庆、湖南等部分省市的洪灾易发区开展社会调查收回的635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公众对于区域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水灾认知,并探讨了信任对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持信任态度,信任高低依次为:监测预警预报>基础设施>防洪工程>政府应急管理,且信任的高低受年龄、灾害经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减灾能力信任会影响到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信任的增强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对风险大小的判断,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并存的防灾行为倾向。因此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有利于正确指引公众认识到减灾措施及能力的限度。
张美华苏筠钟景鼐
关键词:减灾能力公众信任调查问卷
区域减灾能力信任与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基于社会调查及分析
探索公众的自然灾害认知,有助于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持信任态度,信任高低依次为:监测预警预报>基础设施>防洪工程>政府应急管理。
张美华钟景鼐苏筠
关键词:减灾能力公众信任风险管理
文献传递
防洪工程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初探--基于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问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研究影响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因素,有助于寻找风险因子,为加强风险沟通与理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基础依据。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水灾的重要手段,具备使公众对其产生信任动机的条件,成为影响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位于长江流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九江和岳阳、下游的上海和吴江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共88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公众对于防洪工程的信任程度,及其对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防洪工程明显的御灾效果改变了大多数(3/4强)民众对水灾灾害属性的认识,由此建立了工程信任;信任使得多数(80%)公众对水灾风险的评估值很小,尤其是对个人受灾的风险估计出现乐观偏差;进而产生了消极与积极并存的防灾意愿倾向,并导致实际的防灾备灾行为不足。研究还发现,工程信任、风险评估是属于社会共构的心理特性,各地公众基本持一致的观点或态度,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相较而言,长江中游的民众对水灾的风险感知最强,其次是上游地区的民众,下游地区民众的风险感知最弱。由于对防洪工程的信赖而降低风险意识,是公众风险认知中存在的风险因子之一。
苏筠张美华高立龙李娜
关键词:长江流域问卷调查
防洪工程信赖对公众洪灾风险认知的影响——以开封沿黄地区与岳阳洞庭湖区为例
随着减灾理念从“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灾害风险的认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洪水灾害强度大、频度高和灾情严重的特点,一直是我国灾害研究的重点。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洪灾的首选手段,在为人类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助长了人们...
张美华
关键词:防洪工程洪水灾害
公众信任及水灾风险认知的区域对比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在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开展问卷调查(获885份样本),统计、比较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态度及水灾风险认知状况,并探讨信任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依次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政府应急>防灾工程能力,其中下游地区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普遍偏弱,尤其是下游地区公众对发生水灾、受灾可能性的评估偏低(小于25%)。公众对于区域减灾能力的信任主要受到受灾经历(如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等)的影响,区域本底的灾害风险高低导致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上、中游)公众更愿意采取较多的、积极的具体防减灾措施。
苏筠李娜张美华高立龙
关键词:公众信任问卷调查长江流域
民众水灾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初探——基于黄河滩区和长江垸区的调查
探索民众的灾害风险认知是揭示风险潜在因素、开展有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选择了黄河滩区(河南段)和长江垸区(洞庭一鄱阳湖周边)调查公众的水灾风险认知与防灾行为,并分析影响因素。通过...
张美华苏筠
关键词:黄河滩区防灾减灾教育
文献传递
防洪工程信赖对公众洪灾风险认知的影响——以开封沿黄地区与岳阳洞庭湖区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洪灾的首选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保障,但人们对其风险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我国历史上洪灾最严重的两大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选取岳阳沿洞庭湖区和开封沿黄河地区为研究区,调查公众对当地防洪工程的信赖状况和水灾风险认知情况,回收有效样本831份。据此分析影响防洪工程信赖的因素和工程信赖对公众风险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防洪工程的信赖度较高,区域趋同性明显;公众对工程信赖的程度,因居住地与风险源的距离、性别、年龄和家庭劳动力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对防洪工程的过于信赖,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警惕性,并使得公众产生消极和积极并存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倾向。洪灾多发地区应建立大型洪灾、巨灾的风险防范和洪水保险机制,完善我国的再保险制度;政府在高风险区的分区域管理过程中,应以大局为重;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到工程措施能力的限度,扭转在工程信赖基础上的风险认知偏差。
钟景鼐张美华
关键词:防洪工程调查问卷
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基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的调查
<正>随着减灾对策理念从"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的转变,灾害风险因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探索公众的风险认知是揭示风险潜在因素,开展有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选择了洪灾频发的黄河...
张美华苏筠李娜高立龙
关键词:洪灾防灾减灾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