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绪教

作品数:143 被引量:80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2篇天文地球
  • 14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3篇地质公园
  • 24篇新构造
  • 20篇地貌
  • 20篇地质
  • 17篇新构造运动
  • 15篇国家地质公园
  • 12篇地质遗迹
  • 12篇阶地
  • 12篇河流阶地
  • 11篇旅游
  • 11篇测年
  • 10篇第四纪
  • 10篇青藏高原
  • 9篇遥感
  • 9篇王莽岭
  • 8篇发育
  • 7篇东昆仑
  • 7篇旅游地
  • 7篇旅游地学
  • 7篇滑坡

机构

  • 121篇中国地质大学...
  • 50篇中国地质科学...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国土资源
  • 5篇河南省地质矿...
  • 3篇北京矿产地质...
  • 3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43篇张绪教
  • 30篇田明中
  • 17篇胡道功
  • 17篇叶培盛
  • 17篇程捷
  • 15篇武法东
  • 15篇何泽新
  • 13篇贾丽云
  • 12篇杨桂芳
  • 10篇昝立宏
  • 9篇孙洪艳
  • 7篇杨振
  • 7篇倪志云
  • 7篇张晋喆
  • 7篇平亚敏
  • 6篇吴中海
  • 6篇张蕾
  • 6篇吴泽群
  • 5篇郭长宝
  • 5篇杨志华

传媒

  • 24篇现代地质
  • 17篇地质力学学报
  • 12篇地质通报
  • 8篇中国地质教育
  • 7篇地球学报
  • 5篇第四纪研究
  • 4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地学前缘
  • 2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3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北双湖—安多地区侏罗纪菊石新资料及地层述评被引量:8
2005年
近期采集的菊石鉴定表明藏北安多地区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的时代为中巴通期至中卡洛维期。特别要指出的是 ,从藏北地区沉积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来看 ,该地不具备存在晚侏罗世提塘期“斯匹提页岩动物群”的地质背景 ,所以藏北地区近年来多次报道的晚侏罗世提塘期的“斯匹提页岩菊石动物群”值得怀疑 ,有关化石的鉴定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指出的是 ,雁石坪地区侏罗纪岩石单位也不适宜在安多地区运用。双湖地区菊石层序指明该地富含油页岩的缺氧性沉积 ,即“海螂蛤页岩相”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普林斯巴赫至早图阿尔期 ,它们是早侏罗世晚期全球性缺氧事件在东特提斯北缘的响应。
阴家润孙立新白志达徐德斌张绪教
关键词:侏罗系生物地层
川西巴塘断裂带黄草坪滑坡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青藏高原东缘巴塘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大量发育,部分保存有堵江证据,是该区历史构造活动的良好地质载体。以川西地区巴塘县黄草坪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地质时代测年、工程地质分析等方法,对滑坡发育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草坪滑坡为巴塘断裂带内全新世大型岩质滑坡,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灰岩和板岩中,体积为142.5×10^(4)~237.5×10^(4)m^(3),历史上曾堰塞巴曲,现今残留滑坡坝、湖相沉积物等滑坡堵江证据;(2)滑坡堰塞湖形成于约7.75 ka B.P.,滑坡坝在约1.07 ka B.P.之后发生溃决,堰塞湖存续时间大于6.68 ka;(3)黄草坪滑坡由降雨、冰川和冻融作用直接诱发形成的可能性较小,巴塘断裂带剧烈活动引起的强烈地震可能是直接诱因,在强震作用下坡脚处断层附近的板岩首先发生剪切破坏,上部灰岩结构面劣化并形成贯通滑面,滑体整体启动并高速下滑堵塞巴曲形成堰塞湖。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区内类似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分析提供参考,同时佐证了巴塘断裂带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对分析巴塘断裂带活动性与完善重建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吴瑞安倪嘉伟郭长宝郭长宝张绪教杨志华
关键词: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地质年代
基于激光雷达(LiDAR)的地形与钻探滑面重构滑坡体积计算方法——以四川省巴塘县德达古滑坡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由于滑坡具有突发性和运动速度快的特性,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具有重大危害,往往滑坡体积和规模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因此,滑坡体积的精准计算对于防治工程的实施和防灾减灾风险评价尤为重要。目前滑坡体积计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野外测量法、几何法、数值模拟法、DEM(数字高程模型)法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滑坡体积的计算结果精度较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的激光雷达(LiDAR)地形与滑动面重构的滑坡体积计算方法(LS-Drill_(V)olume),并以四川省巴塘县德达古滑坡为例进行滑坡体积的计算研究。通过采用机载LiDAR扫描获取德达古滑坡的地形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滑坡边界点和钻孔数据进行插值,以此重构滑动面,获得滑动面高程;通过填挖方对滑坡体积进行计算,得到德达古滑坡体积为1259×10^(4)m^(3),其中德达Ⅰ号滑坡体积为613×10^(4)m^(3),Ⅱ号滑坡体积为646×10^(4)m^(3),与野外测量法相比,体积计算精度分别提升了20.8%、21.4%和20.2%。此方法与现有体积测算方法相比,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滑坡体体积,从而为滑坡评价及工程防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李彩虹郭长宝张广泽张广泽吴瑞安杨志华张绪教杨志华
关键词:滑动面LIDAR
燕山山地伊逊河下游河流阶地沉积物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河流沉积物蕴藏着其形成之时水动力条件及古气候变化等重要信息,因此研究河流相沉积物不仅可指示其沉积之时的水动力条件,还可对其反演的古气候进行一定的探索。伊逊河地处燕山东段,开展其下游河流相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及形成年代的探讨,可为燕山山地河流相沉积物蕴藏的古环境意义研究提供参考。笔者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光释光测年、粒度分析及磁化率实验对伊逊河下游三级阶地(T3)前缘剖面展开研究,初步确立了伊逊河下游T3的形成时间,大致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13.14±0.76 ka BP至9.55±0.58 ka BP),结合野外实测及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此剖面可划分为11层,探讨了伊逊河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厘定了伊逊河下游9次较为明显的水文事件,并提出新仙女木事件始末及全新世初期此剖面沉积物记录与多种气候变化指标和区域气候变化有较高的一致性,揭示了伊逊河下游河流阶地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田钰琛殷志强张绪教邵海谷明旭任伟彭超
关键词:粒度光释光测年古环境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最著名的泥石流分布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泥石流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使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GIS软件对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东川区各乡镇的泥石流危险度。易损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的一部分,根据每个乡镇的经济、人口等指标结合国内有关易损性的理论,建立东川区的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模型,从而对东川区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了易损性评价,得出了各乡镇的易损度。有了易损度和风险度,利用联合国提出的自然灾害风险表达式两项相乘得出了东川区的风险度。最后,使用ARCGIS9.0的制图输出功能,对该区域的泥石流风险性进行了分区和制图,给出了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图,使该地区的泥石流风险性评价有了新的以乡镇为单元的量化指标,更好的服务于当地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建设。
刘光旭吴文祥张绪教
关键词:泥石流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
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段,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美学及科学价值。本文以王莽岭地质公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自然属性及分布特征,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景观、沉积构造、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四类,系统地研究了峡谷、岩溶、夷平面、河流阶地、瀑布等地貌的成因,为太行山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资料,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张蕾张绪教武法东田珺何泽新于航王春林刘江红
关键词:王莽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4
2005年
通过对黄河源区的钻孔、自然露头的研究, 建立了黄河源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为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上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洪积物和河流沉积物; 全新统主要由河流沉积物、洪积物和湖积物构成。黄河源区的冰期可划分为3期, 即末次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倒数第三次冰期, 末次冰期又可分为2个冰阶。黄河源区的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 早更新世的湖泊范围小; 中更新世的湖泊范围明显扩大, 在位置上也较早更新世的湖泊南移; 晚更新世的湖泊经历了两次的扩张—收缩变化, 到了全新世, 除现今还发育的几个湖泊外, 大多数地区的湖水已退出, 基本上转变为河流环境。在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 封闭黄河源区的多石峡被切开, 湖水外泄, 现今的黄河形成了, 同时发生了袭夺长江水系的水流。
程捷姜美珠昝立宏刘学清续晓璟陆平张绪教田明中
关键词:黄河源区冰期冰盖湖泊演化水系变迁
阴山西段河流阶地发育的年代序列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阴山位于河套断陷带北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非常活跃,阴山持续不断隆起,河套随之不断下陷,作为地貌响应之一,阴山河谷中发育了一系列河流阶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貌学、沉积学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厘定了阴山西段河谷普遍发育的4~5级河流阶地;并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恢复了其堆积-下切历史,建立了河流阶地年代框架:T4、T3、T2、T1级阶地大致形成时间分别为58.00ka BP、46.25ka BP、32.19ka BP、15.79ka BP之后;分析了本区河流阶地的成因:阴山的构造隆升为本区河流下切提供动力基础,是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水流流量与沉积物通量的比率影响阶地的堆积-下切行为的转换,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河流侵蚀速率差异性讨论了晚更新世以来阴山西段的构造隆升模式:51.61~41.28ka BP之间,阴山西段隆升以中部高于东西部的穹窿式差异性隆升为主,23.22ka BP之后,阴山西段的隆升区段差异性减小,趋向于整体隆升。
贾丽云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孟静何祥丽叶梦旎周青硕李杰王振
关键词:构造隆升河流阶地年代学新构造
西藏地学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现状与策略
2023年
在系统总结西藏地学旅游资源成因与特点基础上,将该区资源划分为16种主要类型,并对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地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加大开发投入;加强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加快地质公园建设;加强地学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实现协同发展;以及加大地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是推动西藏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李昱春张绪教张金树
关键词:地学旅游资源
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其成因研究
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本文以王莽岭地质公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自然属性及分布特征,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景观、沉积构造、...
张蕾张绪教
关键词:地质遗迹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