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庆

作品数:74 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1篇理学
  • 21篇化学工程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碳酸
  • 17篇催化
  • 16篇甲酯
  • 13篇碳酸二甲酯
  • 13篇二甲酯
  • 12篇甲醇
  • 8篇模拟计算
  • 8篇教学
  • 8篇催化剂
  • 7篇汽液平衡
  • 7篇甲烷
  • 7篇教学改革
  • 7篇硅氧烷
  • 7篇二氯甲烷
  • 5篇乙酯
  • 5篇正交
  • 5篇环硅氧烷
  • 5篇降解
  • 5篇共沸
  • 5篇共沸物

机构

  • 59篇浙江科技学院
  • 14篇浙江大学
  • 10篇杭州应用工程...
  • 1篇浙江省农产品...

作者

  • 74篇张立庆
  • 13篇李菊清
  • 12篇姜玄珍
  • 8篇周安安
  • 7篇朱仙良
  • 6篇成忠
  • 6篇郑水燕
  • 6篇吴晓华
  • 5篇姜华昌
  • 5篇郑雷
  • 5篇陈建刚
  • 4篇史辰
  • 4篇曾翎
  • 4篇俞远志
  • 4篇丁江浩
  • 4篇王静峰
  • 4篇程志刚
  • 4篇吴晓华
  • 4篇王刚
  • 4篇徐骏

传媒

  • 9篇精细石油化工
  • 9篇浙江科技学院...
  • 7篇计算机与应用...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分析化学
  • 3篇理化检验(化...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武汉工业大学...
  • 2篇印染助剂
  • 2篇工业催化
  • 2篇分子催化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天然气化工—...
  • 2篇有机硅材料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化工生产与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辐射sol-gel制备纳米SO_4^(2-)/TiO_2及其催化应用
2016年
采用微波辐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SO2-4/TiO2催化剂,以丙酸与正戊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探究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且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BET法、XRD和T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酸12mL,无水乙醇10mL,去离子水4mL,微波辐射功率500 W。在常规加热条件下,当酸醇摩尔比为1∶1.3,催化剂用量为0.7g,反应时间为2h时,产率为98.11%。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催化剂酸强度H0≤-13.16,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比表面较大,其中TiO2为锐钛相,且分布比较分散。
张扬邹佳智张昌昌杨星法庄吕超张立庆
关键词:固体超强酸微波辐射溶胶-凝胶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2022年
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大潮,从课程学时少、课程资源不适应碎片化学习等制约浙江科技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问题着手,对各个实验项目中共性关键实验技术进行提炼。引入了“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评价,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
俞远志刘赫扬张立庆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环硅氧烷阳离子型乳液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2010年
阐述了环硅氧烷阳离子型乳液聚合机理、物理模型、动力学模型等理论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介绍了聚合机理和动力学模型组。认为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到其他有机材料改性、纳米复合改性有机硅乳液聚合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机理及模型、相对分子质量控制、乳液稳定性等方面等。
王秉余周安安张立庆
关键词:环硅氧烷动力学
羟基聚硅氧烷阳离子型乳液缩聚过程及分子量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以羟基聚硅氧烷齐聚物为单体,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氢氧化铵(BDAH)为乳化剂兼催化剂,进行阳离子型乳液缩聚过程及动力学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体系界面张力及乳胶粒粒径保持恒定,单体不发生迁移,缩聚在单体液滴形成的乳胶粒界面上进行;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缩聚分子量模型:4ρkFt/ME=ln[(ME+M)/(ME-M)],lnME=-ΔH/RT+C,结合实验数据,获得kF阿累尼乌斯公式:kF=1.83×105e-27718/T,及缩聚反应焓:ΔH=10.8kJ·mol-1。
周安安郑水燕张立庆杨志祥
关键词:羟基聚硅氧烷模型参数
POSC-PLS方法及其在电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008年
针对光谱数据局部效应显著,变量个数多,彼此间常存在严重的复共线性,构建了一种基于分段正交信号校正(piecewise OSC)的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即POSC-PLS方法。它以近邻分段方式进行逐个波长点的正交信号校正,剔除光谱矩阵中所含的各种噪声信号,将去噪后的光谱矩阵作为新的自变量矩阵,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将该法应用于多环芳香烃电子吸收光谱的多组分定量关系建模,效果良好。所建模型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他方法,而且模型所需PLS成分数减少,模型更简洁。
成忠诸爱士张立庆
关键词: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电子吸收光谱多环芳香烃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扑热息痛等五组分含量被引量:14
2002年
本文将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感冒液中扑热息痛、扑尔敏、咖啡因、对氨基酚和愈创木酚甘油醚五组分含量的分析研究 ,介绍了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分析步骤。实验结果表明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 96.4%~1 0 5 .0 %之间 ,样品不经分离即可同时测定 。
张立庆吴晓华唐曦朱仙良苏文庭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扑热息痛愈创木酚甘油醚扑尔敏对氨基酚
二氯甲烷在CrO_3/Al_2O_3和Pd/Al_2O_3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被引量:1
1995年
二氯甲烷在CrO_3/Al_2O_3和Pd/Al_2O_3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张立庆(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化工系杭州310012)姜玄珍,莫亦平(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二氯甲烷;催化降解;负载型催化剂1引言随着有机化工,氯制品化工的迅速发展?..
张立庆姜玄珍莫亦平
关键词:二氯甲烷催化剂氧化铬催化氧化
硅氧烷包覆聚磷酸铵协同阻燃剂的制备及在涂层剂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以正硅酸乙酯(TEOS)、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S)为包覆前驱体,高聚合度聚磷酸铵(APPⅡ)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硅氧烷包覆聚磷酸铵协同阻燃剂.通过电镜表征(SEM、TEM)证实阻燃剂的包覆结构,并详细讨论了溶胶及协同阻燃剂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该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制成环保阻燃涂层剂并用于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结果表明:能赋予织物优异的阻燃、高强力及防"霜化"等效果.
周安安郑水燕张立庆姜华昌
关键词:硅氧烷聚磷酸铵涂层剂
有机氯化物在MO/碳纤维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采用色谱微反联用装置对有机氯化物在MO/碳纤维催化剂上的催化氧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MO/碳纤维催化剂可以在低温下对有机氯化物(如二氯甲烷)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如CrO3/C-I催化剂在275℃时,转化率可达95%。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MO/碳纤维的催化活性次序为:CrO3/C-1>V2O5/C-I>TiO2/C-I。实验还揭示,碳纤维的单丝直径粗细和吸附能力明显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张立庆姜玄珍吴晓华
关键词:有机氯化物催化氧化碳纤维催化剂
乙醇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乙酯体系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由CO2和乙醇直接合成碳酸二乙酯(DEC)以及引入环氧乙(丙)烷(EO或PO)进行耦合反应的热力学数据标准生成焓△fHm(?)和自由能△rG,还计算了由乙醇和CO2直接合成DEC的平衡常数Kp以及CO2、CO和乙醇的平衡转化率。结果表明由乙醇和CO2直接合成DEC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行的,需要设计其他反应路线。当引入载体EO或PO后就可成功地利用CO2和乙醇合成DEC。
张立庆朱春凤史辰王静峰
关键词:乙醇二氧化碳碳酸二乙酯热力学分析逸度系数气相反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