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对比剂肾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再同步
  • 1篇心脏再同步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储备
  • 1篇血流储备分数
  • 1篇血压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张津津
  • 3篇施海明
  • 3篇罗心平
  • 2篇孙韬
  • 2篇梁伟国
  • 1篇赵言伟
  • 1篇赵言玮
  • 1篇朱志栋
  • 1篇包丽雯
  • 1篇卜军
  • 1篇周闻白
  • 1篇王春瑞
  • 1篇周卿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上腔静脉途径直接穿刺房间隔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从上腔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2只小型猪,体重(35+4)kg,不分雌雄,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2组:上腔组和下腔组,每组6只。下腔组:Ross法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上腔组:Ross法定位房间隔部后从左侧颈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对比2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术后穿刺部位最大直径以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射m分数(LVEF);解剖标本观察房间隔穿刺点的实际位置;对比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以颈静脉为入路可以成功直接穿刺房间隔。上、下腔组穿刺部位直径[(2.4±1.1)mm对(2.3±0.9)mm,P〉0.05],上腔组穿刺前后LVEF[(0.64±0.05)对(0.63±0.03),P〉0.05]、下腔组穿刺前后LVEF[(0.62±0.05)对(0.63±0.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后发现上腔组穿刺部位3例位于卵圆窝、2例在房间隔卵圆窝下部;下腔组穿刺部位1例位于卵圆窝、4例在房间隔卵圆窝下部。结论经上腔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是一项可行并且安全的手术方式。
孙韬赵言玮朱福音梁伟国周卿张津津周闻白罗心平施海明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上腔静脉房间隔穿刺
血流储备分数在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患者PCI中的运用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拟对合并糖尿病的UA或NSTEMI的患者使用FFR导丝指导PCI术的获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80例合并糖尿病的UA或NSTEMI患者随机分配至FFR和单纯血管造影组,分别比较PCI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适合植入支架的病灶数、植入支架数量、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和住院时间)和随访1年后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FFR导丝指导PCI组患者手术时间较血管造影组少3分钟,但无统计学差异(62±31 vs 65±23,p=0.703),适合植入支架的病灶数较少(2.3±0.8 vs 2.7±0.7,p=0.024)、植入支架少(1.9±1.1 vs 2.5±1.3,P<0.01)、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减少(45%vs 55%,p=0.03)、住院时间缩短(4.8±2.5 vs 5.9±2.2,p=0.012)。术后随访1年,FFR组和血管造影组不良反应事件无明显差异:FFR组患者因各种原因进行再次PCI以及冠脉搭桥术比例(13%vs 15%,p=0.675)、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5%vs 10%,p=0.071)以及心绞痛发作的比例(30%vs 38%,p=0.064)均较血管造影组要少,但均无显著差异。心功能评级无显著差异。结论 FFR指导合并糖尿病的UA或NSTEMI患者进行PCI成本效益明显优于仅根据血管造影结果指导PCI。
赵言伟朱志栋张津津罗心平施海明孙韬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血流储备分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高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预防高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50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年龄≥75岁患者,治疗组(n=262)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化治疗;对照组(n=243)仅接受水化治疗。术前和术后48 h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术后48 h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线值升高≥25%或44.2μmol/L诊断为CIN。结果:术后治疗组CIN的发生率为6.49%,对照组为7.4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68);按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行亚组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CIN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高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CIN并未进一步降低其发生风险。
张津津吴帮卫王春瑞包丽雯卜军罗心平施海明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还原型谷胱甘肽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与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为期4个月的氯沙坦治疗。对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肾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P<0.05);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水平上升,血浆内皮素1(ET-1)下降;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降低(P<0.05);但指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进行氯沙坦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肾功能,但不能对高血压所造成的炎症因子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得到完全性的逆转。
张津津梁伟国
关键词: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肾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