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宁

作品数:24 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木麻黄
  • 5篇青枯
  • 4篇病原
  • 3篇青枯菌
  • 3篇枯病
  • 3篇兰花
  • 2篇星天牛
  • 2篇沿海防护林
  • 2篇植物
  • 2篇致病
  • 2篇杀菌作用
  • 2篇天牛
  • 2篇青枯病
  • 2篇无性系
  • 2篇棉蝗
  • 2篇兰科
  • 2篇兰属
  • 2篇护林
  • 2篇黄龙病
  • 2篇防护林

机构

  • 22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深圳市梧桐山...
  • 2篇福建省林业科...
  • 2篇广东省林业科...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22篇张景宁
  • 7篇罗焕亮
  • 5篇刘仲健
  • 4篇陈伟元
  • 3篇王军
  • 3篇陈炳铨
  • 2篇刘清浪
  • 2篇黄自然
  • 2篇吴烨
  • 2篇张清杰
  • 2篇伍慧雄
  • 2篇吴爱萍
  • 2篇岑炳沾
  • 2篇柯玉铸
  • 2篇陈瑞屏
  • 2篇黄金水
  • 2篇吴若光
  • 2篇谭石慈
  • 2篇丁泌
  • 1篇戴祝英

传媒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广东林业科技
  • 2篇昆虫天敌
  • 2篇森林病虫通讯
  • 1篇林业科学
  • 1篇蚕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保技术与推...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热带林业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柑桔黄龙病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CELISA)和酶标定位法的快速诊断研究
1993年
柑桔黄龙病是柑桔生产上的一个毁灭性病害,当植株症状出现后,2-3年后病树迅速死亡。在早期症状出现之前去确诊它,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可能使其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柑桔产量,延缓柑桔植株的寿命。 对于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分离培养的研究工作,自1982年来,我们经过数百次的试验证明,并认为其病原是可以通过人工培养的,所得到的培养物(BLO),就是柑桔黄龙病的病原类细孢。我们将所得到的BLO,按常规方法免疫于兔,制成抗血清,经辣根酶标记。
刘仲健张景宁黄旭吴跃如
关键词:柑桔黄龙病CELISA定位法酶标记病树
木麻黄青枯菌的根表吸附及根内增殖与其致病性关系被引量:19
2002年
对 3个不同致病的青枯菌菌株和 7个不同抗病性的木麻黄无性系苗的研究得出 ,各菌株对寄主根表吸附量具有显著差异 ,吸附量与致病性呈负相关 :各菌株在寄主根内的增殖量差别明显 ,增殖量与致病性呈正相关。病菌脂多糖 (LPS)对幼苗根的预处理 ,可使其供体菌的吸附量减少5 8.5 %  97.3% ,但胞外多糖 (EPS)对供体菌的吸附量无明显影响。洗去EPS和LPS的菌体较完整菌体对根表的吸附量减少 6 3.3%  74 .2 %。而仅洗去EPS的菌体对根表的吸附有所增加 ,最高达19.1%。各菌体SDS PAGE电泳图谱显示出一定差异 ,其中强毒菌株 6 0 1B具有Rf=0 .35的特异谱带。结果表明青枯菌对木麻黄的致病性与其在寄主根表的吸附情况和在根内的快速增殖具有密切关系。LPS在此病理系统中 ,起着细菌识别因子的作用 ,EPS对LPS进行掩盖 。
罗焕亮王军邵志芳张景宁
关键词:青枯菌木麻黄脂多糖胞外多糖
南洋楹丛枝病病原的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南洋楹丛枝病的病原为类菌原体(MLO),存在筛管细胞内,MLO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乃至不规则形。大小直径为120—500um,单位膜厚度6.5—8.0nm。病组织经Dience’s液染色后,筛管细胞不规则地染成深蓝色,健康组织不着色。病株经四环素或土霉素处理后,效果较为明显,症状减退或消失。
张景宁吴爱萍程伟文叶新丰
关键词:扫帚病病原
中国兰科二新属
1998年
报道了兰科植物二新属种.它们是伞花兰属LinguishaniaZ.J.LiuetJ.N.Zhang,千手观音L.taiwanensisZ.J.LiuetJ.N.Zhang和锥花兰属WutongshaniaZ.J.LiuetJ.N.Zhang,神洲奇W.guangdongensisZ.J.LiuetJ.N.Zhang.
刘仲健张景宁
关键词:兰科千手观音
VA菌根对植物的增效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将从荔枝分离的VA菌根菌接种尾叶桉 (Eucalyptusurophylla)组培苗及玉米 (Zeamays)实生苗 ,结果表明 ,VA菌剂对 2种供试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接种 3个月的桉苗比对照增高 34.2 % ,地径增加 2 1.1% ,根干质量增长 2 9.5 % ,以同样的方法接种玉米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株高、地径及根干质量 3个生长指标在接种 2个月后分别增长 2 8.6 %、2 5 .6 %及 70 .4 % .在接种的植株根部均可发现VA菌根特有的泡囊和丛枝结构 ,由此推断 。
罗焕亮陈伟元邵志芳伍慧雄李森张景宁
关键词:VA菌根植物生长
兰花圆斑病的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1995年,在深圳梧桐山兰圃发现一种新的兰花圆斑病,该病害在深圳对兰花造成很大危害。2月中旬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阴雨、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通过对兰叶病组织的分离、培养、纯化、接种及交互感染试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其病原为壳多孢菌Stagonosporacurtisi(Berk.)Sac.。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12种药剂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应也做了测定。
吴烨刘仲健罗焕亮罗焕亮李森张景宁
关键词:兰花圆斑病生物学特性
兰花叶枯病的病原鉴定被引量:7
1997年
1994年,在深圳发现兰花叶枯病,该病害对兰花的危害极大。通过对兰叶病组织的分离、培养、纯化、接种及交互感染试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其病原为李属柱孢霉(CylindrosporiumpadiKarst.)。
刘仲健罗焕亮陈伟元王汉忠张景宁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
关键词:兰花叶枯病
应用生物防治棉蝗及星天牛——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报告被引量:24
1999年
本研究筛选出蝗虫微孢子虫、蜡状芽孢杆菌及簇孢霉等微生物杀虫剂,并应用于防治棉蝗的感染率达77% 以上;应用从星天牛中分离的白僵菌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77.8%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和蠹蛾线虫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90% 以上。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刘清浪陈瑞屏吴若光黄金水丁泌柯玉铸陈炳铨岑炳沾张景宁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棉蝗星天牛生物防治木麻黄
柞蚕抗菌肽D基因转化桉树培育抗青枯病株系的研究被引量:43
2002年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尾叶桉叶盘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优化 ,获得尾叶桉 (Eucalyptusuro phylia)叶盘外植体的再生植株。将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与尾叶桉U6无性系叶盘共培养 ,经愈伤组织诱导、卡那霉素筛选和植株再生 ,获得 2 0个小芽 ,再将小芽转入附加卡那霉素(Kam) 4 0 μg·mL- 1 的E3-B培养基中诱根 ,获得 8株存活且可再生的转化子。取转化苗叶片作胭脂碱合成酶活性检测电泳后呈阳性 ;分别以γ 32 p dCTP及地高辛标记柞蚕抗菌肽D基因作探针 ,与转化苗DNA作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 ,结果均呈阳性。以上结果表明 ,柞蚕抗菌肽D基因已整合到尾叶桉基因组中。将从桉树青枯病重病区分离的强毒青枯菌 (Pseudomonasspp .)株 (9910 16 )以 1× 10 9cfu·mL- 1 浓度接种转化试管苗 ,以未经转基因的尾叶桉U6 无性系试管苗为对照 ,结果表明转化苗接种死亡率 5 6 7% ,对照死亡率为 86 7% 。
邵志芳陈伟元罗焕亮叶新丰张景宁
关键词:青枯病
马占相思枯萎病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报道了马占相思的一种新病害———枯萎病,该病害在广州郊区的马占相思林造成很大的危害,于2~3月份开始发病,4~5月份为发病盛期,阴雨、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通过对病组织的分离、培养、纯化、接种及培养菌的致病性测定。
詹小红王汉忠吴烨吴烨罗焕亮张景宁
关键词:马占相思枯萎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