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合磷酸三钙/转血管生成素-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修复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转染Ang-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磷酸三钙(TCP)对骨缺损的修复及血管形成作用。方法 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hAng-1转染兔BMSCs,与TCP复合,修复兔桡骨1.5 cm缺损模型。分别在2、4、8、12周取材,以组织学、免疫组化、核素扫描等方法检测骨修复及血管再生状况。结果组织学检查见转染细胞组毛细血管生长及新骨形成活跃,术后8、12周骨小梁体积(TBV%)由对照组21.67±6.28和40.18±9.57升至实验组42.17±8.93和67.54±15.29(P<0.05)。微血管密度(MVD)则由对照组10.18±3.54、14.28±5.03升至实验组15.23±5.67、19.64±6.47(P<0.05)。实验组99m锝(Tc)放射性计数在术后4、8、12周达到68.39±21.43、85.52±26.68、98.64±29.28,与对照组37.54±12.36、55.23±18.85、75.67±26.3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ng-1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骨修复加速。与细胞因子局部定向释放,加强血管形成及骨代谢有关。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结合组织工程有助于深入加强骨缺损的修复研究。
- 张晔王建华陈立波曾炳芳张长青邹剑袁霆
- 关键词:骨修复血管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血管生成素-1EGFP
- 人血管生成素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索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 human angiopoietin 1,h Ang- 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 方法 基因重组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 h Ang- 1,经脂质体DOTAP介导质粒转染兔MSCs,G4 18筛选阳性克隆,RT- PCR及免疫印迹杂交检测h Ang- 1m 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 h Ang- 1经限制性内切酶Xho- I和Bam H- I酶切后,电泳显示1.4 kb h Ang- 1目的片段和5 .4 kb pc DNA3载体片段,转染兔MSCs后,RT- PCR检测出目的基因m RNA,免疫印迹杂交检出h Ang- 1的蛋白表达。 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 h Ang- 1能在转染的兔MSCs中表达。
- 张晔曾炳芳张长青王建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DOTAPRTPCR
- 组织工程与血管形成被引量:4
- 2003年
- 再血管化研究是组织工程走向临床应用的关键。组织工程修复中血管形成是一个由组织缺氧启动的释放多种内分泌、旁分泌因子并交互作用引发的多步连续反应过程。模拟生理机制加强血管再生过程,有助于最终构建大型三维结构组织并应用于临床。
- 张晔曾炳芳
- 关键词:再血管化基因治疗血供血管形成
- 轴卷的猪小肠粘膜下层(SIS)——一种新的人工肌腱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轴卷的猪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作为人工肌腱移植修补缺损肌腱的可行性,为肌腱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方法:将40只12周的Leghom鸡随机分为2组,A...
- 邹剑张长青张晔曾炳芳
- 文献传递
- 小肠粘膜下层(SIS)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6
- 2004年
- 目的应用小肠粘膜下层(SIS)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并观察结果。方法选取健康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先造成坐骨神经10mm缺损,然后分别用SIS桥接、自体神经移植和旷置不做处理,即SIS桥接神经组、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周和10周取材,通过病理组织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来评价神经再生。结果SIS桥接神经组可见有再生神经组织长过缺损,呈条索状连续样,且神经纤维多集中在SIS形成的桥接管周缘区域,而中心区域可见胶原组织和孔隙较多。从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来看,SIS桥接神经组比自体神经移植组略差。结论SIS具有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 苏琰张长青孙鲁源张晔曾炳芳
- 关键词:周围神经缺损小肠粘膜下层自体神经移植坐骨神经缺损
- 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体会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通过呼吸科临床药师查房病例分析,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汇总查房中所遇典型病例,多角度予以分析,发现问题,参与调整合理用药方案。结果:经临床药师会诊后,解决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问题。结论: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是提高临床药师药物治疗水平的途径。
- 陆赛花吴玮峰刘秀凤张晔
-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 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一种新的人工肌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 (SmallIntestineSubmucosa ,SIS)作为人工肌腱移植修补缺损肌腱的可行性 ,为肌腱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方法 将 4 0只 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自体移植组 ,B组为SIS移植组。移植术后 3、 6、 9周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生物力学的测定。结果 A、B两组移植术后局部反应小 ,伤口一期愈合 ,屈趾功能恢复正常。组织形态学检查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生物力学测定证实 9周后两组肌腱抗拉力间的差别无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SIS可作为修复肌腱缺损的异种材料。
- 张长青邹剑张晔曾炳芳
- 关键词:人工肌腱组织工程材料移植免疫学生物力学
- 血清清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血清清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AECOPD组)、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COPD组)、5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ALB、总蛋白(TP)、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淋巴细胞(LC)、NLR水平;将AECOPD患者的肺功能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稳定期组,同时根据ALB水平,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组,分析AECOPD肺功能分级与ALB、TP和NLR的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LB、TP和LC水平均低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WBC、NC和NLR水平均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ECOPD营养不良组患者CRP>10(mg/L)的比率高于AECOPD营养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营养不良组患者TP水平明显低于AECOPD营养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AECOPD营养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GOLD 3~4级患者NLR值高于GOLD 1~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LD 3~4级患者WBC水平高于GOLD 1~2级患者且ALB水平略低于GOLD 1~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组FEV1/FVC值与FEV1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及NLR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具有相关性,可以评估AECOPD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秀凤周婷范琳漪张晔
- 关键词:血清清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转染Ang-1间充质干细胞加强兔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 本文讨论了各种原因造成的大面积骨缺损修复是骨科临床的常见难题,组织工程为它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骨的修复过程伴随着血供重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再生是一个涉及多因子的精密调控过程.Ang-1作为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在...
- 张晔曾炳芳张长青王建华袁霆
- 关键词:骨缺损修复ANG-1血管生成因子
- 文献传递
-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 (PRP)的陶瓷人工骨对管状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2 4只 ,体重 2 .5~ 3.0 kg,雌雄不限。随机选择一侧桡骨作实验侧 ,连同骨膜切除桡骨中上段 1cm,造成节段性骨缺损 ,填入复合 PRP的人工骨 ;另一侧为对照侧 ,仅填入人工骨。分别在术后第 2、4、8和 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手段观察两侧桡骨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第 2周 ,实验侧和对照侧的新生纤维组织和骨组织均主要集中在截骨端 ,实验侧新生组织略多于对照侧。第 4、8周 ,实验侧人工骨表面及孔隙内被大量新生骨组织覆盖和填充 ,人工骨与宿主骨桥接紧密 ;对照侧的新生骨组织主要限于人工骨两端 ,且相对实验侧较幼稚。第 12周 ,实验侧骨缺损完全修复 ,人工骨表面被皮质骨完全覆盖 ;对照侧仅于两侧截骨端区域出现板层骨 ,人工骨表面未见连续性骨痂形成。 结论 复合 PRP的人工骨可用于管状骨缺损的修复 ,并有明显加速骨愈合的作用。
- 张长青袁霆曾炳芳陶海荣邵雷徐铮宇宋文奇张晔朱珍宏眭述平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人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