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通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步态
  • 2篇电刺激
  • 2篇谐振
  • 2篇面肌
  • 2篇肌电
  • 2篇肌肉
  • 2篇表面肌电
  • 1篇运动点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振动
  • 1篇上肢
  • 1篇上肢功能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神经肌肉电刺...

机构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江苏盛泽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作者

  • 8篇张文通
  • 5篇许光旭
  • 3篇孟殿怀
  • 2篇朱奕
  • 2篇杜梅
  • 2篇张园园
  • 1篇励建安
  • 1篇蔡可书
  • 1篇李林
  • 1篇张磊
  • 1篇王彤
  • 1篇沈滢
  • 1篇潘化平
  • 1篇戴文骏
  • 1篇伊文超
  • 1篇李勇强
  • 1篇陆晓
  • 1篇邹颋
  • 1篇单春雷
  • 1篇朱卫娟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正常人体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局部振动刺激,探讨局部振动刺激对于正常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的方法探寻局部振动刺激最佳的振动频率与位置。方法:正常男大学生10名,年龄(23.0±1.7)岁,身高(173.5±4.5)cm,体重(70.4±8.2)kg。分别于屈膝30°半蹲位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表面肌电。选取左腿股直肌(REC)、半腱肌(SEM)、左腿胫骨前肌(TA)与腓肠肌内侧头(MG)作为试验检测肌肉,分别以左胫骨前肌远端和跟腱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两种刺激位置下且在不同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腓肠肌的肌电值在胫前肌刺激位置下各频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跟腱刺激点下各种频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对大腿肌肉肌电值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条件的小腿局部振动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未对大腿肌肉产生显著影响。频率30—50Hz为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最佳的振动刺激频率。振动刺激作用在肌腱位置能有效引起肌肉兴奋,跟腱较胫前肌肌腱位置更易激活小腿肌肉肌群。
张园园潘化平许光旭张文通朱奕曹蓉杜梅
关键词:表面肌电谐振
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疗效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邹颋王彤顾迅朱卫娟张文通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沈滢殷稚飞戴文骏伊文超李勇强张文通蔡可书单春雷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一种便携式步态分析仪评估脑卒中步态时空参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评定脑卒中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利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在同一天内记录受试者3次步态时空参数。由操作者a进行第1次步态分析,操作者b进行第2次和第3次步态分析。并利用足印法记录患者步态时空参数。采用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便携式步态分析的步态时空参数的信度与效度。结果:第1次与第2次所得步态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和第3次测得步态时空参数ICC均在0.90-1.00;便携式步态仪所得步态时空参数与足印法所得参数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结论:Gait Watch便携式步态仪所得步长、步幅、步速等时空参数信度与效度均较好,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张文通钮金圆许光旭孟殿怀施乃贤阮佳伟
关键词:脑卒中步态分析
计时起立行走与最大步行速度评估脑卒中步行功能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与步态时一空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2例,由同一名专业人员分别对其进行TUGT、MWST和步态时-空参数评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UGT和MWST测试与步态时-空参数的相关性。结果22例患者的TUGT和MWST测试结果分别为(18.57±7.41)S和(1.59±0.53)m/s。MWST与步长、步速和步宽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TUGT与步长、步速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同时,TUGT与MWST呈显著负相关(r=一0.712,P〈0.05)。结论TUGT和MWST均能够有效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运动能力。
张文通孟殿怀许光旭李林励建安
关键词:脑卒中
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NMES)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侧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直立床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对侧控制组在患侧腕背伸肌、患侧胫前肌给予CCNMES.对照组接受患侧腕背伸肌群、患侧胫前肌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运动力指数(MI)、患侧腕部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患侧踝部背伸AROM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者NIHSS[(11.24±6.36)分]、FMA[(41.14±13.45)分]、MI[(32.14±9.36)分]、患侧腕部背伸AROM[(15.68 ±4.51)°]、患侧踝部背伸AROM[(11.57±5.61)°]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NIHSS[(13.34 ±4.43)分]、FMA[(37.84±14.13)分]、MI[(27.76 ±11.63)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侧腕部及踝部的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NMES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在腕部及踝部AROM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NMES.
张文通许光旭孟殿怀陆晓张磊顾萍
关键词:脑卒中
运动点温针灸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温针灸运动点治疗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05-2016.10收治的病程6个月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1+级及以上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
苏彩霞张文通沈旭施乃贤蒋宗庆周琴王红星
关键词:温针灸运动点肌张力
人体肌肉振动激活频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振动刺激,探讨正常人体小腿肌肉是否存在最佳的振动激活频率以及频率范围。方法共选取健康大学生19名,分别于坐位、立位、半蹲位(屈膝30。)和卧位下接受频率为10~50Hz的振动刺激,并采集振动前、振动中的的表面肌电数据。选取左腿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作为检测肌肉,以左胫骨前肌远端为振动刺激点。分析不同条件的振动刺激激活小腿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结果各种振动条件刺激均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P〈0.05)。各体位下胫骨前肌的肌电值在不同频率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0Hz、40Hz、50H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位下腓肠肌的肌电值在各频率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小腿肌肉放电量增加的峰值频率主要集中在30-50Hz,可能为人体最佳的振动激活频率。
张园园许光旭张文通朱奕曹蓉杜梅顾绍钦
关键词:表面肌电谐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