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
- 作品数:631 被引量:7,270H指数:4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被引量:24
- 2010年
-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它产生于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是出于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要求而产生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农业社会所拥有的是一种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工业社会中产生的是一种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共管理,它是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需要实现对传统的行政管理以及公共行政的继承与超越。
- 张康之李传军
- 关键词: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社会治理模式
- 论共同行动中的合作行为模式被引量:8
- 2013年
-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种主导性的行为模式,在农业社会,支配—服从是主导性的行为模式;在工业社会,竞争—协作是主导性的行为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其可以想像的结果就是走向后工业社会。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合作正逐渐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行为模式。关于合作,在学术界存在着误解,人们往往把工业社会中的协作也称为合作。其实,合作不同于协作,因而,建立在竞争—协作基础上的制度及其社会治理模式也将不再适应于后工业社会的要求。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基于工业社会的制度及其治理方式去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开展活动,导致了风险社会的到来和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的后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要求去进行制度创新,以求为合作行为模式的确立开拓出一个广阔的空间。
- 张康之
- 关键词:后工业化
- 论社会治理目标对规则的要求被引量:4
- 2015年
- 社会治理可以还原为制定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过程,规则也是社会治理赖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在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中,社会治理都与规则相伴随,即使是在后工业社会中,规则也是集体行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们在开展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遵从规则。但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不同决定了规则以及规则的功能会有不同,秩序追求、效率追求和创新追求是社会治理最为基本的目标,关于规则及其功能的考察可以在这三个方面展开。不过,社会治理目标又是具有历史性的,因而,在对秩序追求、效率追求和创新追求中的规则及其功能的考察中,也需要分别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进行。
- 张康之
- 关键词:社会治理秩序
- 论社会治理中的身份与角色被引量:7
- 2015年
- 社会治理的一切物化设置和社会治理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包含着对人的身份的默认。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一切行动,都是与角色联系在一起的,是角色扮演的活动。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中,等级身份制瓦解了,而身份并没有消失,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都获得了公民身份,除此之外,部分国民还会获得一些具体的身份。在工业社会,人们除了拥有居民、公民等抽象的身份之外,还会在自己的人生努力中去获得一些具体的身份;身份是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但身份更多的时候只具有标识的意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是角色扮演,特别是在组织之中,人们总是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身份正在受到冲击,而角色的功能则不断增强,我们正处在一个身份走向消失的历史进程中。因而,社会治理也将从对身份的维护转向对角色的规范上来。
- 张康之
- 关键词:社会治理身份角色
- 论信仰、道德与德治——社会秩序基础的转变被引量:9
- 2003年
- 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获得秩序而言 ,道德可以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但是 ,有两种道德行为 ,一种是世俗的信念行为 ,另一种是宗教的信仰行为。信仰行为可以造成道德化的结果 ,而就行为自身来说 ,并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信仰行为总是发生在权力关系和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基础上的 ,当权力关系出现衰落的地方 ,信仰行为也会日益式微 ,代之而发挥作用的应当是世俗性的道德行为。在这种条件下 。
- 张康之
- 关键词:信仰信念道德德治社会秩序
-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一场争论--评本体论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
- 张康之
- 有关信任话题的几点新思考被引量:32
- 2006年
- 信任的问题已经进入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中心,然而,与信任相关的概念使用上却非常混乱。其实,“信任”与“信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所指称的内容有着根本的不同。关于“信任”与“承诺”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仅仅作出单向的理解,它们是互为前提的。信任是合作的前提,没有信任,也就没有合作。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们普遍合作的基础上的,其中,人们之间健康的信任关系,正是一个确定无疑的起点。
- 张康之
- 关键词:信任承诺
- 论“自治”模式在社会转型中的遭遇被引量:2
- 2019年
- 在人类的农业社会历史阶段中,人是消融于共同体之中的,没有"自治"与"他治"的问题。一些对农业社会中的生活状态的现代性解读认为,那个时候存在着自治,实际上是不实的。自治与他治的问题是产生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首先是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其次是因为在社会分化中产生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才产生了自治与他治的问题。自治从个体的人到群体到组织再到民族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而他治也同样有着层层展开的结构,但个人主义是其逻辑源头。在政治上,现代社会中的自治是与民主联系在一起的,而他治总是让人首先想起法治。尽管在实践中有着诸多难以罗列的表现方式,但总的说来,自治与他治构成了一种矛盾,也只有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自治与他治的关系。然而,这对矛盾的出现和存在,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的兴起,自治与他治的所有争论都正在失去价值。因为,作为自治与他治相融合的形态——合作治理正在生成。
- 张康之
- 关键词:自治社会治理社会转型后工业社会
- 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正义追求被引量:6
- 2015年
- 正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更是千古以来几乎所有思想家都致力于探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关于正义的探讨形成了诸多方案,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正义问题从来也未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以往关于正义问题的所有讨论都正在失去价值,特别是关于正义的标准和供给方式,都不再具有合理性。在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我们对正义的思考指向了人的共生共在,一切关于正义供给的方案,都需要指向人的共生共在的目标,对人的一切行为是否合乎正义的判断,也需要根据是否增益于人的共生共在这个标准来进行评价。
- 张康之
- 关键词:道德正义
- 论任务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被引量:1
- 2007年
- 任务型组织的人力资源获取与管理同常规组织相比有着根本性不同。常规组织的人力资源获取与管理是以职位为中心的,而任务型组织则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有着不同于常规组织的标准。任务型组织在人力资源获取中,需要在合作与信任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常规组织的关系。同时,也需要通过合作和信任来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从社会中获取人力资源。
- 张康之李东
- 关键词:任务型组织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