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桥

作品数:191 被引量:955H指数:17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6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4篇介入
  • 80篇静脉
  • 76篇综合征
  • 57篇介入治疗
  • 48篇血管
  • 42篇血栓
  • 42篇布加综合征
  • 36篇静脉血
  • 34篇腔静脉
  • 34篇静脉血栓
  • 30篇动脉
  • 29篇血栓形成
  • 29篇肝静脉
  • 25篇下腔静脉
  • 23篇造影
  • 20篇静脉血栓形成
  • 19篇BUDD-C...
  • 18篇置入
  • 17篇栓塞
  • 17篇布-加综合征

机构

  • 169篇徐州医学院附...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徐州医学院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4篇徐州市中心医...
  • 3篇南京鼓楼医院...
  • 2篇江苏恩华药业...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沛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86篇张庆桥
  • 150篇徐浩
  • 149篇祖茂衡
  • 120篇顾玉明
  • 119篇魏宁
  • 102篇许伟
  • 61篇李国均
  • 55篇崔艳峰
  • 54篇刘洪涛
  • 29篇王文亮
  • 16篇蒋世良
  • 12篇凌坚
  • 11篇谢若兰
  • 11篇赵世华
  • 10篇徐凯
  • 10篇戴汝平
  • 10篇郑宏
  • 10篇徐仲英
  • 10篇黄连军
  • 9篇肖晋昌

传媒

  • 23篇介入放射学杂...
  • 18篇中华放射学杂...
  • 1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0篇徐州医学院学...
  • 10篇第十届中国介...
  • 8篇当代医学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全国第七次外...
  • 5篇中国介入影像...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第二届全国布...
  • 3篇中国东部第三...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6篇2015
  • 13篇2014
  • 15篇2013
  • 23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被引量:16
1997年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血管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闭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例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闭塞患者采用5F导管和导丝经皮经肝顺行性打通肝静脉,经颈静脉逆行扩张肝静脉。结果:肝静脉再通后,肿大肝脏即刻缩小,腹水吸收,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11±0.72)kPa(1kPa=10.20cmH2O)降至(1.86±0.34)kPa。结论:肝静脉开口处隔膜向下腔静脉内膨出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开通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建立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导丝轨迹是本方法的特征,采用本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可靠和最大程度地减少肝脏的组织损伤。
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张庆桥魏宁崔建华
关键词:肝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成形术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200例分析)被引量:137
1998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和内支架(stent)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8年中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200例。介入治疗方法包括: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副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结果介入治疗BCS的成功率为94.4%。术中死亡率0.5%。严重的并发症为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和血管内支架脱入右心房。结论PTA和stent放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替代外科对BCS的治疗。
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张庆桥魏宁王诚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介入疗法血管成形术PTA
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和破膜方法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阻塞端形态和破膜方法选择的关系。 方法:徐医附院介入放射科自2003-2005年间收治了155例下腔静脉阻塞病例,根据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对阻塞近心端和远心端形态进行分类和统计,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张庆桥许伟刘洪涛
关键词:下腔静脉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犬渐进性肝静脉闭塞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肝静脉支架置入法建立犬渐进性肝静脉闭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成年家犬6只全麻下经右颈外静脉于肝左静脉置入自膨式筒形支架。术后每4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支架内膜增生及测量管腔狭窄率,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肝左静脉引...
宗迎迎许伟张庆桥徐浩
关键词:肝静脉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布加综合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确诊;肝细胞癌5例由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12例由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MRI及甲胎蛋白(AFP)进行综合诊断。所有患者均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及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随访采用肝脏超声、CT及实验室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肝功能、AFP及下腔静脉通畅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压力变化。结果17例患者共进行了39次介入治疗,均成功,无并发症。下腔静脉成形术后:患者随访2~90个月,1例下腔静脉再闭塞,经第2次血管成形术开通。TACE术后:2个月时随访,所有患者均生存;15例随访6个月,13例生存;12例随访12个月,10例生存;8例随访24个月,5例生存。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学的(20.5±2.1)cm H2O(1cmH2O=0.098kPa)降至(3.6±1.0)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5)。结论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魏宁许伟刘洪涛崔艳峰王文亮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细胞血管成形术栓塞治疗性
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和上腔静脉复合狭窄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联合支架置入术在恶性气管、食管、上腔静脉复合狭窄急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例恶性肿瘤造成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狭窄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0~77岁,平均67岁。经螺旋CT气管、上腔静脉三维重建和食道造影检查,明确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的特点和病情症状的缓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下先后置入气管和食管支架2例,先后置入气管和上腔静脉支架2例。结果所有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共置入气管支架4枚(其中气管倒Y型一体化支架1枚),食管支架2枚,上腔静脉支架3枚。患者置入气管和食管支架后,呼吸和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置入气管和上腔静脉支架后,呼吸困难和头面部、上肢肿胀症状明显改善。脉氧饱和度由高流量吸氧时的70%~80%提高至自然呼吸时的90%~95%。结论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和上腔静脉复合狭窄操作简单、安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
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关键词:气管狭窄食管狭窄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性
合并双下腔静脉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继发肺动脉栓塞急诊介入治疗1例
王文亮魏宁张庆桥徐浩祖茂衡
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A125、CA19-9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分析布-加综合征不同亚型之间的差异,并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CA125、CA19-9水平比较。试用ROC分析评价CA19-9、CA125对布-加综合征、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布-加综合征组、肝硬化组血清CA125、CA19-9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加综合征组与肝硬化组血清CA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血清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加综合征各分型间的CA125、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用于诊断布-加综合征的最佳临界值为31.14 u/ml,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85.5%。结论血清CA125和CA19-9在评价布-加综合征患者肝损害程度、判断疾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许伟徐浩祖茂衡顾玉明万豪光张庆桥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硬化CA125CA19-9
三维DSA在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评价三维DSA(3DDSA)在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1例下腔静脉(IVC)闭塞情况复杂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经二维DSA(2DDSA)后前位检查确诊后,加做3DDSA检查。由2名介入放射专业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阅读2DDSA和3DDSA图像以评价IVC解剖结构,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对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2D和3DDSA检查结果施行IVC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3DDSA均能准确显示IVC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9例;2DDSA能显示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关系7例,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2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07和5.14,P〈0.05)。仿真血管内镜成像显示IVC内游离血栓3例、附壁血栓1例。全部患者均治疗成功,1例并发IVC破裂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3DDSA在IVC闭塞的诊断中能提供有价值信息,对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刘洪涛崔艳峰陈雪荣闵继忠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肝血管瘤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总结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盐酸平阳霉素(含平阳霉素8~16 mg、利多卡因3 ml)。术后采用彩超或CT随访6个月~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血管瘤瘤体大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治疗1次38例,治疗2次13例,治疗3次9例,结果显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54例,无变化1例。彩超或CT示瘤体内血流消失。术后8例出现低热,5例出现头晕伴胸闷,3例出现上腹痛伴呼吸困难,7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有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伤。结论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用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推广及探讨。
肖晋昌祖茂衡徐浩张庆桥魏宁许伟顾玉明
关键词:肝血管瘤平阳霉素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