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inoma of stomach,HA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9例诊断为胃肝样腺癌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术前影像学以及AFP检查情况、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及随访预后等相关资料。结果 9例肝样腺癌患者主诉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样;治疗前血清AFP升高7例,8例患者肿瘤均位于胃窦部及胃体部,胃镜病理活检显示低分化腺癌2例、中-低分化腺癌7例;腹部CT均发现局部胃壁增厚,4例患者胃周可见肿大淋巴结;行根治性手术患者8例,大体标本均为溃疡型,临床病理分期III期3例、IV期4例,1例患者术后时间较短无法随访预后,截止到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存活12月,另外7例患者在接受手术及化疗后,AFP持续或再次升高,均未能获得长期生存(生存期为5~32个月)。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类特殊胃癌,容易发生淋巴结以及肝脏转移,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临床疗效差,外科医师应予以重视。
目的通过 MRI 研究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AMH)的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比,探讨 MRI 诊断大鼠 AMH 的可能性。方法雄性 SD 大鼠60只,依体重大小,采取随机排列表法随机分为 A、B、C 实验组,皮下注射利血平0.4 mg·kg^(-1)·d^(-1);a、b、c 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0只。A、a,B、b,C、c 组分别连续注射40、60和80 d,行肾上腺 MR 扫描,并和病理研究作对照。结果注射60 d 后 B 组髓质百分数(34.3±5.8)%高于 b 组(25.7±8.9)%(t=2.462,P<0.05),C 组(36.4±7.8)%也高于 c 组(24.8±7.9)%(t=3.104,P<0.01),利血平注射60 d 后 AMH 造模成功;MR 下 B 和 b 组、C 和 c 组肾上腺体积分别为(50.7±14.1)和(41.1±11.0)、(52.7±10.5)和(40.4±10.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352、3.442,P 值分别<0.05、<0.01);MR 下中心髓质区 T_2WI 信号 B 组高于 b 组(Z=-3.786,P<0.01)、C 组高于 c 组(Z=-3.570,P<0.01);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下见 B 和 C 组髓质明显增厚,细胞数增多、密集,呈实质性片状或条索状分布,形成细胞巢;实验组部分大鼠 T_1WI 下外周皮质信号明显增高,光镜下见束状带增生,细胞呈空泡状肥大,富含脂质。结论 MRT_2WI 中心髓质区信号增高及 T_1WI 外周皮质高信号可能对于诊断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