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初...
  • 1篇谣言
  • 1篇政治
  • 1篇群众
  • 1篇中西
  • 1篇晚报
  • 1篇下水道
  • 1篇美国法
  • 1篇陌生人社会
  • 1篇国法
  • 1篇合唱
  • 1篇合唱活动
  • 1篇法学
  • 1篇法学家
  • 1篇弗里德曼
  • 1篇北京晚报
  • 1篇《北京晚报》
  • 1篇I

机构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篇张岩
  • 1篇祝鹏程

传媒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民俗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2016年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关于异文化的谣言。青岛德式下水道谣言在近年来影响颇为广大。这一谣言的生产和下水道的文化象征、社会现实的促动和文艺化的传谣方式密切相关,在谣言的生产过程中,对西方的想象和自我的反思贯穿其中,成为谣言生成的重要动力。这种想象虚构了一个完美的德国形象,并将中国塑造成了好大喜功的"暴发户"形象。这种想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但对我们真正了解西方先进文明并无益处。
张岩祝鹏程
关键词:下水道谣言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群众合唱活动——以1958年到1966年的《北京晚报》为例
2014年
合唱具有参与度高、操作性强、感染力大的特点,在"为工农兵服务"的众多文艺形式中具备独特的优越性。建国初期的北京群众合唱活动牵扯到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1958年至1966年间的《北京晚报》中关于北京群众合唱活动的相关文本的分析,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谁在唱?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群众合唱活动兼具表演性与参与性,因而既呈现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政治符号,表征当时的宏观政治语境,同时又具备极强的群众动员功能,有效地将数量庞大的社会成员集合在一起,达成特定的意识形态宣传目的,甚至发动与辅助群众运动的开展。但政治性并不能遮蔽群众文化运动的其他特征,本文试图从建国初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现代化建设和受众本身的参与行为,来全面考察该时期北京居民的群众合唱活动。
张岩
关键词:《北京晚报》
陌生人社会的法与德被引量:8
2012年
什么是“陌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这一概念由美国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在《美国法简史》中首次提出,他指出:“在当代世界,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受到我们从未而且也永远不会谋面的人的支配。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陌生人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工者的名字或者他们的任何情况。”这生动地描述了现代人和无数陌生人不可避免地发生关系,同时又什么关系都没有的奇特体验。
张岩
关键词:陌生人社会弗里德曼美国法法学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